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山与双塔山


棒槌山与双塔山
双塔山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西南十公里处,总面积3000公顷,风景优美,是承德市最大的自然风景游览区。
双塔山为承德名山之一,附近风光秀丽,滦河水从后山蜿蜒东流,山间花树葱茏,山下原有石马、石凳、石洞等胜景。山峦奇秀,怪石峥嵘,现已辟为游览点。双塔山山奇、水奇、林奇、石奇、塔奇、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攒成了奇异的自然景观。
1300多年以前,契丹人在双塔峰顶建造的两座古塔更给整个景区增添了神秘色彩。景区内林壑优美,溪水奔流,怪石嶙峋,鸟语花香。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皇帝以及文武名臣曾多次登临,且遗迹成篇。

棒槌山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该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棒槌山的中部有一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结桑葚。峰北部300米处有一寺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到棒槌山游览,可在山下乘索道直达,也可经由普乐寺步行登山。

一、承德棒槌山
棒槌山在承德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山上,有一块石头,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该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棒槌山的中部有一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结桑葚。峰北部300米处有一寺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到棒槌山游览,可在山下乘索道直达,也可经由普乐寺步行登山。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
颇为奇妙的是,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峰下有一平台,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经实测,从台基到峰顶高59.42米,棒锤本身高38.29米,体积为6,508.68立方米,重量为16,200吨。罄锤峰与避暑胜地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


传说一
龙女与渔民誓死相爱 定海神针化为棒槌山
相传,很早以前,承德是一片汪洋大海,老百姓都以捕鱼为生。在渔民中有一个勤劳、善良、勇敢的小伙子,父母双亡孤苦度日。有一天他外出捕鱼,捕到了一条红色金鲤鱼。众人都说如果卖掉,一定会卖个大价钱,能娶个媳妇回来。可这小伙子左瞧瞧右看看,总觉得这鱼长的非常好看,卖掉可惜,不忍害它,就把它放回了大海。
一天,这小伙子外出捕鱼,遇上了狂风大浪,经过一天的搏斗,鱼没有捕到,反累得筋疲力尽,好不容易回到家,心想要有个人帮助做顿饭吃该多好。这样想着便开了房门,他闻到了饭菜香味,掀开锅一看,果然锅里有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由于又累又饿,顾不得多想便吃了个饱。以后便天天如此。他觉得奇怪,要看个究竟。这天,他提前回家,悄俏站在窗前偷偷往屋里观看,见有一个姑娘正在忙着做饭。小伙子悄悄推门进屋,那姑娘已经躲闪不及,无法脱身,便告诉了他实话。她就是那条被放回大海的鲤鱼,是龙王的小女儿。于是,他俩成了亲,过起了恩爱日子。

一年以后,这件事被龙王知道了,他哪能容自己的女儿与一个凡夫成婚?便指派他的虾兵蟹将捉拿小伙子,龙女决心和
小伙子一起逃脱灾难。他俩同驾一叶小舟破浪向前,虾兵蟹将紧追不舍。走着走着,猛见浪花翻滚,龙女突然想到那翻滚的浪花下边是一个巨大的海眼。正因为有这个海眼,海水才不 干枯。我何不回龙宫将定海针偷来,将海眼堵住。于是她便与小伙子一起沉入海底,让小伙子藏身于珊瑚林中,她偷入龙宫宝库,盗出了龙宫珍宝--定海神针。她拉上小伙子一起游出海面,照准海眼将定海针抛了出去,只见金光一闪,不偏不斜正好插在了海眼上,立时海水哗哗降落,虾兵蟹将们见势不妙落荒而逃。不一会儿海水干枯,海底的礁林,变成了莽莽群山,那定海神针象一根擎天的巨柱,矗立于群山之巅,变成了依天而立,耸入云端的棒槌山。

龙女与小伙子就在棒槌山下,过上了男耕女织美满幸福的生活。
这幸福安定的生活只过了两年,玉皇大帝又派法师北天王率金、木、水、火、土五位大将,前来捉拿龙女。原来大海干涸后,海龙王到天庭向玉帝告了龙女,玉帝便派将前来捉拿龙女。龙女被抓,天将们带着龙女,欲回天宫。当行至棒槌山时,她死死抱住了棒槌山,任凭北天法师等天将怎么拽她,她也不松手,北天王无法,回禀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说:"那就就地处置了吧。"北天法师便施展了残酷无情的法术,将龙女点成一棵桑树,长在了棒槌峰山腰上,让她既归不了天,也回不了大地。小伙子带着他们的儿子,每天站在棒槌山下呼唤,怎么也呼唤不回龙女,只有噗啦啦掉在他们身上的粒粒白桑椹。据说那是龙女落下的滴滴眼泪。后来,人们就把这棵桑树叫做"龙女树"。

传说二
承德市附近有座棒槌山 。
远远看去,它像我省民间妇女捶打衣物的棒槌一样;走近了看,它却是一座挺拔兀立的山峰。棒槌山不远处,有座小山丘,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蹲伏在地的青蛙,所以叫"蛤蟆石"。
当地民间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谣,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大地上经常洪水泛滥成灾,庄稼、房屋被洪水淹没。人们没有办法,只好爬到山上、树上,吃野果野菜充饥。后来,出了个治理水患的大禹,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百姓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治住了水患,老百姓才能够播种五谷,过上安生日子。
话说那一年,大禹带领人到了承德这个地方。他发现山里有只兴风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带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来。大禹决心要惩治这只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发现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顺手拿起一只捣衣用的大棒槌,三下两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禹怕它再跑出来作怪,危害百姓,就顺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变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动,就给一棒槌。这样,蛤蟆精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


二、承德双塔山的千年之谜
河北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的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好像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所以称为双塔山。两座山峰高低差不多,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双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没有人上去过,峰顶砖塔是何人、何时、因为什么所建,历史上没有留下只言词组,一直是个谜。
为了破解这个谜,很多人用望远镜观测,发现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圆锥形,没有门。南峰顶砖塔坐北朝南,高约5米,方形,边长2米多,门高约1.5米,宽1.3米,四角木据,有铁棍挑出,上挂铜铃。东、西、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北墙齐峰直茬。唐山大地震之前北墙裂缝大约有20多厘米,奇怪是的震后砖塔不但没有倒塌,裂缝反而合拢了。

《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
据记载,在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1970年。为了揭开双塔的谜团,乾隆皇帝命令守吏砍伐树木搭建云梯,登上封顶后四处查看。在比较大的峰顶发现了一个小屋,屋中有一个石桌和香炉,中间供奉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王仙生三个字。在小的峰顶发现有两畦韭菜,一双草鞋和一本旧书。
乾隆皇帝登上峰顶,看见如此拙略的东西,感到非常失望,空手而归。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只好作罢。

双塔山的未解之谜
1、当年匠人是如何攀缘建塔?有人考证是在两峰之间搭建“之”字形脚手架而为之。
2、建塔目的何在?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棒槌石顶上有刻着“王仙人”石片看塔应为道家所建,有可能是道人羽化后的仙塔?
3、棒槌石上至今还长有韭菜。清代纪晓岚记载“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疑为纪昀传言,但是笔者询问工作人员,说现在上面还长着韭菜呢。(本世纪初曾建了铁质旋转梯可以上去观光)。
4、辽塔的北墙墙砖不是压缝建造的。一般砌墙都是压缝砌砖,但是辽塔北墙却不是,看着像是墙砖分为几摞堆码起来的,不知是外行所建还是有意为之,此种结构非常不结实,但是此塔保存了千年。
5、辽塔建造似乎没用泥灰粘接。从照片看仅存辽塔的塔砖似乎都是“单摆浮搁”的,看不出有灰泥粘接的痕迹,也许宝塔凸立石上,年久日深泥灰已被强风所蚀了吧?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在两棒槌石南侧建了观光旋梯可以至顶,后由于北棒槌石新建塔内造像被盗加上旋梯对景观的影响广受诟病,最终于2003年拆除。

作者简介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2.html
信箱:gaodajun01@163.com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