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项目包装起来,专当骗子,专骗傻子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了。
但有点闲钱之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句话。
不知道你是否被推荐下过一些所谓的投资app,
比如,今天投2万进去,明天可以收入500块。
甚至还贴心地为你准备好了计算器,
你只需要输入本金,平台就能自动计算出你今后每天能赚多少钱。
这不纯纯骗傻子吗。
但还真有人上这种“锅巴”当,
我为什么会知道呢?
因为当时我就在旁边看着他把2万块钱转进去了。
然后第二天喜滋滋地拿着手机跟我说:今天收入500。请你吃大餐!
当时我也喜滋滋地跟着去吃了。
一周后,他哭丧着脸跟我说:平台跑路了...
好吧,我TMD也是傻X。
这就是最原始的p2p骗局,甚至包装都不包装一下。
关于P2P,这种经营方式是随着互联网普及在国外率先兴起的,
被称作peer-to-peer,翻译过来应该是个人对个人的意思。
只听名称,就不难想出它的经营模式,
就是一种不通过银行机构的互联网金融。
而我们平常去银行存钱,银行拿到存款之后,会放贷给需要资金注入的企业或个人。
为了保证贷出去的钱不全打水漂,
放贷必须通过银行中转,然后由银行负责风险评估,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
这一套流程也很复杂也很高科技,需要的成本也不低,
所以存储的利息肯定大幅低于放贷利息,
中间的差价就是银行的手续费和利润。
P2P本身并不是借贷方也不是放贷方,它只是个平台,
和传统银行不同,不管是投资的钱还是放贷的钱,本身是不通过这个平台的,它只负责撮合投资人和贷款人,然后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
非要比喻的话,他应该是媒婆,只不过撮合的不是人,而是钱和项目。
这是P2P本来的样子,
也它在发源地英国和发展地美国的规矩。
按照规则,当地的P2P平台是不能有资金池的,也就是说不能碰钱。
如果是经营P2B业务,也就是个人向企业放贷,
还必须具备国家承认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才可以。
老外为啥要设立这些规则呢?
原因只有一个,经过很多年的实践,
他们发现,如果缺少严格的限制,
P2P平台就会被人利用,成为骗子的工具。
好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类似公司,不管它们叫什么,
打着什么幌子,只要骨子里一边接受个人投资一边向个人放贷,
那就是P2P。
比如拿产品当幌子、用高息做诱饵引诱个人投资。
可是我国金融环境和英美不同,也和很多发达国家不同,
发展的比较晚,很多规则还都没来得及建立。
却让P2P公司进入并开展业务,
该怎么形容呢,
就好比我被允许进入幼儿园一起上课,无论老师和小朋友们如何警惕,
只要我想,就能随时随地欺负他们,且不受惩罚。
其实,国内类似的公司刚开始确实是想模仿国外模式,搞正规金融中介平台的,
但从业者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即便再大胆一些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乎,国内有一段时间,所有P2P公司就都有资金池了...
资金池,就是收上来的个人投资,
注意啊,这时候的P2P公司已经变性质了,它不再是个单纯的中介机构,
而是变成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了。
可问题来了,银H有央H的背书,央H有政F的背书,可谁来给P2P公司背书呢?
这种公司一手从老百姓手里拿钱,一手去放贷,
假如资金池能顺利流转,就能持续下去而且赚钱。
可一旦资金池里钱太多或者太少,就是赔钱,然后跑路。
这种需要考量风险管理水平、运营成本、市场环境变化、政策风险的项目,
是一个光让你下载平台软件的个人,
或者是一个计算器app能搞定的吗?
显然不能。
现在有许多P2P包装起来了,而且就专门当骗子,骗傻子。
比如主播代赏、兼职刷单等等...
凡是让你先掏本金并保证返还你本金,然后保证你收益多少多少的,
都是惦记你本金的。
最后,祝好。
感谢阅读,觉得本期分享有用的,点赞+关注(在看),我们下期再见!
老读者建议星标,这样方便第一时间看到我更新的内容。
往期干货:
《曾仕强:真正的高人,只比你高一点点》
《为什么人一旦开窍了就变得特别厉害》
《告诉你一个最稳的赚钱方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