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冠是“自限性疾病”,人体免疫能力很关键


近日,网络上一篇题为《新冠肺炎不可怕,可防可治。郑州权威专家来解答!》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该文章解答了关于新冠的一系列问题: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呢?感染新冠后如何用药?日常怎样科学防护?同时,文章称,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大家不用过于惊慌。

什么是“自限性疾病”?
在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曾公开表示,新冠属于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是专业术语,一般指病原体急性感染后虽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但这些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即使未经治疗,临床症状也会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也不导致慢性感染。”
王福生院士以感冒举例称,自限性疾病在临床上分为潜伏期、进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潜伏期,是病毒进入人体大量复制,可以没有临床症状;进展期,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相互作用,导致呼吸道炎症等一系列病变,同时出现临床症状等变化;康复期,则是人体的免疫功能战胜了病毒,清除人体内的病毒。

病毒学家常荣山11月2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属于自限性疾病;另外,一些急性感染,如流感、甲肝、戊肝、水痘等也是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需要防治吗?
一些网友将“自限性疾病”理解为“感冒”,将“不用恐慌”理解为“不用治疗”,其实是曲解了专家本意。实际上,自限性疾病,如流感、新冠等,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一旦放松警惕,也可能感染大量人群,造成严重后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其中重症病例300万~500万,死亡病例29万~65万,全球每年约10亿人感染流感!
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一般来势凶猛。病人常发生高烧、打冷颤、头痛、乏力、全身关节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病人还会并发肺炎、心肌炎。

近年来,流感与新冠疫情重叠,大大增加医生鉴别诊断难度。
“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冬季。”1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表示,新冠疫情期间在流感防控的科学问题上,仍需加强攻关。
如何应对流感等“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虽然没有特效药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病毒感染,但可以通过“治标”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转,从而为免疫系统战胜病毒获得时间。反之,如果没有及时救治,那么病毒损害的身体机能以及并发症,就可能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失去与病毒抗争的时间。

大众在对于自限性疾病的日常防护上,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戴口罩。一些高危人群(儿童、老年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等)应格外注意防护。如果感觉快要感冒,可采取中药或中成药进行预防,如口服板蓝根等。出现病症,应及时就医。

专家可参考应对流感病毒的经验。钟南山院士认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呼吸道病毒诊疗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中,推动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加速临床快速诊断手段的研发,为临床疫情的防控实践与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早在2018年,钟南山院士团队就曾发布防治初期流感的研究成果。在流感初期,板蓝根既有助于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释放,又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根据板蓝根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明确了板蓝根的活性成分群,证实了板蓝根有效成分多糖、木脂素和吲哚等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双重药效。

各地区商超、药店、医院等场所做好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供应,保障口罩、消毒水、白云山板蓝根等物资供需有序,量足价稳。居民应注意保持住处通风、勤消毒,平时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在身体机能允许范围内,及时接种对应的疫苗。
贴心小提示: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如若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7.3℃,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