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 | 风犬少年的天空
晚上好,我是小编文笙。
前一段时间,董宇辉老师抨击偶像剧恋爱观一事冲上了热搜,董老师直言偶像剧“坑了很多女生,也误导了男生”。
图|网络
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小学同龄女生追港台偶像剧,热烈讨论明道张栋梁谁更帅的时候,中学同龄女生追韩国偶像剧,热烈讨论金秀贤和宋仲基谁更帅的时候,我总是因为自己不看偶像剧而成为最不合群的那个。
然而后来风水轮流转,偶像剧突然成为了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
喜欢看偶像剧的人会总被贴上“无脑”“低智”“恋爱脑”的标签,各大视频平台也很少再提自己拍的是“偶像剧”,转而细分剧种,偷梁换柱地标榜自己是“青春校园片”“竞技热血片”等等。
偶像剧看不得吗?
爱看偶像剧的人和不爱看偶像剧的人会有什么差别?
我为什么不爱看偶像剧?
按照《新词语大词典》对偶像剧的定义,偶像剧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首先,主角是年轻人喜欢的高颜值偶像;其次,剧情以爱情为主。
按照业内人士的判断标准,一般主题和题材上没有年代感和情节上的大起大落,没有现实议题或深刻表达;班底过往以偶像剧创作为主,阵容上以流量明星居多,就会被认定为偶像剧。
图|网络
从定义可以看出,偶像剧“更看脸”“更轻松”,更缺少创作者自身的独立表达,而倾向于迎合观众的喜好。
观众的粉红气泡幻想里有什么,偶像剧就拍什么。
因而可能出现不够健康的价值观导向。
1#
这是什么价值观灌输啊
近些年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观众素养的提升,的确涌现出不少价值观值得肯定的作品,但仍然有很多偶像剧的价值观可能带偏观众。
01
霸道总裁爱上我
从台湾古早经典的《流星花园》到近两年大陆的《贺先生的恋恋不忘》,富家少爷爱上清贫女主的戏码从来不缺少观众。
自己不需要努力却轻松获得富二代的青睐进而实现阶层跃升,大概在以女性为主的电视剧用户群体中,永远有着广阔市场。
图|流星花园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拜金是进化的产物,可以说是择偶时的本能。因此,考虑亲密关系中对象的经济能力是正常的。将经济能力作为择偶时的最高标准也可能是某一部分群体因过往经历而做出的正常选择。
图|贺先生的恋恋不忘
然而,将金钱作为择偶的唯一标准,甚至企图通过亲密关系实现自己的阶层跃升,却并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恋爱观。
毕竟电视剧只是艺术创作,现实生活中双方经济差异悬殊,很难保证感情的长久。
就像《致橡树》中所提倡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霸道与依赖并非爱情的最好状态,势均力敌才是。
图|守护解放西
02
谈恋爱=能力退化
不少偶像剧中,女主“呆呆的”“笨笨的”,却会被以羡慕的口吻贴上“笨蛋美女”的标签。
似乎体现自己被爱的方式,就是展现自己在“暖男”恋人事无巨细的照顾下,“被重新宠成了孩子”。
然而,爱情最好的模样应该是让两个人互相奔赴后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借着恋人怀抱的遮挡,大言不惭地躲进人生避难所。
刘瑜在《给你一颗子弹》中曾经写道:“我想之所以永远有这么多人在忙着得到爱、失去爱、抱怨爱、唠叨爱,除了伟大的化学反应,还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门槛’很低的戏剧。”
制造一场爱情只需要一点荷尔蒙,而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所需要的能力却太多。
“爱情成为了庸人的避难所。一个人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有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刘瑜写道。
爱情会在一时之间让人确认:“我不是渺小的”“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但爱情终究只是麻药,无法成为真正解决个体渺小这一虚无主义难题。
比找到爱情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图|网络
2#
剧集质量不佳
在娱乐圈的话语体系里,偶像剧往往与正剧相对,观众更广,但质量不高。
更迎合观众喜好,缺少自我表达的偶像剧自然更容易开拓出更大的观众市场,但同时,也意味着不再花费过多精力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
毕竟,流量明星自带粉丝基础,观众的体量已经足够大,即使只是拍两个人谈恋爱,即使剧情俗套,即使台词低龄,也仍然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愿意买单;即使作品不在国际比赛中拿奖,不在评分市场保持好口碑,也依然能让演员拿到高片酬,靠商务和综艺赚快钱。
那么除非对自我有高要求,否则偶像剧的确无需再触及那些沉重的话题,追求那些高超的艺术表达。
在粉丝以外的人看来,剧集质量差,也就在所难免。
图 | 豆瓣评分
3#
浪费时间:追剧会上瘾啊啊啊
在TIE曾经发布的关于“上头”这一情绪的问卷调查中,没有人提到过自己因为看电影上瘾、看严肃书籍上瘾而困扰,但有7.92%的答卷学生坦言,“追剧上瘾”困扰过自己,最大的负面影响在于“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图|Q:你的“上头”对象是什么?
相比抽象的文字,以具象的画面为表现形式的电视剧大大降低了接受的门槛,人们不再需要主动思考获取信息,即使被动地接受信息不再主动思考,也足以理解推送在自己面前的画面。
更低的准入门槛,更强的感官冲击意味着图像媒介更容易让人上瘾。
而相较于电影,电视剧一般信息密度更低,制作不够精良的偶像剧往往更容易“注水”,于是也就更容易让一个人因为追剧而上瘾,进而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4#
没有“少女心”
有的人是纯爱战神,喜欢一切让人温暖感动的东西,憧憬所有不顾一切的感性冲动,TA们会说:“美好的爱情让人相信生活。”
但同样有的人不会把爱情放在人生憧憬第一位,友情对TA们而言更加值得期待,个人奋斗对他们而言更能获得认可,TA们会说:“智者不入爱河。”
感性与情感不应被否定,纯爱战神应该被包容,那么同样,内心排序中爱情不在首位的群体,同样大有人在。
图|苍兰诀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看偶像剧只是为了放松,明知道剧情拖沓,台词低龄,但那又如何?
毕竟看偶像剧只是为了缓解一天的疲惫,让脑子处在一个不用思考的状态。
谁说时间一定要有用才能美好?
写在最后
其实,会被偶像剧带偏价值观的人,即使不看偶像剧,也可能会被其他的人和事带偏价值观。
“看偶像剧”只是一些人选择的娱乐形式,通过这一生活方式也许可以发现一类人的共同点,但由此为“看偶像剧的人”和“不看偶像剧的人”贴上标签还要大张旗鼓地画上楚河汉界,就未免有些过于武断。
人是万物的尺度。归根结底,更应该思考的仍然是每个独立个体。
不过度迎合,不丧失思考,既是偶像剧创作,也应该是每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都应该保持的态度。
文|文笙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TIE回信|好想摸她的白腿,我不会是女同吧!
点击看看:高中越自律,大学越堕落?
点击看看:你们t人都这么冷血的吗?
点击看看:为什么我劝你去外地上大学
点击看看:「她那么漂亮,成绩一定很差」
点击看看:那一刻,我决定放下T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