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准备越久,结果越差


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 | 网络
当我想周末在家好好看一部电影的时候。
我会——
点一大盘炸鸡、一大杯奶茶。
洗澡,换上最舒服的睡衣。
打开屋子里的星星灯增加氛围感。
在手机上查20分钟究竟看这部评分8.0但评分人多的电影,还是那部评分8.3但评分人少的电影。
打开空调,裹着毯子,卧进小沙发,打开投影仪。
……
10分钟后,炸鸡吃完了,电影的剧情主线甚至还没有展开。
5分钟后,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我「精神上手舞足蹈地」加入群聊。
周末影院就此「关门大吉」。
其实不光是看电影,有时候也会发觉,花在学习上的准备时间有可能超过了真正学习的时间。
晚上好,我是小编文笙。
抱歉标题有些博眼球,但我的确想劝大家,有时准备不必过度。
你想到的,就去做吧。
1#
哪些行为,是在过度准备?
01 过度准备学习工具
中性笔要买0.38的。0.5太粗,拿着就不想写作业。
荧光笔要买三个莫兰蒂色,否则颜色太丑太少,做记号影响效率。
草稿本要用必刷题家印有名校抬头的,不然没有动力打草稿。
书桌要布置成那些学习博主温馨整齐的书桌的样子,不然影响学习状态。
开始学习前要让爸妈给我削一盘水果,奖励这么快就开始学习的自己。
……
的确,学习用具的使用体验会影响学习效果,更好的学习体验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好好学习。
但学习用具不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差异。
说来也许武断,但有个词,叫「差生文具多」。
再顺手的中性笔,没有头脑中足够的积淀,也很难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

图|网络
02 过度准备学习状态
「等我emo完,我就好好学习。」
「等我身体状态满分再学,我一定能学得更高效。」
完美主义的人,总是认为只有进入完美状态才能做好一件事。
但如果一定要进入最佳情绪状态、身体状态才能好好学习,那么一天中适合学习的时间也许所剩无几。
边哭边学、带病学习自然不值得提倡,但情绪状态、身体状态六七分时学习,同样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非一定要苛求完美的开始状态。
更何况,也许进入心流的学习体验,会让一个原本有些消沉烦躁的人,在沉浸式学习中找到快乐,情绪状态反而越学越好。

图|阿甘正传
03 过度准备学习方法
「我一定要翻遍小红书,找到最好的一篇数学学习方法。」
「我一定要搜遍知乎,找到背单词最高赞的回答。」
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学习干货的分享铺天盖地,甚至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没有好的筛选能力与判断能力,反而可能掉入海量信息圈起的「牢笼」。
其实,比模仿状元笔记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点后写出自己的笔记。
比搜寻最佳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然后开始行动。
状元的学习方法并非不值得参考,只是大多数学生更需要明白的一个实际情况是,并非一定要「钻牛角尖」找到一个10分的学习方法才能开始学习。
一个7分的学习方法搭配努力,已经足够达到10分的学习效果。

图|网络
无论是过度准备学习用具,还是过度追求学习状态,又或是过度搜索学习方法,这些准备的完美与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都并不显著,反而是用在过度准备上的时间和精力,剥夺了原本可以好好学习的机会。
如果你也困惑于很难在准备与开始之间做好权衡,可以试试「二八法则」。
规划出自己完成整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前20%的时间可以用来寻找方法,调整状态,而时间一旦进入后80%,即使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法/状态/用具,那么也先按照自己当前找到的最好的方法开始执行。
2#
哪些想法,是在过度准备?
01 万全的知识储备
看很多知识点,但就是不做题;
温习很多宝典,但就是不面试。
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准备还不够,永远在理论积累,却永远不愿意真正实践。
却忘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仍然是运用。
有的时候做过题才知道易错点有哪些,常见的出题陷阱是什么。
带着问题回看课本,明白了哪些是自己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反而更加高效。

图|网络
02 完美的预设方案
「荒废了两年,我要重新好好学物理了。可是如果必修一有不会的题目怎么办,现在去找老师问必修一的题目感觉不好意思张口。」
因为没有想好遇到问题的求助对象,所以迟迟没有开始学习。
却没想到没过几天全班调座位,正好安排自己坐了物理课代表的同桌。
有预设方案自然很好,提前的规划可以避免情急之下的捉襟见肘,但并非一定要预设好一切应对方案才能开始。
更何况,预设的困难反而可能剥夺自己原本就不够充足的动力。
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变数,不可能事先规划好未来几十年的蓝图,再按照图纸施工。
况且谁又能断言,按部就班规划万全,一定比误打误撞得出的结果更好?

图|轻松小熊和小薰
03 目标准备
「还没有想好自己学这个专业未来应该做什么,我没法完全投入地学习。」
「等我确定自己这个学期的目标,再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
学习有目标,的确可以让精力更有的放矢。
但不是一定要确定目标,才能开始执行。
更何况,开始学习之后,目标可能因为自己心智、能力、状态等的变化而需要重新调整。
比如学习英语专业之前,由于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很难断言自己的专业方向。只有开始学习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口语能力更强/书面能力更强,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确定未来专业学习中口译或笔译方向。

图|网络
无论是过度知识储备,还是过度方案预设,或是过度的目标规划,都属于精神层面的过度准备。
过度精神内耗,反而忘记了比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践与运用。
如果你也常常过度内耗,执行力差,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001 5秒法则
当需求出现的时候,屏蔽自己的感受,制造一个所谓的“发起仪式”,倒数五个数——
5 4 3 2 1
之后,抛掉过度准备这件事的精神内耗,立刻行动,专注于目标或承诺。
002 撒旦五分钟
当一件事情不得不做,但自己拖延症发作时,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
也许一开始会十分抗拒,但熬过5分钟后,身心都开始进入状态,很有可能继续坚持下去之后的很多个5分钟。
003 好好玩,好好学
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
只有保证了休息的时候不必在「没有学习」的负罪感下过度精神内耗,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在休息充足之后愿意开始学习。
不再有「还没玩好」的念头,也能让学习状态更加专注。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觉未来渺茫。
因为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所以迟迟不愿意开始。
但其实,我们可以拥抱像阿甘一样的钝感力。
不精于算计,不忠于心计。
略显「笨拙地」奋力向前冲,已经是一种智慧。

图|阿甘正传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开始。
未来会在自己的行动下,逐渐清晰并触手可及。
文 | 文笙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盘点那些小众却不被人理解的爱好
点击看看:P人发言:太J的人生,不精彩
点击看看:英语快速逆袭法,只要掌握这几个TIPS
点击看看:「TA对我这么好,一定是喜欢我」
点击看看:TIE树洞:你来吐吐苦水,我来加糖去冰。
点击看看:征集 | 中学时代的幸福瞬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