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55字
第461期
每晚八点更新/每天推荐一本书
推荐&书籍
书籍:《活着》
作者: 余华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版年: 2012-8-1页数: 191
豆瓣评分:9.4
简介: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
《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韩文版自序)
推荐&书评
01
推荐人:@心想事成的丸子
推荐指数:10
第一次读活着的时候,是在高中,作者的韩文版自序中有一句话,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诠释:
“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即使人生满是苦难,满目疮痍,即使人生的最后孤独一人,无人相伴,努力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02
推荐人:@德玮
推荐指数:10
整个故事背景发生在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跨度从抗战到文革,故事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通过描述在苦难的年代,富贵一家挣扎求生的现状,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某些特性,对生的渴望,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好死不如赖活着”。
富贵多次表露了活着的意愿:
第一次,爹死后,家珍被接走,在痛天痛地痛运气之后,无力地痛恨自己之后,为了养活老娘和幼女,谋生了求生地意识,找了龙儿要了五亩田,还是了种田地生活;
第二次,在找郎中的过程中,被革命军拉了壮丁,这个时候想活着回家见母亲,家珍和孩子们;
第三次,这一次是对春生说的,要春生好好地活着,把欠他的那条命还回来;
第四次,是苦根死后的第二年,买牛,对老牛产生了同情之心,自己就如这老牛一般,艰难地活着,从此,一人一牛,相依为命。
时代的一粒沙,是个人身上的一座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福贵在艰难中求生,在夹缝中生存,抗战,打地主,人民公社,大跃进,饥荒,破四旧,文化大革命,这每件事都要死很多很多的人,富贵又在每件事里顽强地活着。
每次活着都是因为又奔头,当最后奔头都消失了,活着就知识为了活着。因为要照顾娘和凤霞而努力活着,因为要回家看家珍和孩子而活着,因为要照顾苦根而活着,因为活着而活着。中国人民是逆来顺受地,接受目前的现状,并在这地里努力地刨食。
余华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创新,双第一人称视角,采风者和富贵的视角去讲述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种仿佛在对话的感觉,作者又四次从富贵的口吻中拉出,在遭遇罹难的时候拉出,仿佛是把我们从苦难中拉出,作者并不想让我们沉浸在苦难中,而是看看饱受这么多苦难的人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去感受生命的韧性。
书中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存在这恶念或是一些其它并不好的念头,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富贵一家,普通且善良,但苦难一次又一次的降临,每当要见到一些平凡的快乐时,便遭受苦难。好好活着。
03
推荐人:@ECHO
推荐指数:10
久闻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看,关于苦难一直有意识的想逃开,近期终于鼓足勇气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
从第三者游访以福贵第一视角去讲述自己的一生,从一个家庭去折射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的变化。
通过福贵的经历以及家人不断以十分看似荒诞又无奈的方式离开人世,作者始终通过福贵以一种很平淡流畅的口吻来叙述自己的一生,起初觉得为了苦难而苦难,读完又觉得这种写法也许更能直击人心,看到当时社会的无奈,最后脑海里的画面一直停留在田埂间一个瘦弱嶙峋的老人和一头年老体弱的牛,活着本身也许就是活着的意义。
END
注:书评见仁见智,如果对书评有其他建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内容:84号书店书友
编辑:84号编辑部
排版:84号编辑部
一起阅读 共同成长
感谢所有书友在看,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