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用来补充“津液”的方子




8月23日  周二
壬寅年七月廿六
今日处暑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津液”是人体内除血液、精液以外的一切正常液体物质,它可以化血,补精,养阴润燥,濡养脏腑经脉,充养皮肤肌腠,滑利关节,濡润体窍,是眼目灵动,肌肤润泽,脾胃功能良好运化的一类基础物质。
所以,在这夏末秋初,燥邪初起之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养护体内的“津液”,让火热不扰,皮肤不燥,“增液行舟”让排便顺顺利利。

津液不足
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成分可以分为:精、气、血、津与液五种。津液常常结伴同行,它们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占据身体中70%成分的“水”。
但它们与现代医学中“水”的概念又不完全相同。对于津液的描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灵枢·决气》中言:“何为津?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也就是说中医里的津液,能够发泄而成汗,能够补骨以充髓,它们更像是身体里的“润滑剂”,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眼睛会更加滋润灵动,肌肤会水润饱满,口唇不会干燥起皮,排便也会如舟行水中,更加顺畅。所以,早在医圣张仲景的年代就曾多次嘱咐后世医者,用“汗”“吐”“下”法时要慎之又慎,切不可过用,要为身体“存津液”。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那这份津液应该如何填补,如何留存?首先,要顺应节气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日常的饮食习惯,而入秋之后,燥邪当令,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所以,秋燥症状出现之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填补津液的办法,比如,容易在这个季节里反复咳嗽之人可以了解一下北沙参、玉竹、雪梨;容易低热、口干、口腔溃疡者,可以服用一些三豆乌梅白糖汤;容易心烦,睡眠不佳的可以选择百合;皮肤干燥、脱屑、须发早白者可以用银耳、黄精;容易胃痛、反酸、胃内嘈杂不适的可以选择一些山药、石斛、麦冬等等。
而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聊聊其中一种:善于调理津液不足所致便秘的“增液汤”。毕竟,秋应于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通畅,才能更有助于调理肺部气机。

增液汤
增液汤为治燥剂,具有增水行舟之力,出自《温病条辨》一书。此书为清代医家吴鞠通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师承叶天士疗温热病之经验而写成的,是温病学派较为完整的代表作之一。
增液汤
“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
组成:玄参30克,生地黄24克,麦冬24克。水煎服。(口干时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吴鞠通《温病条辨》
增液汤所言之“不大便”是由于病人素体阴虚,又患温病,温热之邪更伤阴液所致肠道失润,燥屎内结。所以本就虚弱之人,当然不适合应用峻剂攻之,理当以补为通,滋养阴液之品润肠通便。那么,吴鞠通是如何补足阴虚之人的“肠道津亏,津液不足”的呢?他仅用了三味药。
01
玄参
负责调控体内水液代谢通道的脏腑主要有三个:肺为水之上源,负责输布津液,若肺气不疏则容易出现皮肤毛发枯燥,鼻涕,咳痰,汗出不畅等问题;肾为水之下源,统管水液排泄和重吸收,若肾的纳运失司,则容易出现尿频、少尿、水肿、咳喘等问题;水液运化中枢为脾,负责运化水液,让摄入进身体的“水”变成可以被机体利用的“津液”,然后“上输于肺”“下输膀胱”,从而完成水液代谢的闭环。
而方子重用玄参,为的就是启动肾脏开关,以肾水以滋肠燥。玄参苦、咸、微寒,是治疗“虚火上炎”之良药,比如我们常用的缓解咽喉干痒疼痛的“玄麦甘桔”中的“玄”就是玄参的意思。所以,此方以玄参为君,不仅可以启肾水润肠燥,又可滋阴除热以治其本。
02
生地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与玄参是近亲,常常“相须”为用,生地黄本就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我们更为熟悉的“熟地黄”,正是加强了生地“养阴”之性后的炮制品。
生地黄,《神农本草经》言其:“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其寒凉之性,更可助玄参清除阴虚之人的“虚火”,更适合于温病后期,或阴虚内热,或五心烦热,或津伤口渴,或肠燥便秘,或跌打损伤之人。而且生地黄也是一味食疗养生之品,清心除烦的百合地黄汤,《饮膳正要》中调理虚劳,瘦弱,骨蒸之人的“生地黄粥”选用的都是此品。
03
麦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体会:某一段时间里,特别容易喉咙干,口干,就好像喝下去多少水都很难滋润到它们,而且更奇怪的是,喝下去的水好像都没有经过消化与吸收,没过多久就开始尿频,一趟趟跑厕所,这也是“津液不足”的表现之一,而麦冬或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麦冬是《温病条辨》中很重要的一味药物,也是滋阴养阴不可或缺之物,更是润肺养胃的良药佳品。《本草汇言》称麦冬:“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
如果说您是一位能够坚持“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人,其实,入秋之后,不妨试试保温杯里泡麦冬,它不仅能够“益胃生津”,缓解胃内嘈杂,胃脘疼痛,知饥不欲食的消化不良症状,更是润肺清心的良药,可以让你在这个秋天,气儿更顺,心更宽,心情更敞亮。
而增液汤中选择“麦冬”,也正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麦冬可以一面“滋阴养胃”,一面“润肺降火”,启动水之上源,恢复津液运行的通道,让喝进来的水可以真正滋润到体内干枯少津之所。
所以,也就是这样“简便不简单”三味药,它们相辅相成,它们养胃养肺又能滋肾降火,共同完成了“增水行舟”的使命,让阴虚内热之人也可以不再受到“便秘”的困扰,让本就久病体虚之人,不用再为了“便秘”而冒险选择苦寒泻下之品。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增液汤”适合哪些人群,使用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适宜人群
增液汤所用之药,均为补益滋阴之品,相比于苦寒峻下之品组成的“泻下剂”要柔和许多,但其所用药材“剂量”较大,吴鞠通自言:“非重用不为功”。打个比方说,想要解决一座横亘于河流中的堤坝,可以用炸药,可以用斧钊,也可以借助湍急的洪水猛冲。而增液汤也就相当于洪水冲击法,用自身的体液冲击阻塞的河道,让糟粕之物可以顺流之下,以此解决问题。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所以,此方更适合于阴虚体质的慢性便秘,或温病之后的肠燥津亏,或消渴之人的排便不畅,或痔疮日久的便秘,或慢性的咽炎、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此类人群舌苔偏干,舌体泛红,容易口渴,眼目干涩,鼻腔干燥,皮肤干燥,手足心热等症状,脉象细数或沉而无力。
但此方甘凉润泽,所以不适合肾阳亏虚,脾气虚弱,大便稀溏之人。
此方以汤剂为宜,一般只需服用2~3天就可润肠排浊,多则7日,非久服补津之剂,当中病即止。便秘问题解决后,则需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降火补津之法。
好了,这就是今日的全部内容。
古人造字由象取意,造“活”字时,便是从舌旁取一水,意在表达有水源的地面便有活力,从宏观到微观,身体内亦如此,所以老话常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所以,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守得好自己这份生命之津,生机之液。
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想要摆脱“心烦”就找它
☀“黏腻”“不爽”,这都是贴有“时代烙印”的便秘问题
☀它们是“1+1>2”的搭配,可以让你气脉充足,津液充沛~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