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作用


1、本式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预防治疗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做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2、三焦经脉支脉从膻中穴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或小便完全闭塞不通。
 3、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肩膀经常酸痛、颈侧酸痛无力、淋巴经常发炎、偏头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脚十趾抓地的作用
 例如: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隐白穴开始上行,入腹属于脾,络于胃。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传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而“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两脚大趾抓地,通过刺激大趾末端的井穴、隐白穴等,可激活脾阳之气,使其气旺盛,增强水液运化的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此势,可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功能,发挥其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
 刺激督脉阴阳平衡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颠足震动,其力由脚跟经下肢各关节向上传递,至人体脊柱的各椎体以及大脑。在传递中可震动脊柱和大脑,刺激督脉,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从传统中医理论分析,其力的传递和震动都在督脉上,对督脉的刺激是必然的。督脉又络于两肾,故震动也刺激了两肾。所以,该动作可通过震动督脉,改善人体各脏腑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体质。
 拔跟提气
 做“拔跟提气”这一动作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吸气的时候要轻提谷道,也就是收缩肛门,呼气时松开。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提升阳气、气归丹田、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并能防治脱肛、痔疮、阳痿、早泄、遗尿、尿频等疾病。
 拔跟提气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幅度不大,做起来很简单,但它能使身体的气灌注到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拔跟提气对虚症很有效,例如,贫血、低血压、神经衰弱、近视等,显效很迅速。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它对气虚血亏等症的效果作用甚大,所以像高血压、心血管系统有问题的人就不要练得太多。
 血液循环
 “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提脚跟,使下肢肌肉绷紧,血就被迫向上走,放松的时候血又回到下面来了。它是通过一种被动的,像挤压一样的下肢运动,来促使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的潜能、配固精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