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私了就别想安宁。”1995年,陕西一尖子生中考落榜,深受打击辍学务农,不料23年后,一场偶遇揭开了惊人真相。
这名考生叫年娟香,初中就读于三原县新兴镇中学,虽然来自农村,但父母并不重男轻女,一直全力支持她上学。她聪明好学,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
中考前,年娟香听从老师的建议,报考了中专。因为那时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其次是师范类,然后才是普高线。
一旦考进了中专或师范,就相当于拿到了后半生的王牌,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
因为学习期间不仅吃住全包,而且每个月还能领不少的补助金,日常生活开销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三年后毕业,就坐等着分配好工作。
谁不是挤破脑袋都想考中专或师范呢?
可是,人多路窄门槛自然高,陕西的中专招生政策要求是应届生,还必须中考成绩优秀,二者缺一不可。当然,对于年娟香来说,那是稳操胜券。
中考结束后,班主任一声令下,就把所有准考证都收了回去。
孩子们从小被教育听老师的话,压根儿不会质疑老师的做法,年娟香也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准考证亲手交给了老师,转而兴高采烈地回家,等待面试的通知。
可是万万没想到,其他同学的面试通知都来了,就是没有年娟香的。是自己做漏了一整面试卷?不,不可能!是漏写了姓名?不,也不是!明明自己每科试卷都翻来覆去检查了三四遍。
到底什么原因?年娟香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农村孩子,农村父母,又没有人提醒,也就没想到要去拿回准考证查一查自己的试卷分数。
接着,中考结果都公布了,年娟香在父母的劝说下,退而求其次,去念了高中。
然而,她却没有了以往的学习热情,整天精神恍惚,始终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到了高二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最终还失去了听力。
一切美好的梦想都成为泡影,年娟香只能辍学回家干农活,日子过得贫苦不堪。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次偶遇让真相大白。
2005年的一天,年娟香的母亲去娘家吃喜酒,在公交车上听到前面座位的两个姑娘聊天,其中一个姑娘竟然也叫“年娟香”。
年母心想:事情怎么那么巧,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也叫年娟香。于是好奇地凑过去搭话。
哪承想,女孩一听到年母说自己女儿也叫年娟香时,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叫停了公交车,拉起同伴飞奔了下去。
年母真想一把抓住她问个明白,但又怕误会人家姑娘,一犹豫,就让“年娟香”给溜了。
赶到酒席的时候,年母还在纳闷儿,就把这事儿跟新娘的母亲说了,好巧不巧,对方居然说,这个年娟香还是新娘的同事,都是正谊中学的老师,等会儿也会来吃酒。
然而年母一直没有等来“年娟香”。这让年母又联想起5年前的蹊跷事,司机带过来一包写有“年娟香”名字的药,这包药是治肝病的,可自己女儿的肝脏一直好好的。
但只是猜测,也不好上门去找人家,此事就一直耽搁着。
到了2018年,媒体曝光了“荆高峰”冒名顶替案,年母和家人才茅塞顿开,当年中考年娟香是不是也被人冒名顶替了?
于是,年娟香的弟弟年娟书通过多方查找、打听,终于发现了尘封23年的真相。他义愤填膺,马上联系到冒牌年娟香:“你明明叫朱小英,为什么要冒充我姐姐?”
谁知朱小英死不承认,还口出狂言:“我没有冒名顶替,你要告就随便告去!”
原来,朱小英的姑父曾在当地镇政府工作,与当时的校长有私交。朱小英成绩不好,通过“关系”留了一级,与年娟香成了同一个年级的中考生。
而朱小英是复读生,不符合报考中专的条件,就在校长的巧妙安排下,冒用年娟香的名字顺利进入了理想的中专学校,后来又找关系办了年娟香的身份证,毕业后到正谊中学当了老师。
所以,年家人再次深入调查后,把朱小英告到了县教育局。此时的朱小英后悔也来不及了,提出跟年家私了,可年家岂能继续忍气吞声?如此道德败坏的人又怎么配当一名人民教师?
很快,校长、朱小英等涉事人员都一一受到相应的惩罚。
可是年娟香的人生已经被改写,失去的一切再也无法挽回,一个人才就这样被别人的自私给毁了。但愿年娟香的病情早日好转,能放下一切,过好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