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大岛屿:古老“水师”文化和新兴蓝眼泪“追泪”文化交融,你值得拥有!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

大海孕育了无数迷人传说和传统文化。
作为福建最大的岛屿,平潭岛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积淀,既展现出水上丝绸之路的古老辉煌,又涌现出蓝色经济的新潮流。这里,既有千年“水师”文化的厚重底蕴,也有蓝眼泪等新兴“追泪”文化的生机勃勃。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交融碰撞,使平潭岛散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千年“水师”文化:立足海洋 临水而居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的最南端,是中国领海基点之一,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总面积达103.4平方公里。岛上山川秀美,云雾缭绕,素有“海上仙山”之称。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平潭岛独特的“水师”文化。早在唐宋时期,平潭岛上的居民就以捕鱼、盐业为生,被称为“水师”。他们世代生活在海上,海洋文化内化于心,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平潭岛的“水师”们善于航海,他们制作优良的木船,远渡重洋,将平潭的特产运往遥远的国度,将外来的珍奇物品带回故土。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汪洋大海上,平潭岛的“水师”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中国的丝绸等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再带回香料、胡椒等外来物品,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坚力量。

唐宋时期,平潭岛上形成了“十三行”的海上商业集团,人称“十三行首”。这些海商组成的联盟,在海外拥有自己的据点,运营着“潭头行”“泉州行”等总商号。他们的商业网络遍布东南亚各国,甚至远及非洲东岸,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参与者。
正是这些平潭岛“水师”的奋斗历程,书写了这片海域最早的辉煌篇章。他们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撒播到海外,将外来文物带回中土,在海洋文明交融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兴“追泪”文化:荧光蓝海 浪漫短暂
所谓“追泪”,其实就是追逐平潭海域里的“蓝眼泪”——那些美丽而又短命的发光藻类。当这些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物大量聚集时,就会在海面上铺就一片荧光蓝色的绚丽海洋。

平潭岛上的“蓝眼泪”最容易在几处海湾出现,如距离城区最近的龙王头,气势恢宏的长江澳,有“白金海岸”之称的坛南湾,以及与仙人井相邻的东美村等地。这些都是“蓝眼泪”最爱光顾的“打卡点”。
当幽蓝的月光洒向大海,一抹抹荧光在平静的海面上轻轻荡漾,仿佛暗夜里亮起的一双蓝色眼眸。这景色美不胜收,但转瞬即逝,让人无法抓住这美丽的虚幻。平潭岛的“蓝眼泪”就像一种青春的理想和憧憬,美好却很难把握。

追逐“蓝眼泪”,就像追逐那些在指尖划过的梦和泡影。当我们在月光下等待这道风景的出现时,内心应该怀揣一份虔诚和憧憬——我们在期盼生命中一闪而过的绚烂。

平潭本地人才知道的美食:老龙牙,等你来平潭,小编带你吃
小编是地道的平潭本地人,要说起平潭美食,来过平潭的人一定是吃过“平潭咸食”。
这里面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里面:传说,在古代有一位贪官误判了一个冤假错案,一位老人被诬陷入狱,老人的儿子担心父亲在狱中饮食不佳,身体扛不住,就天天送一些营养鱼肉紫菜进去,却不想被狱卒克扣。这个孝顺的儿子除了天天为老父亲能沉冤得雪四处奔波,也为老父亲身体担心,最终想到一个办法:地瓜放锅里蒸熟去皮,加入地瓜粉,揉成面皮,里面加入紫菜,海蛎,香菇,虾仁之类高营养食材,包起来,最后蒸熟。这样的外表看起来就是一团平平无奇的包子样,狱卒不明细里,也就不会再贪墨。就这样,在这位聪明的孝子努力奔波之下,父亲终于被释放出狱,这中间老人儿子做的”咸食“可谓功不可没。
所以这道菜,我们平潭本地人又名:食来运转。相信吃过的人,运气会越变越好!
这是平潭广为人知的美食,其实还有其他平潭地道美食等你来发掘,比如:老龙牙,天长地久等等。

结语
明年三月,平潭蓝眼泪才会陆续出现,小编在平潭等你,关注小编,为你讲述平潭故事!


点亮【赞】和【在看】,愿你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