冯胜的足迹,明朝开国功臣,封宋国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1330年,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
1345年,爱读书,通晓兵法,
1347年,元末筑寨自保,
1349年,朱元璋到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20岁,
1353年,破滁州、和州,拔采石,24岁,
1354年,功为元帅,统领亲军,25岁,
1355年,陈友谅进逼龙湾。朱元璋率军抵御,战于石灰山,26岁,
1356年,冯胜攻其中坚,大败陈军,27岁,
1357年,继续追击,败陈军于采石,收复太平,28岁,
1358年,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29岁,
1359年,长驱直入江州,晋升为亲军都护,30岁,
1360年,随军解安丰之围,升任同知枢密院事,31岁,
1363年,随军参加鄱阳湖之战,34岁,
1364年,下武昌,克庐州,35岁,
1365年,攻取江西诸路,36岁,
1366年,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37岁,
1367年,攻占湖州、平江,冯胜功劳仅次于常遇春,38岁,
1368年,跟随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39岁,
1368年2月,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梁、洛阳,
1368年3月,攻下陕州,直趋潼关,
1368年4月,守将夜逃,于是夺潼关,取华州,
1368年5月,跟随徐达进攻山西,
1368年6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
1369年,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40岁,
1369年2月,渡过陇水,攻取巩昌,
1369年6月,进逼临洮,降服李思齐,
1369年10月,攻克庆阳,捉住张良臣,平定陕西,
1370年,与徐达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41岁,
1372年,进攻略阳,擒获平章蔡琳,43岁,
1373年,准备出击漠北,即明太祖第二次北伐,44岁,
1374年,从西路出击,攻取甘肃,45岁,
1375年,率军追击岐王朵儿只班,46岁,
1376年,斩俘甚多,全胜而返,47岁,
1387年,征讨辽东边患,敌方投降二十万人,58岁,
1387年5月,被揭发藏匿马匹和其他过错,没收大将军印,
1388年,镇守永宁,进行安抚,59岁,
1392年,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63岁,
1393年,功劳最多,但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64岁,
1393年5月,蓝玉被杀,冯胜应召回京,
1395年,被赐死,其诸子都不得继其嗣。
《明史》:冯胜、傅友德,百战骁将也。考当日功臣位次,与明太祖褒美之词,岂在汤和、邓愈下哉。
《剑桥中国明代史》:他被削去兵权,同时又被剥夺了河南的封地。这一调动有效地切断了他和住在开封河南的周王朱橚(1361—1425年)的密切联系。周王的妻子是冯胜的一个女儿;他们已在1378年结婚,那时冯胜驻兵于此,为当地的守备。朱橚和冯胜之间不同寻常的密切接触可见之于下面的事实:1389年,皇帝严厉惩戒了周王去凤阳秘密会见冯胜。因此,冯胜的被疏斥可能是皇帝疑心这名王子与这位将军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
洪武二十一年,冯胜奉诏调遣东昌番兵征讨曲靖。番兵中途反叛,冯胜镇守永宁,进行安抚。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命冯胜在太原、平阳招民为兵,立卫屯田。皇太孙册立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偕同颍国公傅友德前往山西、河南练兵,诸公、侯均听其节制。
当时所诏列的德隆望重的勋臣有八人,冯胜居第三位。明太祖年事已高,对人猜忌甚多。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被赐死,诸子都不许继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