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0,没有这本书就没有《百年孤独》



本文共3678字
第498期
每日荐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每晚八点更新
今日&推荐

书籍:《佩德罗·巴拉莫》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副标题: 鲁尔福三部曲原作名: Pedro Páramo译者: 屠孟超出版年: 2021-1页数: 191
豆瓣评分:9.0
简介:
为完成母亲的遗愿,我来到小城科马拉,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好心的赶驴人指引我投宿爱杜薇海斯太太家——她似乎一早就在等待我的到来。村庄荒芜凋敝,却时常能听见擦地而行的脚步声、像蜂群一样压得紧紧的嗡嗡声,那里的生命好像在低声细语,随风荡漾……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往日的科马拉渐渐浮现:佩德罗·巴拉莫幼年家道中落,靠着巧取豪夺一跃成为统治者,无恶不作。然而,他唯一承认的儿子坠马而亡,历经半生娶到的爱妻疯癫而死,他诅咒整个村庄,自己也在劫难逃……
而关于作者,胡安·鲁尔福,更具传奇色彩,他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更有读者评论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正是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虽然他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他描写原野的笔触被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等作家热爱,而余华、莫言、苏童,也都曾受他的影响。
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哪种特点我不熟悉。——马尔克斯评论《佩德罗·巴拉莫》
推荐&书评
01
推荐人:@ZY
推荐指数:9.0
故事很吸引人,在跟着文字寻找谜底,并且从中的确可以感受到《百年孤独》与此有相似的成分。
情节比较魔幻,是有荒诞,比较令人绝望的那个村镇,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巴拉莫家族的慢慢萎靡,以及周遭的事物情象,的确让人意想不到。
虽然这本篇幅不是很长,感觉都是碎片化的一些记忆,也需要记下笔记具体人物对照着看,不过意象还是丰富的,并且有些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还挺特别的,让人不胜恍惚。
02
推荐人:@¥兵兵兵兵小
推荐指数:9.0
这本书的作者是胡安-鲁尔福,墨西哥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者,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却备受瞩目,其作品《金鸡》更是被加西亚-马尔克斯改编为剧本拍成电影。
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据说也是收到了《佩德罗-巴拉莫》的启发,而我在读完这几本书之后确实发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此外这本书也对中国当代许多作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当然了能够有这么高评价的书页确实没有那么好读懂,基本上需要读两到三遍才能搞清楚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造成难以读懂的原因:
1. 文中的叙事方式,属于插叙,且是几页可能就插入一段新的对话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思想还停留在上一段对话,而下一段人都变了。
2. 文中的时间线,要读懂这本书必须要找到时间线,一个是主人公的时间线,一个是他父亲佩德罗的时间线,而两端时间线偶尔会有交叉,也会出现事件的重叠。
3. 这本书有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我们不够了解的拉丁美洲,除漂亮国之外的拉丁美洲。
          
其实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人在母亲去世后要去科玛拉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在终于到达了这个没有人烟却鬼魂遍地的小镇后,经过与这些鬼魂的对话了解到了父亲早已经去世,同时也知道了父亲一生的经历,家道中落,娶妻还债,通过强取豪夺成为了科玛拉的统治者,此后经历了中年丧子,好不容易娶到的爱人疯癫至死,一个机关算尽无恶不作的人为了复仇几乎杀光了镇子上所有人,最终也走向了自己的的终点。
         
最后简单谈一下这本书与《百年孤独》的相似之处:
1.同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这里面的生死分界没有那么明显,虽然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总是出来和人对话,时不时刷存在感,尤其是在《百年孤独》本就人物同名的情况下,第一代阿尔卡蒂奥经常出现。
2. 书中题材都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要想理解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原动力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和它们的文化背景。
3. 算是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百年孤独》看不太懂的情况下可以先看一下《佩德罗—巴拉莫》,再回去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03
推荐人:@F.B
推荐指数:9.0
尝试把《佩德罗.巴拉莫》放在一个语境中,或许是感受这个鬼话连篇的鬼故事的起点。
胡安.鲁尔福师承福克纳,而马尔克斯自称鲁尔福的传人。
但不论是《喧哗与骚动》还是《百年孤独》,在故事层面都比《佩德罗》完整并且清晰得多。
福克纳的文字,有一种美式英语的节奏感——当然,需要阅读下原文,才能更好体会到;但福克纳的故事,像其他美国故事一样,细节繁杂、滞重笨拙或者内容充实、充满了”美式“的自以为是或者是意味深长。而《百年孤独》,魔幻与现实交织——幼稚与优雅并存。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里将带给我们的,像是某种被打乱的拼图,而那个作为结果的图案,或许只是一组云彩。
在故事层面的淡薄,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设置上,作为主角的佩德罗.巴拉莫可以理解为各国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地主土财——好色、贪婪、残暴,但他对青梅竹马妻子却是一片痴情,对于心爱的儿子更是疼爱有加。但所有这些只是中国写意画似的轻描淡写,然后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加强表达的强度。
这就是”线性故事爱好者“能看到的《佩德罗》的全貌了——重要的是,鲁尔福的文本叙述角度不断转换,很容易叫普通读者迷失了方向,不断出现的阅读障碍,叫意识薄弱的看故事的人们望而却步,太多人在看不懂的心态下选择中途放弃。
而我在短时间内,读了两遍!如果只关注故事,《佩德罗》算不得多精彩,甚至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
而鲁尔福讲故事的方式,叫我有点上头,在一个个的碎片中,总是有很多的metaphor在不禁意中眨了下眼,这叫我想起另一个写”鬼故事“的人——中国作家残雪。残雪的故事,有一种整体的隐喻性;而鲁尔福,是不经意地,悄悄冒出来,就像荷叶上的一颗小水珠等到了阳光转到了那个合适的角度。鲁尔福的隐喻,是形式层面的,不是内容层面,虽然它们也有内容层面的功能性;这些东西,好像也不会指向什么思想的维度。
不会像《过于喧嚣的孤独》或者其他作品那样,指向人类的命运;但鲁尔福的文字,确实营造了某种可以感受的场域,我们在这里放慢我们的思维,在不经意中遭遇只言片语,时不时地感受到那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这种感觉更像是纯音乐,或者流行歌曲——它们都是因为表达的方式、工具或者歌手的嗓音——这些外在的形式感带给我们放松或者舒适感的,而不是内容——流行歌曲里的爱情故事能有什么深度?!
而这种不可言说的形式感,足以叫写作爱好者看到新的希望,就像马尔克斯那样。
04
推荐人:@Z.
推荐指数:9.8
一.亡灵的村庄
半月庄,这是一座亡灵的村庄,酷热如炼狱,一点不似母亲记忆中的泛着银白月光的天堂。
“我”胡安在母亲多罗莱斯死后踏上一场虚幻的寻父之旅,这也仿佛一次魂归故里。其实在这个故事伊始之前,所有人已是死人。这是死人的故事,死亡的故事。
亡灵讲着他们死去的村庄,似乎是活着的过去,可他们已经死去很久了。
“道路坎坷,人来人往,去者登坡,来者下坡。”
这仿佛是地狱入口的隐喻。死亡笼罩了整个村庄,死去的人们追忆过去,沉浸在痛苦的呓语中。没有人得到救赎,死去的人们游荡在残忍的故乡。这里没有人烟,只有鬼魂。
关于天堂和地狱的说法在这里不起作用。生与死已没有分别,回忆的残忍不似人间,他们既不活着,也不死去,寄存于一场绝望的轮回的间隙。
二.混沌的时间
在漫长的讲述中,时间溜走了。线性的时间造到破坏,在亡灵的讲述中,过去的时间在现在进行着。文字由对佩德罗的寻找开始,又以佩德罗的死亡结束,循环往复。
没有连续的时间在这唯一的空间上运转,破碎的时间记录着破碎的生命,每个人都指认着他者的死亡。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齐头并进的讲述中,没有时间差,也就没有时间,但这一瞬却又包藏了所有的世界,虚无和永恒不再有分别。
佩德罗·巴拉莫之死,即是开始,也是结束,他那被人杀害的父亲与他弑父的儿子形成巨大的圆环,他的生命就在轮回之中。
三.暴力的生命
这个永恒故事书写着原始的欲望和文化的崩坏。
以墨西哥农村为蓝本的科马拉,蕴含着殖民文化与土著文化之间血淋淋的割裂带来的暴力横生。佩德罗是典型的“卡西克”恶霸,他欺男霸女,视人命如草芥,视法律如无物,充满了暴力与杀戮。
这种暴力不仅体现在佩德罗身上,还在他所统治的村庄上流淌,凶杀、抢劫、伦乱、强奸,暴力无处不在。而这种暴力又充满悲剧性的无可改变,佩德罗在年少表现出的纯良天性被暴力的现实所扼杀,父亲的死亡和爱人的出走是暴力的起因,但暴力的源头植根在这片绝望的土地。
这种暴力不仅是仇恨的写照,又暴露着某种非凡的生命力——在这地狱的国度,暴力孕育生命,也终结生命。
而在这奇特的时间观下,暴力的现在也是暴力的历史,孕育着暴力的未来。
注:因篇幅原因,内容有删改。
by@84号书店书友
END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私信:终身阅读,即可加入我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