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3岁少年,捡到“皇后之玺”,上交获20元路费,45年后专家又找上门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没想到45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
1968年6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孔忠良的中学生在值日打扫完教室后,就背起书包往家里走,半路上,他在路边往河里扔石头玩,突然,在夕阳的照射下,孔忠良发现水里有个东西闪闪发光特别显眼,出于好奇他就走近岸边去看,水里像是有块白色的石头。孔忠良没有多想,撩起裤脚就下水去摸那白色的石头,等他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块的四方的石,而且上面刻有一些奇怪的图案。孔忠良觉得这个石头挺别致的,而且还冰凉凉的,就一路把玩着回到了家,晚饭过后,孔忠良向往常那样写今天的作业,当他从书包里拿作业时,顺带拉出了那块四方的石头,“不知道这个石头能不能刻上字,”孔忠良心想着,可就在小刀要刻到石头上时。“作业不做,玩什么东西,”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一把抢过他手里的石头,“咦,这个石头好像是个印章,”孔祥发把石头翻过来看了看,觉得那些图案应该是古代的字,
“你这是石头哪里弄来的?”孔祥发一边问孔忠良一边去拿了张白纸。“下午路上从河里捡到的,”孔忠良如实回答父亲的问题,孔祥发把石头图案那面在墨水上蘸了下,然后盖在白纸上,外面一个框,里面排列整齐的图案,这不是和印章一样的样式吗?孔祥发决定把石头拿去文物站让专家看看,要是真是印章就捐给国家,假的再拿回来给孔忠良当个玩具。此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孔祥发嘱咐孔忠良和家人不要对外声张,到了星期六那天,孔祥发一大早就带上孔忠良往县里赶,父子二人一路颠簸,坐了3个小时车才赶文物站,当文物站工作人得知父子二人的来意后,连忙将二人领了进去,起初,专家并没有表现多大热情,可在接过孔祥的四方石头时,立马两眼放光。
螭虎,竟然是以螭虎为玺钮的印章,更让专家惊讶的是,石头底部上竟雕刻着四个篆体字。

专家激动的问孔祥发:“这个东西你们是从哪得到的?”孔祥发看着专家态度的变化,知道这个石头的确不简单,他将石头捡来的经过说了一遍,专家听完后,说:“这个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新疆和田羊脂玉的玉玺,它更值钱的还是下面的字”经过专家研究后,才发现是一枚“皇后之玺”。
玺通高2.8厘米,四边长均为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纯净,晶莹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螭虎形,玺台四侧面呈长方形,雕琢长方形线框,有四条相互勾连的卷云纹。
每个卷云纹均以双竖线与边框相连,有吉祥、神圣的寓意。印面为正方形,刻有“皇后之玺”四个字,篆书书体,篆刻技法高超,自然流畅,疏朗有致,气韵高雅。
孔祥发没想到儿子在河里捡块石头,石竟然是古代皇后玉玺,那么自己就不能再要回去了,便要带着儿子孔忠良离开。专家对孔祥发父子拾金不昧的举动十分感动,提议给父子二人申请一点奖励,但是孔祥发拒绝了。
因为他觉得,既然这个石头是文物,捐给国家也是理所当然的,最终,专家觉得父子二人大老远来捐献如此珍贵的文物,再让人把路费都搭上,那就说不过去了。于是便给了孔祥发20元车费。就这样,孔祥发父子无偿地把“皇后之玺”捐献给了博物馆。事后,专家们为了弄清楚这枚皇后玉玺到底是谁的,开始查找古代文献,终于在《汉官旧仪》发现这样的记载:
“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的描述。
专家根据描述再结合“皇后之玺”发现地,离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不到一千米的距离,由此,断定就是刘邦的皇后吕雉的玉玺。吕雉十八岁时就嫁给了刘邦,当时刘邦一无所有,是吕雉父亲非要女儿嫁给他,不得不说婚姻听父母的还是没错的。刘邦也很争气,竟然当上了皇帝,吕雉自然也成为世间最珍贵的女人,皇后。刘邦得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后,觉得皇后母仪天下也要有一个证明身份的信物,便命人雕刻了这枚“皇后之玺”。据说这枚玺印在吕雉死后,被带进了她的墓中,为什么会出现在小河里,专家猜测,可能是盗墓贼进入吕雉墓地,偷出后又不小心掉了,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想到却因为孔忠良的“贪玩”在二十世纪重见天日,
如今皇后之玺已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宝之一,属于国家一级文物。2012年4月,陕西省汉文化保护基金会,决定对那些对历史文物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工作组找到已经年过半百的孔忠良,告诉他:你当年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孔忠良却说:“我捡到的东西既然是文物,捐献给国家就是我份内之事,只有保护好文物,我们的后世子孙才能够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