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INFP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人格之一


当蝴蝶扇动其柔弱的翅膀,也将引起一场迅猛的风暴。”
引言
Hi大家好!我是Yino,今天的文章是我在XHS发布的第一篇MBTI文章,也是广受欢迎的一篇,直接开启了我的自媒体之路。
搬运至此,分享给大家,文末我会简单向大家讲讲这篇文章的写作故事,希望大家通过我的故事有所收获。
写下这篇文章是我计划正式准备以自己的身份进入自媒体的第一篇文章——虽然这标题似乎根本不像一个infp的发言,但我本人确实从本科以来到研究生阶段5、6年比较稳定的infp人格(中间跳过infj和intp,不过很快又回到了小蝴蝶阵营)。
之所以一反小蝴蝶温驯和善的语态这样略显豪迈地讲这个话题,而且将自己的一些故事公之于众(我很不喜欢吹嘘自己)。
诚实来讲,一方面是出于运营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因为,从个人经历到身边的infp案例,我们都有过相对成功的创业案例,让我相信infp的确是自由职业或创业的最佳性格之一。
接下来让我边分享我们的故事,边来解释为什么看似柔弱、温驯、内敛的infp,如此适合独立创业?

创业故事:研究生期间,我赚了30w
本科时代我的专业是风景园林,或许大家有所耳闻,一个设计景观的专业,听起来诗情画意,应当是我们这种类型喜欢的专业,不过就业情况实在不容乐观,所以我本科毕业之后就报考了某top2的研究生,面试失败惨遭调剂到普通一本,跟本科的985有很大的差距,我消沉了很久,我想作为infp的大家应该会非常理解在谷底的感受,每天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和学校的街道上行走,有时会因为一些朋友的关心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难过甚至流泪。
同时,在杭州生活的经济压力也不算小,种种不甘心和现实的压力,以及对专业前景的失望,促使我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通过以往积累的人脉扩张、以及在社群与潜在商业线索的接触,很幸运,我开始与两家公司深度合作,输入文字内容并进行新媒体运营,以freelancer的身份参加,并在项目繁忙的时候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团队,让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远远超出了我刚刚读研究生阶段经济独立的目标。
目前我正在同我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同样是2年经验的创业者INTJ)开展新的项目,公众号及其他平台的运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大家可以当作养成系,持续关注我们的进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内容将成为类似张一鸣等人早期微博一样的思考碎片。
上面这些经历被我简单带过,如果大家感兴趣后面我可以展开讲述,不过本文想跟大家分享的是infp适合创业的几大能力:
第一,INFP应对人生低谷的能力
如果说什么事情让infp迅速通往更高阶段,我想一次重大失败应当是必不可少的,从谷底走出来,你就会发现你之前花费极大的情感培育的友谊、关系是那样可贵,而自己面对困境展现出的韧性和逆商恐怕连自己都会大为惊讶。
第二,INFP并不弱于商业沟通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infp内向、柔弱,尤其是infp还缺乏普遍的男性雷厉风行的特质,因此似乎与杀伐果断的商业行为是天然绝缘的。但我想说,商业和雷厉风行挂钩本来就是个偏见,商业合作更重要的是真诚、耐心与高情商,这三点我想我不需要解释大家应该就明白我为什么说infp是最适合创业的人格之一了。
第三,INFP对自由的渴望
很多人都向往自由,但不是所有人像infp一样如此强烈地无法忍受任何强制、管束与盲目否认,这正是infp自我创业或freelance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有些人出于对金钱的渴望而创业,往往会因功利性太强而失败;而infp的创业动机根本源于对自由和喜爱的事物的渴望,这是另外一位创业成功的infp好友向我介绍的最重要的经验。
第四,INFP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我身边太多infp好朋友了,不是我给infp群体贴金,这些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己的才能(因为内向探索的特质),比如写作、绘画、音乐、摄影、书法(这一点在我运营了这么久MBTI相关内容,认识了这么多INFP之后,得到了确切的印证。同时我身边也有非常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出身美院或精通书法的同学、创立自己品牌的好友、作为疗愈师自媒体者的朋友等。)
第五,INFP强烈的好奇心
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尝试过画画、写作、摄影这些兴趣爱好吧!虽然可能到最后没有坚持下来,但不妨碍这些摸鱼时候的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你创业的火种,比如了解过的一位韩国的infp小姐姐,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当时就觉得我也能做好)。
总结
今年年初,关于未来毕业和就业的问题还非常迷茫的时候,我在Notion梳理了一下自己前半年的规划,其中一个就是尝试自媒体,梳理清楚后,放在那里,就没有再看过了。
2月的一天,下午从床上睡醒,不知为何,忽然天启般,觉得应该写一篇梳理自己过去经历的文章试试,一气呵成。
没想到发布之后,点赞数量飞涨。这篇文章直接推动我走向了自媒体之路(这也体现出INFP随机漫步、顺势而为的特质),目前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接近7w,点赞量也接近5k。
很难想象那天下午如果稍有迟疑、或者被别人叫出去吃饭,还会不会有这篇文章——整个XHS账号以及本公众号的诞生与发展。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有趣的充满机缘的故事,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我在之后一直在思考与反思这个从0到1的过程与经验,以及未来从1到100的规划。后面我会在我的专栏“商业笔记”或“运营故事”中持续分享这些故事和思考,你也可以在本公众号的专栏“湖畔随笔”中,了解我日常的生活与思考碎片。
谢谢阅读至此的你,能与你同途偶遇在这星球上,多幸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