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严重了!退费维权,反成热门生意,有人月入过万



这是心光挑战连续1000天日更&第151篇原创日更
以下是正文
要说现在赚钱有多难,可能80%的人都会有超强的共鸣感。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事实,推出了那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市场还是那么低迷。这次就有专家说了句实话:别再刺激消费了,老百姓想消费,口袋里首先应该有钱吧,没钱怎么消费呢,真是掩耳盗铃。
平时经常关注各行各业的商业案例,案例背后是市场的底层真相,尤其是一些小项目,他们离市场更近。
最近有人推荐很多自媒体短视频给我,问这样的生意到底能不能做?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生意思维,就是“生意反着做”,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这些人太狗了,能嗅到这样的机会,也算是把生意经给念到位了。
说一个其中的小案例吧,你也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像他们说的“月入过万不是问题”,也套用一句话吧,正所谓“生意反着做,别墅靠大海!”
退费维权!
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在感叹赚钱难吗?那直接反过来,我找人去把钱退回来!是不是很狗的思路呢?至于生意怎么样?去各种自媒体平台搜一下,就能感受到它的热度了。
我自己平时也教一项小技术:信用卡退费维权,所以对于“退费维权”还是有话语权的。
先说一件昨天收到的一伙伴的喜报:

他9号参加我的一个沙龙,现场带他查了自己信用卡账,发现几笔费用不正常,现场就打客服了解原因,昨天跟我反馈,银行退给他8900元,兴奋之情,我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得到。
要知道,8900元在当下的意义,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了,就这么直接退回来了。他还悄悄地告诉我,要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个生意,原来根本看不上。
让我惊喜的是:自媒体的平台,把“退费维权”做成了一个大事情,几乎达到了“万费皆可退”的场景应用,比如说:
美容院充了的钱,退回来;
电话费里莫名其妙的收费,退回来;
未成年充了游戏费,退回来;
不想交的保险,退回来;
交了各类学费,退回来……
大有“万费皆可退”的气势,这是原来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想想也是的,何必还当什么“顺民”?也是一种开源节流,收缩过冬的一种方式。
用几个角度拆解一下,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事来做个小生意:
1,帮大家省钱,现在就是刚需:
形势不好,银行卡上有5位数以上存款的人都不多,赚钱太难,就那研究一下怎么省钱吧。把过去多花、本不该花、后悔了的钱,退回来,就是省钱,就是刚需。
有意思的是:我有一个手机号码用了十几年,8月份修改套餐,就发现有一个“集团彩铃”,每个月收我5块钱,咱有维权意识啊,直接电话退钱,退回来近700块,9个月不用交电话费了,也很有意思的。
也建议一下大家都查查自己的话费清单,说不定就有得退。
2,为什么有些费用是可以退?
我们当“顺民”当惯了,认为收了钱还能退吗,你是“知情的”,“自愿的”,人家做好法律防范了,不想折腾的。
但这不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建设想要的,人人都要主动维权,关心自己的权益,至少要了解,要去问,要去掰扯明白,才可以吧。当你有了维权意识,可能会发现似乎就是“万费皆可追”、“万费皆可退”的感觉,因为过去你“顺惯了”。
至于各种退费场景,用到的方法,有个核心基础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有这项的法律的,像其中的:知情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等,哪怕再看到这几项权益,有些人都可能会立即联想到自己的哪些费用可以退。
3,当成一个生意做,月入过万,也不难:
有些赚钱的圈子,你根本不知道,就如上面我的伙伴追回来8900元,如果是别人帮他追,就能赚个4000多块钱,一个月有几笔这样的业务,过万不是问题吧。
当有了这种思维,就会发现应用场景太多了,几乎都可以处处维权,可以节省不少钱。当然,如果你把它当成一项生意,那就是帮别人送钱的生意,至于赚小钱,还是赚大钱,就看认知和努力程度了,对不对?
生意反着做,别墅靠大海。
有些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行业、生意,核心是因为我们看少了,这种“反着做生意”的思维,其实应用很广,几乎所有的生意都可以用这样的思维再做一遍。
生活不易,赚点能赚的钱,省点能省的钱,不要天天想着赚大钱才是正道。
欲望越大,镰刀越锋利,关注“王者的视角”,给你一些新的角度,包括赚钱方法。
往期更精彩:
武汉新型穷人越来越多:连1000块钱都拿不出来
最后一条出路被断:8亿负债人该何去何从
反收割指南:每次经济危机,为啥富人毫发无损,中产却成洗劫炮灰
普通人财富上限就是200万,超过就不要再瞎折腾,要这么做
公务员12000元退休金,引发众怒:差距怎么那么大,道理何在
经济下行,如何防止被割韭菜,45-55岁中年人应该认清这些

加微备注“咨询副业”,索取具体说明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滑到文章下方写留言!
包你好运连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