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读过最好的一本书



全文共3154字
第467期
每日荐书
每晚八点准时更新
今日&推荐

书籍:《流俗地》
作者: 【马来西亚】黎紫书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品方: 十月文化出版年: 2021-4-1
页数: 476
豆瓣评分:9.2
简介: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了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
在书中,作者融合了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个人命运的创伤与民族和现实的流落。
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关乎着不同族群对于各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交融,也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以及对海外华人民族身份的复杂情结。
作者简介:
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自1995年以来,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等奖项,也曾获大马优秀青年作家奖、云里风年度优秀作家奖、南洋华文文学奖等。
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获第四届红楼梦长篇小说奖评审团奖。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以及散文集等著作十余部。
推荐&书评
01
推荐人:@哈喽喽哈
推荐指数:10
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这么顺畅的阅读体验了,仿佛入了迷一般、不断地被情节驱动着往下走。
作者借银霞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叙事口吻,描写了一代马来西亚华人世界的社会生活景象。
很奇怪的是,我常常会忘记银霞是位盲人,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停下来问自己,这到底是谁在看?谁在说?
以一人之口说多人的故事,主角该知晓多少才能使他人角色鲜明区分开来?这是我第一次在思考的问题。
以莲珠为例,故事中对于她的直接刻画少之又少,但我却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莲珠背后的心酸。
《流俗地》中女性形象尤为鲜明,而这些角色的树立却并非以指责男性为代价,不是在歌颂苦难,并非在搞两性对立,绝非想要强调女性的不易,黎紫书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以一种清冷的客观,克制地书写一代人的成长,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但是却常常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与故事中的所有人共情。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当银霞和母亲心照不宣地说出那个梦的时候,我只觉心一紧,她怎么敢 以那么冷静的口吻、若无其事地讲出来呢?
顾老师的出现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梦,仿佛可以弥补银霞一生中所有的遗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哦,原来银霞她真的一个人经历了很多。
除去故事中男性角色的弱化,就连时间的变迁也被作者悄悄淡化了,直到那几根白发的出现,我才惊觉 原来她们走了很久 才走过那些苦难,以玩笑般的口吻回溯过去,给你一种那些暗淡的岁月里也曾出现过一抹阳光的错觉。
同样是岁月横流的沧桑感,《流俗地》比《呼兰河传》多了一份包容性,在不断地接受生活追加过来的苦难,无能为力中却又仿佛拥有一份自主性。
       
此外,马华作者因其语言的特殊性,更有可能写出“无疆界”的、让整个中文世界都能欣赏,甚至翻译后也能打动非中文读者的作品。
分享一段读完觉得很妙的字句:
“大辉回到楼上楼,那是晌午的时候。银霞的父亲回来吃了午饭,小睡一阵后抓了车子钥匙便走,妹妹在学校上课,说是放学后还有课外活动;母亲躺在父亲刚做过梦的懒人椅上,闭上眼睛编织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白日梦。只要不在周末,一日中的这种时分,光阴总像特别黏稠,楼上楼里所有的生物都特别慵懒;蟑螂和老鼠都酣睡在不可及之处,连鬼魂也像被黏鼠板逮住,出不来活动。”
       
作为一本女性群像文学,《流俗地》以温柔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些坚毅的女性成长角色,她更多的只是在描写,在记录一些事件,那些具有共通性的、普遍性的情感。
02
推荐人:@ME
推荐指数:9.0
小说写法古朴,但文字的魅力随处可见,沉稳又灵动,足见作者功底。
小说写了几代马来华人的沉沉浮浮,读起来既有同根同源的亲切感,又因身处异国而多了几分新鲜感,那是他们的故事,也是大家的故事。
那么多的时光,时光中那么多的人物,他们一生的故事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展开。
小说不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动人,但它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不读的时候牵挂着它。
我牵挂的是,流俗地里的流俗人,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结局,这些我都想知晓。
最吸引我的人物还是盲女银霞,生来眼盲,心却不忙,她努力、上进、聪明、独立,似乎一个人过也没问题。而正当我以为她会以单身的状态老去死去的时候,顾老师出现了。
“什么?顾什么?”
“顾——有——光”
古银霞遇顾有光,华语文学的浪漫一刻。几十年来都无比厚重的黑暗里,透出了光,要有光,会有光的。
又,这是个人史,是家族史,是群体史,是民族史。以小见大,于个人之经历处,见时间之流逝,历史之变迁。
极好 极好。
03
推荐人:@糖长老
推荐指数:9.5
盲女银霞在年轻的时候大多时间窝在家里编尼龙网兜,在整个故事而言,银霞也像是织女,串起故事里所有的人物,层层叠叠,细细密密的故事展开便是一幅土耳其细密画,根脚紧实,层次分明。
银霞的设定,让我想起方方中篇小说《风景》里面的老八,那是个早早夭折的生命,但是家人不舍得他离去,于是任由他升腾在空中,成为上帝视角,俯瞰他的父母和兄长们,默默看着他们如野草般生长。
而银霞在近打组屋用极其夸张的听力,所听到的传达的,也是类似这样一个上帝视角,她用耳朵仔细收声,整个世界便像海一样汇聚到她的面前。
倘若故事的结局是一座山,那读者便是从半山腰开始跟着银霞在爬山,回望山脚来时路便是回忆,远眺山顶便是未来。
故事从开始便是回忆,回忆里另有回忆,一层层漫卷细纱,墨迹和油渍一起渗漉下来,又左叠又折,辨不清今夕何夕。
行文到一半时,前尘往事与今生今世逐渐对叠起来,更像是用榫卯在仔细的搭建一个高高翘起的雕花飞檐,人与事重叠往返,串绕扦插,透过暗夜、麻将、蝉鸣 、盛夏的雨、远处的猫叫、缥缈的女鬼,清脆的盲人点字机、大伯公庙的社戏,缠绕裹紧,成为一团晕开的锦绣花簇。
由近打组屋生长出来的故事,最后随着日月的更迭,如一团星火被风吹散在天迹,暗夜中划过的星星点点,是人生一世,是草生一秋。
最后银霞终于找到了灵魂契合的那个人,那个人名字很好听,那个人仿佛是神明在灯焰下早早为她预留好的。
但是我又不想说这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或许她应该嫁给更好的少年
更早的成为人妻人母,或者像顾老师所说,成为电台主持人,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命运没有如果,命运只有不断的停顿和转折,就如同伊斯迈老师在打印间写信时说出的那个“然而”,然而之后,似乎推开便是另外一片天空,然而没有推开,生活便仍旧是午夜时分床畔漆黑的墙壁,连声音和思绪都给你反弹回来。
还好有光,还好有普乃。
04
推荐人:@李一笑
推荐指数:9.7
这本书读得非常流畅。
用一栋楼和楼里的人见证了马来西亚那个时代的变迁。
虽然背景我不太知道,但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
暗线里面有拿督冯的兴衰命运,支线有近打祖屋从平凡到闹鬼到有人在这里跳下去以及变成了鸟笼的过程,还有大辉频繁更换工作的过程,都在向我们一点一点讲述着时间带来的衰老和无力。
故事的主线是围绕三家人展开的,人物都非常的丰满,不再一一展开讨论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段关于马票嫂的故事,真的让我觉得超级无敌震撼,她离开那个刻薄恶劣的婆家的过程,让我觉得特别紧张和压抑,有一段细节形容非常有氛围感。
分享一下:
“马票嫂每日跪着擦亮一屋子的地砖,尚且不觉得这房子有这么宽敞,大门有如此遥不可及。她听见陈家老太太在房里叫骂,还像召唤恶犬似的,大声疾呼她的两个女儿,心里咯噔一下,两腿顿时有,点发软”
让人会觉得特别生动。
这本书虽然感觉特别长,但每个人物都非常非常的丰满,有可读性,也容易读,推荐大家看看, 
END
注:书评见仁见智,如果对书评有其他建议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内容:84号书店书友
编辑:84号编辑部
排版:84号编辑部
一起阅读 共同成长
感谢所有书友在看,点赞,转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