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如人,各有特色。看大千世界,跨越千屿,有生之年应当与君共游千里!
戳上方蓝字“千屿千旅”关注后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阅读文章!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永流传的奇迹。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边缘,岷江河谷出口处,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工匠们历时八年创建的古代水利枢纽,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看似平静的江水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和创造的精神。
一、都江堰成功治水的前提条件
要了解都江堰的伟大,就不能不提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丰沛的水源供给、成都平原低洼的地势、以及附近微高的山脉,为都江堰的治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都江堰位于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岷江河谷出口,每年夏季江水暴涨,冬季枯水期间仍有很大流量,水源充沛。这为修建水利枢纽提供了充足动力。
此外,四川盆地内成都平原地势低洼,水系发达,自古水灾频繁。都江堰西边不远处有微高的龙泉山脉,利用其天然积水的地势高差,在此建水利枢纽正合适。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有李冰父子这样的人才。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时,根据当地水利情况,毅然决定修建这项利国利民的巨大工程。他精通水利地理,拟定了宏伟的蓄洪引水计划。为了考察水势,他甚至亲自乘船深入到险滩嶙峋的岷江主河道。李冰和他的儿子李注,日夜监工,与民工同甘共苦,终于用时八年完成了这项惊世骇俗的水利大建设。
二、都江堰解决的主要问题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治水旱灾害,调节水量。它既可以在饥饿的冬春季节放水灌溉,又可以在枯水期调节河道水位;它还可以在夏季暴雨涨水期,通过宝瓶口进水、鱼嘴溢洪等科学的设计疏导超限水量。这样就既保证了岷江下游万顷良田的灌溉用水,又防止了上游山洪暴发后的泛滥成灾,解决了成都平原两千多年的水旱灾害问题。
除此之外,都江堰的修建也丰富了秦朝经济,奠定了武力统一的基础。丰沛的水源不仅解决了蜀地农业生产的需水问题,还使蜀郡成为秦朝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巩固了秦朝的后勤供给,这为秦朝进一步北伐六国,最终统一中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持。
三、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都江堰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枢纽,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充分地体现出来。
都江堰的第一大功能就是灌溉。它每年夏季丰水期通过宝瓶口进水口导入岷江江水,通过人工运河灌溉到成都平原的万顷良田。这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粮食丰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美称。
都江堰第二大功能是发电。1950年代以后,人们在主堰前后建造了两个水电站,利用水库落差发电。这为四川乃至国家的电力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都江堰第三产业——旅游业也日渐兴旺。悬崖长堤、回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宝瓶口大坝,以及气势恢宏的李冰河神庙,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摄影。都江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坚韧创新的精神内核,在当今也正发挥着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四、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特点
作为在两个千年前就建成通水的水利枢纽,都江堰的设计及施工可谓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都江堰善于利用地势,科学选址。水库大坝选择在岷江出山口陡峭狭窄的河谷地带,同时利用不远处微高的龙泉山作为进水口,这种巧妙利用地形的设计至今令人赞叹。
第二,都江堰的宝瓶口、鱼嘴堰等建筑,采用宽厚的石块砌成,结构稳固,设计合理,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夏季暴雨的考验。
第三,当年的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汉代以前没有火药,都是人工凿山挖石头,运输到工地手搬手堆。这种高超的石窟建筑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更显示了中华民族聪明勤劳、丰富智慧的一面。
都江堰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设计和建造上,也体现在李冰父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上。他们留给后人的启示也是千古绵延、历久弥新的。
点亮【赞】和【在看】,愿你身体康健,手里有钱,身边有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