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响力扩大,变现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价值不断变得更简洁、更利他、更精致、更优雅。”
引言
Hi大家好,我是Yino。
前几天和我的一位从事运营的INTP好友交流互联网的逻辑的时候,谈到一条互联网的逻辑,就是“产品-运营”的闭环模型。
这种底层逻辑,让互联网公司在前20年高效运转、生机勃勃。
仔细思考这个简洁的模型,发现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对于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成长或影响力扩大,都有着非常直接而实用的价值。
欢迎来到系列专栏《写给infp的运营课》专栏,我将从“模型总体介绍、分步行动方法”展开讲解。
1.什么是“产品-运营”模型?
在互联网公司,一般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岗位,一个叫做产品经理,一个叫做运营。
产品经理负责统筹开发团队,进行互联网产品开发;运营团队则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产品推广出去(个体、企业等),使之产生影响力,而产品的影响力就是价值的源泉。
这种“产品-运营”的模式,就是互联网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有影响力的本质性的逻辑。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思维模型,要知道,在硅谷的风投中,人们会通过一张餐巾纸上的几笔勾画决定是否投资;查理·芒格在他的lollapalooza效应中指出,对一个人的成功发挥巨大作用的,往往是小型思维模型叠加,进而产生的指数级增长的能力。
那么,这个简洁的模型如何应用到个人身上,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呢?
2.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聚合成一件产品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将自己推销出去”、“形成自己的价值”、“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诸如此类的语言,话虽然没错,但都是有用的废话,究竟如何做呢?
首先是将自己抽象的价值转化为实体的产品。对INFP来说,就是想方设法,将所有优势、长处、兴趣、爱好、能力全部统筹起来,凝结成一件独特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类型有很多,包括:
·具体的产品,指具体的物品,如设计的服装产品、文创产品、手工产品等;
·抽象的产品,指文化类产品,如文字技能、摄影技能、设计技能、知识体系等。
对具体的产品来说,你需要不仅是产品的设计,还要把控产品的生产、仓储、物流等过程;对抽象产品而言,你需要将你的抽象价值转换到具象的载体上,比如作品集、项目集等,甚至一个运营成功的账号等,都可以,通过一个线上作品集或者一个账号拿到offer的案例并不少见。
3.将这件产品通过运营方法推广出去
当产品具有一个明确的形态后,就可以采取运营的方式,将其推广出去。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聊过,运营不仅仅指的是自媒体面向全网的运营,也包括面向个人的运营:
·面向全网的运营,运营载体是视频、图文,通过这些内容去推广你的核心价值。就具体的产品而言,读者和观众拿到了实物就是拿到了价值;就抽象的产品而言,真正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之为产品。因此,可以解释有人坚持发了很多内容,却依然没有粉丝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上面的一点,将自己的价值凝聚成具象的产品,因此运营也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了。
·面向个人的运营,指在面试、客户洽谈等方面的运营,举两个例子,大而言之,通过bp展现项目价值,争取投资;小而言之,通过一个自媒体账号(抽象产品)获得offer或客户的青睐,这些都是现实中实际的案例。本质都是将自己的价值包装成可见的产品(简历、作品集、bp 、餐巾纸上的勾画……anything),运营给你的公司、客户,让他们为你的价值买单(我的案例,通过既往的成功方案集快速得到新客户的信任与喜欢)。
将你的优势凝聚而成的产品推广出去,影响力自然而然就来了。
总结
为什么说这条“产品-运营”逻辑不但是互联网运转的逻辑,也是个人成长迭代的逻辑呢?
因为:
·思考自己的价值的过程,就是在真正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潜能的过程;
·将价值凝聚成产品的过程,就是在推动自己不断进步、学习各种技能(摄影、文字、剪辑、排版、设计、AI等)的过程,后者是将抽象价值具象化的工具(infp不太适合做某一种工具精深的专家,而适合用合适的工具表达自己的想法);
·将产品运营出去的过程,就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过程,随着影响力扩大,变现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价值不断变得更简洁、更利他、更精致、更优雅,而这又将反过来推动影响力的持续增长,让我们的“产品-运营”模型进入持续正向的循环之中。
如果能将上述三步跑通(优势转化为影响力的闭环),你将真正从心底获得强大的自信心,不畏惧一时的成败得失,成长为真正有价值的强者。
下一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INFP的P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欢迎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