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栽钱种树”关注我。
上个夏天,我偶然发现,这个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热得睡不着的夜晚,我纠结着要不要打开那个5级能耗的空调。
结果脑洞大开,幻想着要是能有一把扇子多好啊!
当时仿佛发现了一个创业机会,这炎热的夏天难道还没有人想要一把扇子吗?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翻遍了网络上的摆摊攻略,然后花了300多块买了折叠椅、地摊布、扇子、花露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方圆10公里范围的摆摊地点都逐一踏勘了一遍。
不得不承认,那些地方环境还不错,周末和平日晚上都有不少人流量。顺带一提,那里的手打西瓜汁有点小贵。
还听说在大城市摆摊,得交一个月3000到4000块的卫生费,这让我有点怀念上次在老家小县城摆摊20块一晚的卫生费,虽然当时我只是卖些小玩具。
最终我选择了一个摊位费3800的夜市外的停电动车旁的人行道旁,这里不收卫生费。
好在这里也有不少摊主,让我不是那么难堪。
于是我忙活了一周,摆摊第一天,【包袱斋】开业,迎来了11位顾客,卖出了5把扇子,收入50块。
摆摊第二天,城管要来了,收摊,回家,收入0元。
今天回家途中遇见一个睡桥洞的人。
摆摊第三天,工作日,只接待了2位客人,没卖出任何扇子,收入0元。
今天有个贴膜老哥问我:“你是来体验生活的吧!”
对于他的话,我只能哈哈一笑,并表示认同。
因为我想起他之前跟我说过他现在的主业就是在各个角落给人贴膜,每天能挣个百八十块,勉强维持生计。
摆摊第四天,在家摆烂,收入0元。
摆摊第五天,勉强开了摊,听说昨天城管又来,把不少人的货都收了,果断收摊回家,收入0元。
今天有一个卖糕点的阿姨向我请教怎么做公众号怎么搞社群,她说自己是个二级代理商,加了好多人的微信,想做个公众号,想组个批发社群,从她那可以低价拿货。这位阿姨的互联网思维真是不赖。
但让我惊讶的是,她不会注册公众号,也不会建群......
摆摊第六天,在家摆烂,收入0元。
摆摊第七天,【包袱斋】宣告破产,投入326.7块,收入50块,亏损276.7块。
【包袱斋】破产了,没想到挣钱这么难。
上学、上班的时候,同学、同事都在朋友圈炫耀吃喝玩乐,到处旅游打卡,我也是追赶潮流,上山打鸟下水摸鱼、外卖奶茶任性,水果咖啡自由。
似乎所有的消费享受都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毕竟都2023年了,仿佛一切就像新闻里宣传的那样: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
可实际上另外一部分人群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他们可能暴躁滴滴车司机口中那个交着一个月好几千租金的那帮摆摊的人。
他们可能是挣不到什么钱,但他妈的每天还要把自己摊位的所有垃圾收拾好久,搞到后半夜才能回家的人。
他们可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桥下度过夜晚,只有背心和短裤能遮挡寒意,一无所有,没有手机、没有枕头,没有可以盖住身体的被子,只能躺在硬邦邦、的、冰冷的水泥地板上。
这个糟糕的世界,什么都无用,只有实实在在的金钱才有用。
唯有不断迭代思维,更新认知,实践结果,争取成为更强的人,才能不过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
摆摊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觉得本期分享有用的,文末请点个关注或“在看(赞)”吧。老读者建议星标,这样方便第一时间看到我更新的内容。
往期干货:
《透支生命,透支年华,终了一抔黄土换一曲?》
《大部分穷人,都死在“消费主义”的刀光剑影之下》
《底层穷人脸上,写满了疲惫、焦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