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日更
以下是正文
现在这个状况,有点奇怪:
有钱的人,在疯狂抄底,做风险防范;没有钱的人,追求躺平,那现在谁最危险呢?也就是现在谁是被收割,被洗劫的主体呢?就是那些所谓的中产。
社会有点残酷,最惨的其实不是底层,因为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就是不觉得苦就是苦,甚至还有机会谈论所谓的国家大事、世界局势。
最惨的是什么呢?就是扒着井沿看了一下,又被打入井底的人,饱了眼福,也生出很多无妄之想。
还记得原来一个师傅告诉我:我做运营管理,就是要带着那些收入高的员工去学会消费。开始我不明白,但到后来发现,如果他们月入2万,却又不消费,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就越来越对工资、收入不在乎,而作为管理者却在乎,只有他们还想赚钱,我们才能赚更多钱。
背后的一个真相就是:让那些想赚钱,也有能力赚钱的人,一定不能停下来,直接想要赚钱,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亦或者是一个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悲哀不?像极了在拉磨的驴子面前,挂了一个萝卜,你总是想吃,却可能永远都吃不到,这需要彻底觉悟,结果就是要么躺平,要么再努力一把,实现阶层的跃迁,否则永远都是被受欺负的那个人群。
穷人没钱,想压榨也压榨不出什么来;富人有钱,但他们钱很难赚。那怎么办?现在还想赚点钱,就只能赚那些“有点钱”的中产。
社会是局,人生是局,如果你没有设局思维,你就永远身在局中,而不自知。中产是被那些有目的的设局者,给刻意喂养出来的,怎么理解?比如说许你高官厚禄,或者给你颇具诱惑力的利益,只是想让10倍、100的努力而已,他赚的更轻松更多。
那中产的钱,是如何被收割的呢?
先抛个话题,现在实体不行、电商不会,怎么办?很多人加入到“消费商”的队伍,还美名其曰为“消费商”,还提出什么“消费资本论”,现在再回头看时,似乎就是妥妥的收割盘而已,多数人都被洗劫一空。
你认为“从消费者,到消费商”是一场有目的的收割呢?我也曾写过两篇日更,来说明这个话题《我说“把消费者变成消费商,就是收割韭菜”,被1000多人骂惨了》、《从消费者到消费商,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正在收割最后一批小白》。
接下来说说中产被收割的几种方法:
一是创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让多少人陷入万劫不复,不只一次被收割,被洗劫。
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想奋斗,而是一奋斗就是坑。原因出现在哪里?是被放大了的欲望,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匹配。能够赚钱的那些人,不只是九牛一毛,更是运气爆棚,多数人是被收割了一遍又一遍。
有分析显示,一切是局,包括社会、国家,国家给这一个概念的时候,主要是想让那些没有岗位、没有收入有一条出路,不管赚赔,至少你可能不会找ZF的麻烦。
二是设计需求:这一点算是比较聪明的了,让赚钱的员工学会消费,就是在设计需求,本来只是存钱,现在带着他们去感受更高消费,甚至形成习惯,这些人的需求就被设了。
还有什么钻石恒久远,还有奢侈品,可笑的是为了让中产消费,还创造出了什么“轻奢品类”,就是让你不断消费,不把你赚的钱再掏空,就誓不罢休。
三是财商:可笑的是,真正关注财商的人,都是哪些人?有想过这个问题吗?都是想赚钱的那些人,而这些人显然财富不够多,又想放大,怎么办?就是学财商,不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这个概念蔓延至中产的时候,中产的财富不足以支撑他们做价值投资,又不具备所谓的短线能力,就是那些投资市场的鱼腩,任人宰割。
四是资产证券化:股市就是资产证券化了,其实这本身与上市企业无关,而是股市把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了,划成了无数的股票,这时最重要是你认为股票值多少,是典型的投机主义。
但凡资产证券化,背后都一个神秘的组织,就是庄家,他们把镰刀举得高高的,中产们就是刀下魂。
五是债务: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收割方法。
最简单理解就是:钱被别人赚了,自己却落下一身债务,现在的你,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鼓励创业,你拿出了老本,贡献了税收,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流通,最终你却负债累累了,没有人来帮你解套。
再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现在你的信用卡、网贷崩盘了,看似银行块账增加了,但你看一下账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早早的收走了很多的利息、费用等等,最后债务还是你要承担,对不对?
给你权力让你消费,最终的债务,也要让你背,不得不说,这才是收割的最高级方式。
你还是中产吗?要注意了,守护好自己的资产,不乱折腾,追求认知成长,才有闯过这次的危机,千万不要成了这次危机的牺牲品。
你有没有这些被收割的经历呢?欢迎说说。
精彩推荐:
男人更爱拜金女,创业赚钱就应遵循这个逻辑
可能有永远还不清负债,拿什么拯救这一届年轻人
公务员工资都难发了,普通人到底该怎么活?
我说“把消费者变成消费商,就是收割韭菜”,被1000多人骂惨了
从消费者到消费商,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正在收割最后一批小白
加微备注“副业”,索取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