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系列10)朱元璋被拉上梁山是因为他会“忽悠”


前言:
元朝立国以来叛乱多了,自己老家草原上就没消停过,连忽必烈两个亲儿子挂帅出征都被活捉了,大元照样越活越坚挺。
可为何这场南方的叛乱却让帝国走向毁灭?
不像一些作者喜欢空口说白话,俺给组当时的数据:
元朝每年税粮1300多万石(够300多万人吃一年),其中江浙占了40%,河南20%,江西10%,湖广、陕西和东北加起来10%,首都周边10%。剩下10%其他各个省分摊。
经过南宋的开发,江浙早已经富甲天下。也因此,不同以往统一天下的都是北方政权,南方势力统一也成为可能。此时当南方发生大规模叛乱,失去江浙的税源,短期内收复不了的话,元朝就完犊子了。

(明朝的人口分布图。其实元朝时南方人口已远远超过北方)
时势造英雄。
如果没有动荡,朱元璋大概会一辈子当和尚。张士诚会带着几个弟弟贩盐,虽然赚钱但风险和现在贩毒一样,而陈友谅大概会在时不时杀人越货的渔夫和衙役中做一个选择。
此章之后,他们将先后涌现,展现自己团队的智慧和局限性,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一、自己把国家玩崩之后,权臣们必用这招
1351年,第一批镇压红巾军起义的元朝部队不战而溃,起义迅速在山东、安徽、河南、江西、江苏、湖北等省份蔓延。
此时的朝堂之上乱成一锅粥,元朝改革的总策划师脱脱成为众矢之的。治黄河是你推动的,
印钞票是你主持的,现在南边反了,不怨你怨谁?
脱脱也是心中有苦:隋炀帝当年修大运河用了100多万人,我这里才用了15万人,怎么就反了?印钞票还不是你们生活这么丰富多彩,逼得我印的?
但此时他再做任何辩白都是无用,无数他身边的蒙古人想弄死他,再站在他尸体上攫取权利。
起义让元朝如此紧张,

(起义主要围绕大别山展开)
除了发展迅速外,关键还在于叛乱发生的地点:淮河中游,起义的核心区域很大部分在大别山区,进可攻退可守,这里给了元朝财源地江浙巨大威胁。
再之后,徐州也被明教教徒芝麻李占领,直接掐死了京杭大运河。
大元朝每年收的税粮,4/10来自江浙,2/10来自河南,两个地方一乱,大元朝基本就废了。
伟人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脱脱根本不理会朝堂非议,紧紧抓住了军权,尤其是大都的卫戍部队。
这一幕似曾相识?历史其实总在重演。
之后他召集蒙古人在各地的精锐,再次去讨伐红巾军。为了牢牢掌握军权,此次挂帅的是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
之前被打败的元朝军队借口红巾军人数太多了,有20万,所以才吃了败仗。脱脱为保万无一失,凑了30万人,比红巾军还多10万。红巾军那帮人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而元军却是世代为兵的军户,祖先是去多瑙河砍过人的。
蒙古大军要来真的了。
这波征伐军先攻破了红巾军的重要据点上蔡(驻马店上蔡县),擒杀了将领韩咬儿(可能是韩山童的同族,但资料缺失)。
之后两军在位于大别山脚下的驻马店市汝南县对峙。100年前,汝南是金国最后一个都城,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攻破,不知此时蒙古人作何感想。据传,有人把城破后宋军强奸金国皇后的场景画出来,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尝后图》,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搜搜。

再之前,汝南还出过大才子秦观。
而21世纪初年,汝南则因为众多农民卖血不幸感染艾滋病而出名。

(汝南在大别山脚下)
扯远了。
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元军主将也先帖木儿之前是元朝纪委一把手(御史大夫,当时的权利比现在纪委还大,不仅管纪律,啥事看不惯都能上奏),是帮哥哥脱脱党同伐异的重要助手。
脱脱他们家是蒙古人中的亲汉派,从小进行儒家教育,长成儒雅君子,吟诗作赋好才能。但这个性格性子怎么统领蒙古猛汉打仗?
我们评价一个将领喜欢用“有勇有谋”,勇气在谋略的前面,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发现机会,谋略才有意义。而也先帖木儿缺少的恰恰就是勇气,在与红巾军交锋小挫后,扎营一个月不前,日日求神问卜。
也先帖木儿的惶惶不安影响了全军,一个月不动,全军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某夜,元军大营发生炸营。
炸营又称之为“营啸”,当兵的大多压力很大,提心吊胆过日子,很有可能某天随着睡梦中某个人的一声惊啸,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士兵,全体陷入癫狂,继而自相残杀。
当军队发生炸营时,将领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弄清情况,约束部下,安抚士兵。但也先帖木儿却骑着马想直接跑路....
左右苦苦哀求他留步,他却拿着刀边砍边喊,“难道我的就不是命么?”。大军遂一时奔溃。
营外红巾军的探子都看呆了,急忙顺势掩杀。30万大军,最后只收拢了10000多人。
这30万是元朝的主力,还有几十年积累的刀枪、甲胄、粮草和物资,一朝丧尽。
也先帖木儿逃回北京,在哥哥的安排下仍旧干他的纪委。有其他官员投诉他,结果投诉的人全被脱脱发配到山旮旯。从此没有人再敢谈论兵败之事。
不要怨脱脱打击报复。自古权臣下台,有哪个不被全家死光光的?
之后形式更进一步恶化,红巾军首领芝麻李占领了徐州,部队发展到十万多人,掐死了京杭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二、拉朱元璋入伙是因为他会忽悠
我们的主人公们终于要登场了。
1348年,朱元璋在游历5年后回到皇觉寺。
作为全家死绝了才投入门的底层和尚,朱元璋没有根底,日日只能在庙里打扫卫生、做杂务和服侍老和尚。
偶尔遇到村里有白事的时候也跟老和尚一起出去念念经,至于念得对不对就没人知道了。
虽然无依无靠,但这几年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光。他此时并没有什么进取心,如果天下太平下去,朱元璋一生只能是和尚,或者动凡心还俗后当个和他爹一样的雇农。
1352年,也先帖木儿丧师辱国,30万元朝大军一朝云散,天下皆惊。
这前后,明教教徒郭子兴起兵,攻占凤阳。
郭子兴是滁州市定远人,他爹就不是啥正经人,流窜四方算卦为生,娶了豪强家的瞎眼女儿有了他。
这种家庭培养下,郭子兴喜欢结交四方豪杰,称霸乡里,成为县里数一数二的地主。为了黑白两道通吃,他还加入了明教,谋了个分部负责人职位。
郭子兴的起兵并不情愿,那年他已经51岁了,古代人平均寿命也就40岁左右,郭子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已经可以给自己准备棺材了。就算号称大器晚成的刘邦,起兵时已经39岁,而且还是因为失职而被迫的。
郭子兴没有刘邦的手腕,更没有刘邦的志向。他有的只是3个拖后腿的儿子。但刘福通的一纸文书传至,如果不起兵,第二天就有人去官府告发他这个明教小头目。
当时凤阳早已经被明教渗透的千疮百孔,郭子兴起兵15天后顺利入城,树起大旗。
朱元璋同村发小汤和,年长朱元璋两岁,自小父母双亡,没人管束。在亲戚的帮衬下还过的下去,日日射箭骑马,顾盼自雄。说好点的叫洒脱,往难听说就是倡乱轻浮。
看到天下大乱,汤和好开心,觉得一身功夫有了用武之地,找了10几个平常一起的小弟投奔了郭子兴。因为自小舞枪弄棒,在一群放下锄头的农民中他鹤立鸡群,很快被提成千户。
汤和不是郭子兴的嫡系,不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汤千户需要提着脑袋顶在前面打硬仗。没点真本事,很快就将被当成炮灰消耗掉。
汤和之前书都没读过几天,更别提管理经验了,看着手底下上百个农民发了愁。想给自己找个文人帮忙出谋划策管管人,但能考上秀才的人出路大把,谁会跟他一起造反。
知识分子找不到,汤和想起了老家破庙里的朱元璋。虽然只是和尚,但好歹去过好多地方还能不被饿死,学到一嘴忽悠人的本事,肯定能帮到自己。
日后,朱元璋会忽悠的本事会派上大用场。

(真实的朱元璋长得一表人才,别信网上那张地包天的图)
之后汤千户托人送给朱元璋一封信。
“老子在庙里好歹日子能混下去,因为口才好还有人找我算卦。造反的买卖你找我干嘛?!”朱元璋在收到汤和的信后又生气又害怕。
结果还真有人准备告发领赏钱,朱元璋傻逼了,找同村的周德兴商量(这位日后帮朱元璋平定了广西和福建,因为儿子在朱元璋宫里乱搞女人而全家死光光)。
“你是和尚,你问我干吗?你去问菩萨啊!”周说。
朱元璋早年游历的时候,为了混口饭吃学会解签算卦,这时就且给自己算算。
朱先问菩萨,此时跑路行不行,结果算出来个大凶。
那留在庙里行不行?还是大凶。
朱元璋本来没打算去革元朝的命,这时候傻眼了。
没办法,那就只得问问菩萨要不要投奔汤和吧,结果抽出来个签结果是“无妨”。于是,在封建迷信的加持下,朱元璋走上了革元朝命的道路。
这一年,朱元璋24岁。
三、比帅到惊动“中南海”更帅,帅到被人推为皇帝
但刚刚登上舞台的朱元璋此时黯淡无光,1351年如果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将会是林彪的老乡---黄冈人徐寿辉。
徐寿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长得帅就当上皇帝的。他本来就是个走村窜巷卖布的,做的是客户是女人的买卖,因为长的帅,生意还不错。结果被已经从事革元朝命工作10年的明教五散人彭和尚彭莹玉碰到了。(彭1338年就拉了5000人造反,老资格明教革命家)
基督有个理论是世界末日耶稣要再临人间。明教造反时也说“明王”要降人间,彭和尚看看自己周围这帮长得歪瓜裂枣的,说是牛头马面降人间还有人信,怎么也不像“明王”。正好他见到徐寿辉,体貌魁岸,龙眉凤目,“众见其身有光”(时人作品《早木子》)。
嗯,就他了,明王降生了。

(明教五散人看看周边兄弟,谁也不像明王转世)

(后人考证徐寿辉长这样,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文《历史深处的重庆弹子石神秘大佛》,称这是徐寿辉部下给他修的像,幸运的没在明朝被毁)
1351年,随着刘福通在大别山北边打响革命的第一枪,彭和尚拉着徐大帅哥和自己一帮打铁的、种地的、打鱼的徒弟们在大别山区中的黄冈市蕲春县造反。
蕲春就算到现在都是穷地方,到2020年才退出的国家贫困县。在当时彭和尚的革命工作很好开展,穷人们一呼百应。
之前造反的刘福通那支红巾军地理位置对元威胁太大,引来全力镇压。徐寿辉这支就没什么人管,发展迅速,很快打下了武汉、九江、衡阳、黄山、上饶等大片区域,有上百万人加入。

“天完”迅速打下的范围
彭和尚带着这帮徒弟在黄冈市浠水县建都。(这个县经过70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前两年脱贫)。国号“天完”(另一说是“大宋”),意思是比“天”比“大”多一笔,“完”比“元”多个宝盖头,反正就要压制你大元。也不管这名字吉不吉利,很多人把“天完”理解成“天完、天完,天天要完”......
因为太帅了,徐寿辉被立为皇帝。这一年,还有渔家子弟陈友谅加入,一身鱼腥味的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大元的天下要完了么?
沧海横流,方显老鳌本色。《元史》称,“忠于许国,有戡乱之才者,脱脱一人而已”。
此时,才可看出脱脱的本领。
部分参考文献:
《元史》
《新元史》
《明史》
《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草木子》叶子奇
《朱元璋传》吴晗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元朝是如何崩溃的》上田信
《历史深处的重庆弹子石神秘大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文
《御制皇陵碑》朱元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