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关注我
武术乃民族之瑰宝,深受世人青睐,习练者较多,得道者却如麟角凤毛。究其原因,多为习练不得法而致。现据本人的习练体会,总结出内家拳习练概要,以供爱好内家拳的人们参考。
一、注重武德,加强修养
武德是习武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以德为基,以术为本,崇武尚德是中华武林的传统美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修德”,武德的水准直接影响着功夫的层次。“人无德不传,无义不教,无信不立”,德义信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习武者应以德为本,以和为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探究武术之神韵。端正习武的目的,克服江湖习气,摒弃封建糟粕,摆脱低级趣味,涵养心性,遵守公德。习武之人要内实精神,外示安逸,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切记“谦受益,满招损”之警言,绝不可有盛气凌人的架势。
“武功之事,尚德不尚力”。人品是武林名门正派收徒传艺的首要标准。武术真功传于君子利国利民,此为造福;传于小人危害社会,此乃造孽,师之过也。所以,内家拳派门规极严,戒律较多,形成了“道不乱讲,法不轻传”的金科玉律。
师父在长期的传艺过程中,往往利用各种手段来考验徒弟,观其行,察其言,选贤徒放心传功。只有武德修养较高的人才能从师,久而久之,得正统内家宗风脉传,德长功高,才可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科学锻炼,持之以恒
内家武术是一门综合的人体学科,需有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全面锻炼过程,故求真功妙道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甘耐寂寞,潜心研道,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从师久后必受益”。习练内家拳须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掌握科学的练功方法,立大志,吃大苦,孜孜以求,夯实基础,吃透功夫,悟悉拳理和意境。欲得内家精妙法,苦磨苦练得天机。一技精熟后,再细心研练其它技法。拳打千遍,日久功深,自会体悟入微,豁然贯通。“一日曝十日寒”,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及时间,逐步学练并掌握拳技理法之精融,一定能达到以武人道、以道演武、武道合一,功臻上乘之化境。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内家拳是一种寓科学性、功能性、全身性和自然性于一体的整体运动,动蕴阴阳之理,静藏顾打之机。首先,在习练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特别是初习之时,动作处于泛化阶段,更应量力而行,努力使功架姿势标准正确,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并根据身体机能改善及体力增长(或恢复)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练功要求。
然后,再由巩固阶段到自动化阶段,循规蹈矩,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将技法演练的纯熟流畅,意气形协调统一,拳风沉稳,招招皆得要领,此即所谓“着熟”,为知已筑基阶段;在此基础上,善于劲之转换,既不受其羁绊,又要合乎规矩法度,不失尺寸标准;体现以神气为本,以意行拳,内气腾然,势势有招,招招有手,手手绝妙,进入“无为而无不为”之境界。
技法分阴阳,运五行,遵六合,用七星,循八卦,变九宫,无规无矩而又处处循规矩。潜心研拳参道,彻悟武术高功道妙之精髓,以后天之法,发挥先天之真意,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化境,亦是内家拳的高级阶段。
四、性命双修,养炼结合
性指人体内在精气神及思想情志活动,命指筋骨皮肉及动作形态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性是重意修心,命是重气炼身。武术是性命双修的拳功之法,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只有将心身合而为一,内外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内外参融,术道相合,达到内以益寿养生,外以御敌技击。
古人云:“三分练,七分养”。真正得大道的武术家,必须精通养生长寿方法,这样才能形意气劲相合。养是蓄能储电,是拳养人;练是耗能放电,是人养拳;养与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养分“功内养”和“功外养”。
“功内养”是在练功的过程中,采取松静空慢等方法与手段,达到内养脏腑,外修肌肤,内外圆融,身心俱佳;“功外养”是在生活中修养性情,体魄健壮,身心愉悦,以拳养功。
武林得道高人不仅深谙中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五毒”对人体大害的知识,而且还精通阴阳养生之辩证哲理。
内家武术系列功法,概而言之,不外乎动静之功,阴阳之法。只有全面地进行站、卧、走、坐之法的修炼,才能真正做到养炼结合,性命双修。(刘世君)
喜欢就分享点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