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灿烂,江东烟雨。
青青河畔,竹外桃花,三吴地区的城市各有特色,井然有序。这里的发展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诸多城市繁盛,苏锡常这三座城市,各有特点。
苏州:雕栏玉砌,美誉甲天下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个繁华富庶的大都会,明清时期的苏州更是闻名天下,堪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都市。
苏州现状:苏州面积约为40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却拥有600多万人口。苏州的城市建设可以说是小而美,多水系贯穿城市,处处景色宜人。苏州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如拙政园、莫愁湖等,游人如织。苏州的城市发展高度注重生态环境,生活品质很高。
苏州的产业则以轻纺、机械、汽车为主,还涉及新能源、信息技术、电子等新兴产业。苏州的教育科研实力也居全国前列,拥有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和苏州大学等高校。
可以说苏州在江苏三强当中,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
无锡:钱塘繁华,日趋富裕
无锡素有“小上海”之称,是全国较早开放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无锡现状:无锡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500万。无锡的城市建设比较注重功能性,如无锡太湖新城就是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功能新城。无锡的产业以传统的丝绸纺织为基础,后来又发展壮大了汽车、石化、轻工、机械等产业,形成工业体系比较完整。无锡的综合实力也在江苏排名前三,是继苏州之后的第二强城市。
无锡的特点是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城市可塑性强,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常州:锦城绣旗,逆势崛起
常州虽然面积只有无锡的一半,人口不及苏州一半,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经济增速一直领先全省。
常州现状:常州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常州的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纺织、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常州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园区和汽车城。常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第四,仅次于苏州、南京和无锡。常州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相对更注重功能性和高效性。常州的城市规划布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形成多极化城市空间格局。常州拥有强势的民营经济和创业氛围,市场活力旺盛。
苏锡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对比下来,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座城市可以说是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苏州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无锡在产业集群方面具备优势;常州的经济增长活力最强。三城之间高度协同,共同推动江苏省、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置身其中:我不是江苏版的“湖州”
常州与浙江的湖州一样,都处于大省会城市的周边,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大。但是不同的是,常州并没有像湖州那样成为邻省大城市的附庸,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在省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很强。这主要得益于:
1. 市场经济活力旺盛。常州的民营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充裕,经济增长很快。这为常州在省内的崛起提供了动力。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常州及时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了制造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支撑。
3. 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常州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合理、高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支撑经济发展。
4. 区域合作共赢。常州与周边城市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5. 政府支持力度大。常州政府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支持民企发展,为常州经济腾飞提供政策支持。
6.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常州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汇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强。
综上所述,常州并非简单重复湖州的发展轨迹,而是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逆势崛起,成为江苏省内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增长极。常州凭借自身实力在省内站稳脚跟,我不是江苏版的“湖州”。
苏锡常,三城鼎立,协同发展。
江东繁荣,仍在路上。
常州,亦将砥砺奋进,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