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学霸都只会学习!


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 | 网络
晚上好,我是小编长白。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有关学霸的“那些事儿”。
在你的班级里,是否也有这样的学霸的存在呢?
他们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大多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校服领子永远整齐规矩地叠好;
上课时只需与老师对视一眼,空气中都仿佛传来“蓝牙匹配成功”的声音;
下课时他们捧着习题仔细钻研,让人看了两眼发黑的函数几何,对他们而言却好像易如反掌。
他们的存在似乎已经超脱了“普通人”的境界,于是乎,坊间冠以“学神”的尊称。
考场如战场,可是这腥风血雨往往无声无形,江湖固有传闻:
学神执笔为刃,手起刀落不见血,上至南北联考,下至八省百校,通通不在话下。
在一众“小透明”看来,学神风采犹如天人下凡,稍加窥视便是亵渎。
等等,等等!好像有人在说话?
蓦然回首,只见学神垂首顿足,望书山卷海兴叹:
“你们到底对我有多少误解啊?!”

图 | 小红书
也许你听见这番话会忍不住吐槽:
真令人想不到,学神竟然也会有烦恼。
他们成绩这么好,老师同学人见人爱,还要烦恼什么呢?
(此时的学神默默表示:我也会为电视剧断更而揪心,也会喜欢熬夜开黑,我有爱好也有烦恼!!)
其实,抛开光环本身,“学神”只是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成绩更加优异、能力更加出众的学生,本质上他们与我们并无异同。
也许你会说,学神看起来都不苟言笑、严谨认真,
但那极有可能是你在无形中赋予他们的形象,其实私底下他们也会八卦、贪玩、偷偷看小说;
也许你又会说,学神的爱好都十分“高不可攀”,但要知道,爱好只是个人性格在生活上的折射,
退一万步讲,学神里喜欢打原神、追星、向往二次元的也大有人在,难道要一言以蔽之吗?
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看到成绩优异的人,在未加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便先入为主、习惯性地为他们烙上爱学习、不合群的标签?
为什么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学霸打游戏就是“下凡体验”、学渣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
想必你应该有了答案,没错,这一切其实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特定事物或分类形成的固定、简单的看法,并把这个看法推而广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容易默认所有同类型事物都带有一样的特征,忽视了个体差异。

图 | 小红书
事实上,刻板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生常谈的也许是“男生擅长理工科、女生擅长文科”、“医生教师是高知人群,而建筑工人则文化水平低”等言论。
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就像空气中的灰尘,无处不在,却又藏匿于无形。
小到性别职业,大到种族肤色,刻板印象似乎没有给人致命一击,
但就是这种不痛不痒的“结论”,带来的消极影响却根深蒂固。
#1
仔细思考之后,我们不难理解刻板印象出现的几大原因。
01 个体认知的局限性
由于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只看见了这个世界想让我们看见的,而忽视了外部的更多可能。
自古就有“学无止境”之说,学习永远“上不封顶”,
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上限,怀抱“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决心,
才能摆脱认知的局限,扩大视野,不被刻板印象所干扰。
02 思维惯性
大脑惰性作祟,久而久之形成思维惯性。
导致偏见出现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大脑在“犯懒”。
面对大量的信息,大脑习惯性进行认知简化,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得出结论。

图 | 小红书
这样固然方便,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懒惰一旦久了,只会更加难以摆脱对世界的刻板印象。
#2
就像我们对学神的固有印象一样,我们自身也很难不受到刻板印象的困扰。
有时候,这种困扰近乎于无形——
例如老师在发现物理单科年级第一是一位女生时,发出的惊叹和夸奖;
又或者是集体行动中,众人习惯性将重担交给队伍里的男生。
在读书生涯中,小编不止一次为这种近乎默认的态度感到不解,更令人惶恐的是,似乎没有人觉得这些认知什么不妥。
于是惊觉,刻板印象犹如手指上长出的倒刺,你可以狠心将它拔去、痛定思痛,却无法制止它再次冒出尖头。
正是由于这个困扰可能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我们才更要积极尝试解决。
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将“刻板印象”击溃于无形呢?
01 抛弃光环,主动祛魅
英国心理学家凯利(H·Kelly)提出了“晕轮效应”(Halo Effect),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像月晕的光环不断向外扩散。
刻板印象之余,往往伴随着晕轮效应的出现。
此时,我们就应学会褪去光环看本身——
谁说长得好看的就是好人?
谁说成绩好的人不打游戏?
光环本是外部营造,若困囿于其中,那可真是“恐被蒙蔽双眼”了。

图 | 小红书
02 增加多元化接触,积极了解不同群体
在生活中,积极营造与不同人群的接触机会,
课余主动与学霸学神们攀谈请教,也许你会发现学霸其实没那么“冷漠”;
周末外出观察不同职业,也许会给你种下理想职业的种子。
看见更多,对个体差异的认识也会随之增加。
03 保持成长型思维
所谓“刻板”指的是一成不变,
须知今天既不能代表过去和未来的任何一天,两次踏进的河流也不会是同一条河流,
世界在发展,人的思维亦是如此。
知识无上限,不断保持进步成长的思维,便是你对抗刻板印象的制胜法宝。
#3
最后,要意识到的更重要的一点是:
加深自己身上标签的人,永远都是你自己。
多少人被一句“他学历比你高,能力肯定比你好”而束缚才华?
多少人因为“女生不擅长理科/男生不适合当幼师”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
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被我们自己一遍又一遍贴紧。
就像尽管大家对学神有偏见,但只要TA敢于不被标签所定义,尽情展露学习之外的更多性格爱好,相信时间一长,总可以打破众人的刻板印象。
总而言之,真正想要打破刻板印象,只能靠自己。
希望你用力撕去那些标签,而不是被尘封住所有。

图 | 小红书
写在最后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曾说: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须知在深渊面前,你我皆有可能成为“凝视”和“被凝视”的对象。
刻板印象可能是你年少无知时误发出的一枪,也可能是数十年后正中你眉心的无名子弹。
因此,勇敢撕去身上的标签,大声朝刻板印象Say No吧!
文|长白
编辑 | 檀姜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TIE投稿 | 上了大学后,我更迷茫了
点击看看:TIE树洞:你来吐吐苦水,我来加糖去冰。
点击看看:盘点那些小众却不被人理解的爱好
点击看看:征集 | 中学时代的幸福瞬间
点击看看:冷知识:准备越久,结果越差
点击看看:为什么我劝你少玩手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