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流芳百世的古语,是孔子游学至泗水时,站在泉林泉头上,望着昼夜流淌不息的泉水,发出的慨然长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受制于山脉东西走向,整体地势向海洋倾斜,所以中国的大小江河都由西向东流入大海。可是就有这么一条河流,却神奇般的存在于中国大地上,它由东往西流、又由北往南流向、是名副其实的倒流河,它是儒家文化的渊源,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条神奇的河流便是山东省境内的泗河,泗河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原邹县)、济宁、微山7县市,于济宁新闸南任城区石桥镇与微山县鲁桥镇交界泄入南四湖,河长169公里,流域面积2383.6平方公里。
在泗河上游,位于皖北山区,河谷深切,坡降较大,水流迅猛,向低洼地带奔腾而去。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所决定的。山区地势陡峭,河流流速快,冲刷力强,因此形成了深切的河谷。
当泗河进入沂蒙山和巨野盆地间的平原地带时,河床变宽缓,形成了湖泊湿地。这是由于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了宽阔的河床和湖泊湿地。
在泗河下游,地势东高西低,泗河被迫改道西流。这是由于历史上的水利工程和地质构造使得泗河的流向发生了改变。在经过蜿蜒曲折后,泗河在池州北部的王家墩附近流入了鲁南运河和独流入海。
泗河这条奇特的倒流河,造就了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泗河流域是我国北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出土了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还曾存在过东周、秦汉以来“三皇五帝”时期的古国,如夏代的允吾国、商代的沛国、西周的卫国、春秋的襄国、战国的泗上国等,留下了众多文物遗存。
泗河还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在此教授弟子,传承儒家文化。
泗河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利枢纽,其中有一项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它堪称北方的都江堰,那就是位于兖州和沂水交界地带的金口坝。
金口坝建于公元前6世纪,将泗河的河道截断,以控制泗河的水量,下游的沂蒙山区形成巨大的水库,灌溉沂蒙山麓的广大平原,这项水利工程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在金口坝水库底部还曾出土过一把“天下第一剑”的镇水宝剑,见证了当年泗水之滨的传奇历史。
如今的泗河,已经从古代神秘的河流变成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母亲河。兖州段的泗河两岸,绿树成荫,沿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南大桥、青莲阁、酒仙桥等古迹名胜。
南大桥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为我国现存石拱桥之最;青莲阁位于南大桥西首,始建于唐大历年间,与南大桥遥遥呼应,枕水而建,别具一格。这些古迹见证了泗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也成就了今天泗河畔兖州段的独特人文景观。
泗河不仅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带来沃野千里,造就了兖州沃土。兖州拥有中国最大的连片优质耕地,被誉为“黄金大地”,这些肥沃的黑土地恰恰来源于泗河每年春季涨水时带来的沃土。
如今,在泗河两岸连成片的还有龙湖湿地公园、大禹公园、马桥湿地公园、兖州青莲公园等湿地公园,它们既保护了泗河生态,也成为市民休闲的绝佳去处。
一条看似平常的小河,却因其奇特的地理环境而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泗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感恩地养育着兖州大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也必将以这种独特魅力流传后世。
点亮【赞】和【在看】,愿你温柔半两,从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