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that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So throw off the bowlines.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Catch the trade winds in your sails. Explore. Dream. Discover. —— Mark Twain
初次听闻孔子学院是因为我的姐姐,她曾有过两次孔子学院志愿者的经历。或许是因为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我非常羡慕姐姐的经历。但没想到,在我本科毕业后,我也选择了走上她的这条道路。
确切地说,我和孔子学院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本科并非中文或教育专业。然而,出于一种巧合的机遇,我发现我们学校也设有孔子学院。
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我考研失利了,也没有投秋招,身边的朋友都在抓紧春招的尾巴,我也不例外。我去了一家信息网络公司实习,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工作氛围不错。于是从二月份开始过上了朝十晚七的打工人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还算可以接受,对我而言,付出的汗水和收入是成正比的。每天早上9点起床,然后乘坐地铁,大约40分钟后到达公司楼下。在门口的早餐店吃煎饼或者饺子,然后10点准时到达公司开始工作。工作两个小时后,大约11:30点订外卖,12点左右外卖送达,可以吃午饭。然后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从两点工作到七点。每天我都能从师傅那里学到很多办公技巧和营销手段,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成长,也在不断获得收获。
也许是因为姐姐的经历激发了我内心不安分的一面,又或者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开始反思自己每天的生活。一方面,工作的重复性内容让我有些麻木。每天都见到同样的人,待在同样的小办公室,这让我我有一种“生命被困于此”的感觉;另一方面,大家都讨论每天的琐事,工作和吃喝玩乐,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缺乏活力。工作了不到两个月,我辞职了。
也许在那个时候,我内心也有一些对工作的不情愿,但更重要的是,我没想好。对于自己、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还缺乏明确的规划。我意识到我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和探索真正的自己和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姐姐当时给了我个建议就是,我也去走孔院这条路,出去看看世界,gap一年。所以当时查询了很多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信息,了解了申请条件和流程。
起初,我想成为普通志愿者,因为孔子学院志愿者一般与内地高校合作,只招本校学生。当时我最有希望去的是泰国,因为听说泰国招收1000多名志愿者,但是遗憾的是,泰国的申请截止时间是每年的11月份,然而当时我正在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所以错过了申请时间。于是,我能考虑的选项只有剩下的。我当时特别希望去毛里求斯,这是一个美丽的海岛,且经济发展相当不错。但是,在选择志愿地点时,我比较稳妥。因为我对这个项目并不是特别自信,担心自己会被淘汰,所以我将目光转向了蒙古和柬埔寨等录取难度相对较低的地区。
报名普通志愿者需要学校的一个盖章,这也是我知道肯尼亚莫伊孔院的一个缘由。当时我给国际合作处的老师打电话咨询关于志愿者的事,老师问我:“你为什么不来我们学校的孔院”,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也有孔院!我们学校并没有教育类专业或中文类专业,但竟然有孔子学院,这让我倍感意外。不过也有一丝兴奋,因为这代表着我的竞争对手也不是相关专业的。
于是我就去看了一下我们学校的孔子学院——肯尼亚莫伊孔院。肯尼亚在非洲,可能很多人就会对它有一些不好的印象,比如贫穷、落后、战乱。我一开始我不敢和我爸妈说甚至,只告诉了我姐姐,我姐姐是很支持我去的,她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然后我就通过哔站和一些渠道,看到了过去的志愿者的生活,整洁的草地,和善的当地人,还有一个大大的健身房。我还是心动了。
然后就给学校的孔院负责老师打电话,问需要的材料,然后我提供。当时5月份报名,我普通话二甲没过,于是我就去想办法考普通话。当时国内报考普通话的地方,上海名额很少,抢不到。我就去看了安徽的,湖北的,湖南的,江西的,浙江的,江苏的,甚至还看了山东的,反正就是看好日期做好规划(看报名时间,然后抢名额),最终还是抢了南京的,于是只身一人跑去南京考普通话,然后等成绩。不得不说,考普通话还得去南京,两周出成绩。还有一些学院的盖章,辅导员一开始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但还是很耐心的帮我写证明,盖章。(感动)
其实也是挺幸运的吧,孔院五月份才报名。五月份,基本上,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已经算是一个毕业晚期了,会去报名这个的人也不多了。然后竞争压力也比较小,再加上有点准备,也是很幸运的通过了面试。
通过了面试之后,我也就安心的毕业了,然后等待培训和派出。
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校内主要由东华大学国际合作处的老师负责,校外培训主要由汉办和浙江师范大学负责。
东华的校内培训是各个老师,在汉语教育,文化交流和孔院状况等方面,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互动,最后以一个20分钟试讲结束。
校外培训也分为线上和线下(其实我怀疑是为了节省经费)。
线上培训大概有21天,每天上网课,有试讲培训,文化知识,还有一些中国文化,海外注意事项,不得不说准备的东西还是很齐全的,每天早8晚7的。
线下有7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赴非志愿者,齐聚杭州。我们住在酒店里,每天吃自助餐,然后费用都是报销的。在这里上了一些线下课和考核课,也结识了很多有想法的志愿者,其实很有意思。
大概是在7月底结束培训,8月我们开始准备行囊了。也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推迟到了中秋节才派出。(在家呆了2个月)
来之前还是很害怕的,第一次离开这个国家,而且对肯尼亚存在太多的未知。踏上国际航班的那一刻,我甚至有一点想退缩。
经历了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踏上了肯尼亚的领土,在内罗毕(东非小巴黎)着陆,看着异国的土地,我开始有了一种探索欲,甚至有点兴奋,和离开祖国的时候的感情完全不同。后面会多写一些见闻,记录自己的肯尼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