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核污水事件:核废水是什么,核污染水又是什么,都有什么危害?



    近日,日本政府排核污染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东京电力(东电)公司8月24日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核污染水排海工作。据悉,日本此次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会持续近30年,由于洋流作用,此次污染将会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由于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日本政府这一决定一经公布,引起多方热议和批评。

核废水是什么,核污染水又是什么?
    首先核废水≠核污染水,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如用于清洗、除尘、脱盐等目的,或用于冷却核电站关键部分的水。这些水不会接触到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经过严格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的可以通过管道排出。

    而核污染水,是指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环境,例如核泄漏、核事故、核爆炸所造成环境中有较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的水。由于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含包括氚在内的64种核放射性物质,非常危险!需要特殊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自然界中,而此次日本排放的就是核污染水。
切尔诺贝利方圆几十里至今仍然是核污染禁区。
核污染水有什么危害?
    核污染水在进入海洋环境之后,首先是通过洋流的输运,会扩散传播到不同的海域和大洋。此外还会通过海洋的生态系统,例如降水或者食物链的传播而不断传递,并且也有可能通过公众摄入海产品的方式进入到人体里,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或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影响。   

日本为什么要排核污染水?
    在2011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曾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大量的海水冲击到附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引发核电站爆炸,这就是著名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当时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为了冷却烧毁的核反应堆,就地用大量的海水将核反应堆降温。实际上在那时就有大量的污染水排放到太平洋中。之后,为了避免进一步扩散,日本政府将受污染的海水通过储水罐方式储存起来。从2011年到2023年,12年时间,日本修建了超1100个储水罐。每个储水罐平均能够储存1000~1300m³的水。截止到目前为止,储水罐容量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为减负日本政府选择将核污染水排到太平洋去。

    实际上除了将核污水排放大海,还有其它处理方式,比如蒸发释放、电解排放、地下掩埋等。但是,日本政府最终选择通过海底管道的方式把核污染水排出去,是由于其他的方式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含量,经济成本会很高,因此选择成本最低的一个方案。这样将污染源转嫁到全世界各地,极端不负责任!
多方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明确表示,如果日方坚持强推排海计划,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汪文斌称,覆水难收,我们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为海洋环境的灾难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须为此承担历史责任。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
    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要继续,最后:
不用抢盐。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网、新华社。
图源网络,侵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