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76字
第520期
每日荐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每晚八点更新
今日&推荐
书籍:《寻路中国》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标题: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译者: 李雪顺出版年: 2011-1页数: 426
豆瓣评分:9.0
作者简介:
《寻路中国》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2001年夏天,他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
该书是作者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了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也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而是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
作者简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推荐&书评
01
推荐人:@糖长老
推荐指数:8.0
寻路中国分为三个板块,城墙,农村工厂,分别代表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墙代表着历史与过去,农村展现了当下城镇化给传统农村带来的冲击,而工厂讲述的大多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野蛮生长,以及种种乱象。
总体来说,寻路中国,依旧是讲述,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是如何面对,以及被环境所改变的。
是啊,社会在激荡中走向变革,人们的信仰缺失愈发严重,诚信变成了稀缺的品质,互相欺骗与讹诈成为博弈的常态,在这种大环境下,时代滚滚向前,不知去向何处。
02
推荐人:@丸子
推荐指数:8.2
自从读了《江城》,便对这位何伟念念不忘,《寻路中国》也没有让我失望。
从驾考、长城、汽车市场、三岔村、医疗、输血、温州的草根老板,丽水未成年打工者,无一不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由衷佩服何伟真的很会。
很会找切入点,更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以此挖掘普通人背后的国家现状。也非常犀利,能够精准的判断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中国的道路交通极富中国特色。我是见识过在交通事故中以分贝高低来决定对错的,咆哮的中年男人试图用他的大嗓门来逃脱责任,之后被判全责之后,退而求其次,要求私聊的操作,我也体验过温州三轮车师傅如何飙车,一趟下来,我和朋友仿佛经历了一场云霄飞车,惊魂未定。
如今看来,不能简单以野蛮和粗俗来概括,更准确的来说,是规则与惯例之间的交锋。
生活在这段时间的人们,经历的改变实在是以排山倒海的方式席卷而来,即使措手不及也要硬着头皮向前走。
何伟书里的人物像极了汹涌的波涛下努力生存的小鱼小虾,而我们这一代又何尝不是呢。
03
推荐人:@单车
推荐指数:8.5
从外国人的视角去看待中国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对于没有经历过国外生活的人,说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是很虚幻的,你很难分清哪些是全人类的特点哪些是中国人独有的特质。
且有些事,久在其中闻不到香臭,需要脱离才能看得真切,这也是王尔德说的智慧的镜子是无我。
从这本书本身来说,工业化飞速的发展遇上传统的生活方式,显现出多元和掺杂拉扯的社会画像,浸泡猪仔的白酒和尊尼获加威士忌相对而立,既合理又荒谬。
不能把贫穷想得太美,艰辛的生活中存在善良但并不更多,弱者不一定是可爱的,刚才医院里哭着求人的人,到了餐馆可能会找服务员的茬。
1998年8月,工厂全体员工永远不会忘记你,这句话也很快被遗忘。
作者作为发达国家来的,并没有失落的卫星里那样的优越感,是不错的书。
注:因篇幅原因,内容有删改。
by@84号书店书友
END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私信:终身阅读,即可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