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对比苏州武汉郑州,我修20条地铁都不嫌多


湖湘美,天然靓丽。
近年来,湖南崛起,长沙经济增速全国领先。作为湖南省省会,长沙也在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长沙的地铁建设。
长沙地铁一二三号线相继通车,目前已形成“十”字交通网络。在建和规划的线路更是不计其数。包括环线、放射线、联络线,据统计,长沙已规划市域铁路近20条,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基本实现全市“地铁全覆盖”。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长沙的几个“老对手”——苏州、武汉和郑州的地铁建设情况。我们来做一番对比,看看长沙在地铁建设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1)长沙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长沙地铁线网布局科学合理,采用“米”字形架构,既贯通主城区,又延伸郊区,覆盖面广。当前,1、2、3号线的骨干已经形成。规划中的4、5、6、7、8、9、10号线将从四面八方延伸,构建网状线网。
据测算,到2025年,长沙市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371公里,届时长沙的地铁线网密度将达到7.8公里/平方公里,远超过北京上海等城市,跃居全国第一。
相比之下,苏州迄今仅有1、2、3、4号线运营,武汉有1、2、3、4、6、7、8、阳逻、汉口机场线运营,郑州也仅有1、2、3、4、5号线运营,线网规模均不及长沙。
(2)站点分布均衡服务全市
从各线路走向看,长沙地铁形成了较为均衡的网络布局。例如,1号线贯通主城;2号线连接高铁东站与江夏;3号线从郊区延伸至市中心;规划中的环线更是将连接长沙各主要板块。这有助于拉动郊区发展,使市民出行更便利。
反观苏州,由于规模较小,线网以服务主城区为主;武汉和郑州也存在新城区服务不足的问题。长沙地铁在站点分布的均衡性上,显得更胜一筹。

(3)多规划预留空间
据悉,长沙地铁不仅线网规划充分,也在车站结构设计上预留了充裕空间,为未来发展留足余地。例如,一号线主要车站均设有4个出口,预留条件将站台扩建为岛式站台;转乘站站台宽度也做了充裕布置。
这种细致的规划,使长沙地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反观郑州地铁车站规划就不够完善,部分车站存在进出口较少、换乘不方便的问题。长沙这方面考虑更为周到。

(4)统筹高铁轨道建设
在高铁时代,如何实现轨道交通与高铁的无缝衔接也十分重要。从这点看,长沙同样处于领先。未来长沙将新建合肥至长沙高铁、武广至长沙高铁,以及汨罗至长沙高铁。它们与地铁的衔接也在统筹考虑之中。
相比之下,苏州和郑州的高铁与地铁衔接还需进一步完善;武汉地铁与车站的衔接也存在通达性不足的问题。长沙在轨道交通的立体化布局上,显然更胜一筹。
(5)致力创新环保
在运营管理上,长沙地铁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例如,长沙地铁是全国第一家采用移动支付的地铁系统,给乘客带来诸多便利。此外,长沙还将率先使用国产新能源地铁列车,体现出在环保创新方面的用心。 
相比之下,苏州、武汉和郑州在地铁技术创新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长沙在地铁建设管理方面更具前瞻性。

(6)资金投入力度领先
众所周知,地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从这点看,长沙同样不落人后。光1-6号线总投资就达55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出资比例高达44%。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水平。
反观郑州,地铁建设资金多依靠社会融资。苏州和武汉也面临地方财力紧张的困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长沙政府在地铁建设上的高度重视程度。
(7)发展规划合理分阶段推进
长沙地铁建设同样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发展规划合理,分阶段推进明智。目前长沙正处于地铁网“二次创业”阶段,正在加快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网。未来随着郊区新城发展,还将规划更多线路延伸。
这种既满足当下,又着眼长远的规划,使长沙地铁建设既高效,又可持续。相比之下,苏州等城市在分期规划上还有提升空间。

(8)城市发展后劲十足
地铁建设离不开城市发展支撑。从这点看,长沙也具优势。近年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GDP增速十年来均超8%,具备强大的经济后劲。
反观苏州,受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影响,发展面临新瓶颈;武汉也面临着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风险;郑州近年经济增速也有放缓迹象。这说明长沙的经济发展潜力更大,也更有持续推进地铁建设的后劲。
综上所述,长沙在地铁建设上规划科学、运营创新、资金投入、经济后劲各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完全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修20条地铁,都不为过!
长沙加油!湖南加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