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古道,遇见美好!


勒是本公众号的第 230 篇原创文章
万梁古道,驿路芳华
​​​​​​​​​​​
驿路芬芳
万梁古道
寻城者按
       之所以喜欢旅行,大抵是因为它使我们更深地走向自己的内在,同时也把自己开放给世界的外在,真正的旅程是我们内外两种人生持续展开的对话和交互作用··· ···
       选择在这个时日三刷古道,只因故乡青葱山野里所遇见的美好风景,加上那些时代更迭留存的人文风情,助力自己重启自己生活的仪式感和预见人生路上新的可能··· ···
——记万梁古道南北两线。

四五月的天时
亦春亦夏
万物已风华翠茂
穿行于古道
于繁花葱绿里预见美好
一切都充满希望

劳动最光荣
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行走也是一种劳动
徒行万梁古道
在路上遇见最美好的风景
致敬所有的劳动者

/ 驿路芬芳
/
蟠龙古道


于细雨中按计划集结
迎着重庆城的春雨如注出发
穿山越岭朝蟠龙洞方向抵达蟠龙村
开启万梁古道的行走探索之旅

一路从阴雨走到了多云
路上的堵车恰好躲去了春雨
蓝天白云显露身影
愈发映衬出春日青山的葱翠

村口复建的蟠龙桥厚重而斑驳
延伸向深处荆棘密布的山野
一端链接乡村便道
蟠龙古道从这里开始现出端倪

木屋泥墙小青瓦
典型的川东乡村民居建筑风格
配上屋后的青山和晴空
述不仅悠悠往事

灰色系的青砖房是废弃的粮站
一群研学的小朋友跑过垭口的老房子
飞奔进入蟠龙古道
开始今天的自然研学探索

蟠龙古道的历史
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
源起于汉代大修驿道时修筑的“国道”
后世历代修整设为官道
遂奠定其在古蜀道的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自唐代以来
随着蜀地往来交流的不断增多
蟠龙古道更是东出蜀地的必经之道
东至银河桥,西接凉风垭
如今只留下了最精华的百步梯段


百步梯摩崖题刻
为明清时期凿刻而成
是蟠龙古道的三个核心景观
记录下了蟠龙古道曾经重要的故事

“蜀道難”题刻
为湖南文人胡瀛题刻于道光三年
是百步梯摩崖题刻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叹跋涉之艰辛,赞山岭之险峻


“天子万年”题刻
为官员张俭1533年所刻
意在向嘉靖皇帝表达赤诚尊敬
距今已是四百多年
由此题刻流传出一个传说
路人向此题刻作揖就可以轻松翻越古道

“蜀岭雄风”题刻
于大清嘉庆十二年即1807年
曾三任梁山邑县令的符永培
治理期间有感于百步梯的峻岭雄峰而题
与明代张俭所题“天子万年”
上楷下行,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蜀道天险,人杰地灵
蟠龙至今还流传许多文人雅士的故事
千百年的时光里
留下了百步梯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

陆游被贬途经梁山
就曾在梁平留下诗作数篇
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蟠龙瀑布》
远望纷珠缨,近观转雷霆。人言水出奇,意使行人惊。人惊我何得,定非水之情。水亦有何情,因物以赋形。处高势趋下,岂乐与石争。退之亦隘人,强言不平鸣。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意气或感激,邂逅成功名。

曾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的范成大
途经梁山远眺蟠龙瀑布时
慨其以为天下瀑布第一
江右庐山瀑布不能与之相较
留下吟咏蟠龙瀑布古诗
银汉来从左界天,天风吹浪落苍巅
人间只见秧田润,唤作蟠龙洞里泉

伴着涓涓溪流
踩着光滑的青石板走下百步梯
便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曾经白兔亭的遗址

白兔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是那些残留的建筑构建
依稀记录着它的过往
驼碑的霸下已在破四旧中变得残破不堪
徒留下累累伤痕
讲述着一段封建王朝的拍马屁故事

据传四川巡抚宋沧途经蟠龙古道
于百步梯附近捕获一只稀有的白野兔
遂将此白兔进献给了嘉靖皇帝
此事引得群臣表贺,嘉靖皇帝大为高兴下诏于百步梯旁建白兔亭
并令首辅夏言作《白兔颂》以纪念
又有官员另立白兔碑向皇帝表忠祝寿
遂成就百步梯古道的人文景致

白兔亭的奇妙传说
依旧回荡在百步梯的山野江湖之外
古老的寺庙早已换成牛棚
感谢那些神话传说
让百步梯不止多了通“天子万年”的石刻

离开白兔亭往下五十米
就是那颗声名远播的斗大的黄荆树
早已亭亭如盖矣
冬去春来,岁岁年年
焕发新的青春

这棵梁平区级的三级古树
为马鞭草科杜荆属的灰毛杜荆树
距今已是数百年的历史
见证了蟠龙古道的岁月变迁

继续穿行于条石板古道之上
来来往往无数足迹磨平了它的轮廓
但却把那些岁月里的弥久弥香
一点一滴的累积到现在
这就是古道的魅力

那蜿蜒于山岭溪谷的青石板古道
通往的是过去
链接的是现在和未来
我们通过它追溯悠悠过往

从古道下至水泥公路
横穿而过踩着石板路前行
活力四射的小朋友飞奔
继续往溪谷而去

无论今天是如何混浊不堪
明天仍会如约而至
所以只有当下立即启程出发
才会达到理想和目的地

古道旁的农家院
冬暖夏凉的土墙老屋
如今除了些许留守的老人
太多的夯土泥巴老宅人去楼空
和古道一起守望相助

穿竹林,下陡坡
路旁的斑竹笋惹人喜爱
折耳根、金银花、夏枯草、金钱草
感谢大自然馈赠的丰富野获


沿着溪谷边坡上若隐若现的小道前行
风雨冲刷之下的古道
早没了往日风采
只有蟠龙溪的流水潺潺日复一日
伴着偶尔走过的路人

穿行古道的路上
不怕道阻且艰长路漫漫
一步一个脚印
终究会穿过荆棘丛林抵达通途

钻出溪谷密道
来到长店子的开阔盆地
悠久的老石拱桥依旧架在河上
只留下一拱一桥墩


长10米、宽2.5米、高3米的长店子桥
原为三孔石拱桥
后被洪水冲毁两孔现仅存一孔
后重新搭设两段条石与余下一孔相接
继续供往来通行
长店子里长店子桥,一弯圆月照沟渠


和古人一样于长店子歇气良久
继续踏上前行的路
山坡里的山羊一脸萌萌
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

人勒一辈子
总不会有纯粹的快乐的
总是夹杂着烦忧
一切慢慢来
好戏都在之后的人间烟火里


万民村山清水秀
清澈的溪水在山谷里静静流淌
大片的水田里正是忙着插秧的时刻
很快将是稻花香里蛙声一片

田野间的草木茂盛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山谷里杜鹃声声
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近代的奇女子萧红说
人生激越之处
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
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

路旁的桑树挂满色泽鲜艳的桑泡儿
早熟的已经是酸甜可口
饱满的汁水让人想起儿时摘桑泡的趣事
偷吃桑泡儿而乌黑的嘴唇
自然免不了大人们的一顿说教


小河源于高山洞穴
汇集百川溪流
奔下山谷,绕过村庄,跌落成布
成为乡野里活力四射的源泉

农家院里正在娴熟的削皮的大爷
活泼的孙子在身旁嬉戏
时不时的用玩具弓箭给爷爷来上一箭
大声的呵斥里满是隔辈亲的温柔


上图为古道两墩的老银河桥
位于梁平蟠龙镇银河桥村蟠龙溪上
为长15米、宽1.7米、高3.8米的石平桥
下图为318国道银河桥
老旧两银河桥在时间和空间里遥相呼应一起见证交通体系的发展

沿着蟠龙溪穿过银河桥
抵达318国道边上的银河村
结束蟠龙古道的行走
转车前行40分钟抵达古道上另一座古桥


白洋河万善桥
相传建于明清之际
长36米,宽7.1米,高13.5米
老石桥单拱跨度22米
是万梁驿道上最美的古桥之一

曾经的白洋铺就在万善桥头
小时候还见过这段长约数百米老街
保存得相对比较完好
可惜最终捱不过岁月的流逝
最终都销声匿迹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在老师的号召之下
研学的小朋友在桥下画画写生
用心绘就着自己的灵感

桥下是嬉戏的小儿
桥上则是拍照打卡的大人们
桥上桥下,大小之间
一起组成了这百态世间

追赶风月莫停留,平荒尽处是春山
这路遥马急的人世间
生活里所度过的每个日常
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蟠龙古道万善桥
游兴与春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
好一个万梁古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千百年的时间里
人们在季节的更替往复中
找到了时间的秘密
不断籍此创造着我们新的生活

下地归来的村民
背着一背篓的豌豆油菜
古朴厚重的石拱桥
配上那烟火人间里的人文画面
终在这四月末的晚归途中
一起镌刻进了白洋河的涛涛流水里

/ 驿路芬芳
/
花岩古道

从白洋河万善桥坐车转场分水场
假日让这个万梁古道上的节点分外喧嚣
安排好当日的食宿休息一晚
又早起探索场镇的烟火


老街早已不复昔日的古朴
除了那深埋道路下的老石板和老拱桥
但老街里诱人的市井气息
经久不衰
米巴铺子、鞋锁匠人、格格面条
俱都散发出浓浓的烟火味

分水的菜市场一如儿时的模样
始终是那样的忙碌和喧嚣
镇上的商贩,游摊小贩,周边的村民
始终遵循着369赶场的秩序
繁盛着乡镇商贸经济

分水的早餐偏向于万州的面食
包子馒头稀饭,各种浇头的面条
当然还有包面
奈何却没了儿时馋得不行的鸡嗉子
在二两杂酱面和二两肥肠面的抚慰之下
继续出发今天的北线古道探索

从分水走高速30分钟抵达孙家
林铁故里,茶韵古道
我们从孙家槽再次进入古道
去领略花岩古道的魅力

人间烟火暖,陌上山水远
悠悠的古道沉寂下来
成为这山野里永恒的风景线
一切只待发现


万梁古道
也许才该是它最准确的名字
作为沟通梁平和万州之间最短的古道
曾在明清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万梁古道为川楚大路的一段
作为联系万县和梁山之间的石板大路
东出三峡,西至巴蜀
曾是渝东北地区重要的大道

万梁古道自分水之后分为南北两线
南线经白杨河万善桥走曲水到福禄
再翻蟠龙古道抵达梁山
这是官方驿道
而北线则经樊家店到德兴桥
再由花岩古道上孙家到响鼓岭入梁山
这是万县和梁山之间最近的路
​从孙家槽进入万梁古道
前行不久即闻瀑布跌下悬崖发出的巨响转过老鹰嘴即有小路蜿蜒而下
可直达谷底小电站
一览峡谷瀑布的秀美风景

也可继续前行转过山坳
于古道上远眺溪水划过山谷的秀美身姿
从涓涓细流到声势震天
你只待雨季再来

踩着崖壁上硬凿而成的阶梯前行
斑驳的石板记录下了中外许多的造访者
当拾级上下走过古道
那些久远的历史热烈的回应起来


更久远的时代往来络绎不绝的商人
近代谋生的梁山挑二们
建国初期的劳动者
如今偶尔当地人和造访者
一遍遍的走读着古道的沧桑变迁

寂静的山谷,湿滑的石板路
热情高涨的寻城者
沿着半山绝壁上的清幽小路
转过一弯又一坳,下过一坡又一坎


足下是厚重的古桥古道
流淌着如梭的时光
眼里是高高在上的远山绝壁
那里藏着秘境洞寨

走过半山的小庙
古老的关卡早已消失踪迹
但那庇佑来往路人安全的“神”
依旧留在人们的心间

或凿,或铺
半山绝壁之上终成一级一级的阶梯
天险变通途
遂便宜这方土地上的人们
即方便出行,又留下历史财富

行走重庆
在自然中找到乐趣
也在找到乐趣的路上找回自己
也让自己重拾乡愁记忆
更清晰的认识家乡

虽是炎阳高挂
行走在这条3公里的古道上
你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岁月的凝重
仿佛穿越一段过去的岁月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千百年以来
花岩古道以同样的山水风景
敬待每一个造访者

黑褐色的石壁上
曾经有许多先人留下的符号
可许多已消失在自然冲刷和历史长河里
我们无从解读和知晓
只有一点一滴的拼凑出那些过往

沿着古道一路探索
细细品味山谷的美景和古道的沧桑
转入马王槽谷之间
远远望见配套打造的蜿蜒步道

一个多小时的慢摇穿下整段崖壁古道
即来到马王槽的德心桥
崖壁上的碑刻只剩德心桥这通清晰可辨
残留破损龙头龙尾的古老石桥


德兴桥是花岩古道是一座重要的石桥
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
单拱横跨马王槽
长25米,宽5米,跨度和高度均为10米
距今已是两百多年历史
如今仍稳固架槽谷

站在德心桥上眺望
两山夹一谷的马王槽郁郁葱葱
感慨完曹家先人的善举
复又穿桥而过走出花岩古道

每一程都不同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
更有不同的欢喜
惊喜在路上

站在巨石上回望
花岩古道最险最美的路段气势逼人
近三米的梯坎儿层层叠叠
从绝壁上蜿蜒开来


与不同的人
去行走相同的地方
与相同的人
去探索不同的地方
最终的收获都是不同的体验

山河秀色,秀美春光
一个转身和回眸已是暮春
闻着山野的味道
耳畔吹过初夏的清风

花岩古道的魅力
毋庸置疑的惊艳着每个路过的人
底蕴厚重,贴近生活
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现在
未来可期

/ 驿路芬芳
/
保安洞寨

从废弃的养殖场出发
沿着水泥步道往黑炭沟下行
陡峭的梯坎,幽深的竹林
道路的湿滑让行走变得小心翼翼

穿过马王槽上的步道桥
沿着步道继续转入黑炭沟之中
小电站的开发利用水资源
让干涸的河床愈加显得乱石嶙峋

上山下沟,爬坡上坎
新修的登山步道让山上山下连成一片
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向来神奇
前年刚打好的步道
如今已是荆棘杂草密布其上


暮春初夏
也是个多彩的季节
红色的映山红,白色的糖梨花
开得正是妖冶

陡上陡下的步道
在山坡之间蜿蜒盘旋
近乎80℃的角度
让拾级而上的脚步愈发沉重


好在路途上有许多乐趣
满眼的青绿
偶尔发现的惊喜
都让攀爬而上的路不再单调

在曲折的步道上攀缘一个多小时
缓缓登上半山平台
人工新造的果园里青脆李已硕果累累
回望走过的马王槽
已远远抛在脚下

山里的蔷薇花缀满枝头
粉红系的花朵甚是惹人欢喜
对于队中的摄影小队自然又是一番大秀
尽情创作留下自己的风采

行走于步道之上
前往探寻崖壁洞寨的过往岁月
触摸那些久远的故事
一起见证崖居遗址的前世今生

穿上第一道寨门
顺利进入崖壁下的保安洞
至此已是午时
一行人在寨中就着山风和峡谷风景
一边小憩路餐,一边细细探索

崖壁旁的映山红开得红艳艳的
一株株的长在山石间
生命分外顽强
映衬着岩石羞红了脸颊

绝壁下的崖居寨子
依据山势之险峻,借助地形之便利
建门设卡,砌石筑寨
护佑一家之安全

品读寨里留存的石刻
可知这个绝壁下的洞寨的身份信息
天成洞、青云洞、保安洞
依次开出来的崖壁洞居也是命运多舛

保安洞视野极佳
一览马王槽的五桥叠翠
最上边是两座渝万高速路桥
中间古老的德心桥
往下是景区步道桥和达万铁路桥
见证了交通体系的发展变迁

于保安洞登高望远
任轻风拂脸颊
闻着山谷里自然界的芬芳
心中愈发显得宁静


午餐小憩的间歇
来回细探着保安洞寨上的崖壁居
石壁上刻下的只言片语
交代了这座洞寨的发展演变

大卡门的陡峭
崖壁上逼仄的通道
再加上内里三道门层层叠叠的防护
让这座寨子屹立至今不毁
成为我们打卡拍照观景游玩的奇绝之地
幸甚至哉

抬头看
天上就是光
愿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做那个最好的自己

五一假期
将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
心动一夏,行动一夏
挥洒的汗水将会变成青春的光辉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只需好好的把握住当下
认真过好每一天

感恩每次的遇见
邂逅不一样的惊喜时刻
驻足打探保安洞良久
沿崖壁上新开出来的绝壁小道离开寨子
打道回府

背阴坡的松树林适宜菌菇的生长
一团灵芝覆盖在树桩之上
一层覆压着一层
山野里的遗珍让人惊叹

兜兜转转转上奇形怪状的崖壁
抵达保安洞顶端的观景台
此处有配套的厕所
是个风景不错的露营基地
只是全民露营的风还没刮过来而已


沿着松针小路钻出密林
走过山顶的田野穿过村落之间
继续沿着年复一年新变化的机耕道前行
孙家槽已经近在眼前

初夏时节
微风不燥,气候正好
穿行于乡野
尽情享受行走探索的乐趣

恰逢路边院坝外树上几个嬉戏的孩童
展示倒挂金钩的“绝技”
不由勾起儿时千翻儿的记忆
而今这些小朋友只知玩具手机动画片
真是少了太多的乐趣

漫长无低谷,生活自有期
对山野和街巷的热爱从不降温
但行走路上真的要注意安全
请务必把安全和健康挂在第一要义之上

走过一座座农家小院
惊起一阵鸡鸣犬吠
从龙泉寺村穿回到山野
回到花岩古道的对面山野
望见花岩古道在得胜山间划过的痕迹

每个时令自有它的风采
忽而今夏
风暖人间草木香既然春风留不住,夏日时光莫辜负

钻出峡谷与高速并行
伴着车流汇入马王槽隧道的喧闹
吹着微风扯着路旁的草药
揣着美景好物满载而归

沿着渝宜高速的涵洞穿过
走过奔流不息的小河
最终回到出发点
结束这一次的万梁古道两日游
待到李子熟透时还来

感谢各位小伙伴同行路上的碰撞时刻
探古道之今存,寻驿道之长短
追崖居之美景,忆孩提之美好
这是我的四刷古道
那么你们呢?
欢迎留言写下你的感悟
蟠龙驿道
连通山川坝子和河谷盆地的交流
花岩古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绝壁通途大道
保安洞寨
以奇险护佑一方百姓之安宁
然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
所有的这些终究皆成为岁月里的故事
遗落山野之间,任凭路人怀念


日也匆匆,月也匆匆
物是人非也匆匆
山也青青,水也清清
近乡情怯更倾心
纵贯佛印山的万梁古道
算是家乡最值得期待的人文遗存
从儿时春游古道的初见懵懂
到成年后再相逢的欢喜
从小队探索到大部队徒行的尝试
感谢每一次不同的参与者
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2022年5月·万州&梁平

▼往期精彩回顾▼
【行走故事】关于寻城者、关于走卒、黄葛树、梯坎儿、2021年总结、2020年总结、2019年总结、2018年总结、母城龙脊、人文南岸、母城渝中、南岸起风景、别了大渝、十大山头、重庆火锅、重庆夜景、有梦有YOUNG、进城玩格、江城、山城、九开八闭十七门、十八梯、重庆母城攻略、巡城记、九宫八卦老渝城、春节故事
【山水之城】千与千寻、特钢厂、十八梯、春天岭、洋人街、关岳庙、文创江北、南山小环、南山半环、南山mini环、南山中环、南山观景台、老城墙、壹华里、神仙洞、雀儿山、三块石、鹅岭、黄桷坪、江北城、母城、虚灵峰、中山四路、下半城、南山转山、渝中转城、黄葛古道、歌乐山、野水沟、探秘鹅岭、寸滩老街、雨游南山、望江厂、千佛岩、嘉陵江滩、水土江滩、马鞍山、铁山坪、渝黔古道、园博园、南山中环、南山后山、人文江北
【郊区探秘】南平坝、长生桥、老龙洞、缙云后山、铁山坪、成渝古道、人文北碚、南泉、石坪三寨、塔坪寺、静观其变、小南海、龙兴古镇、多功城、铜罐驿、白羊背、铁厂沟、木耳三寨、孔雀谷、木耳水库、迎龙峡、张飞古道、金刚碑、汉海公园 、后河、周家山、木耳环线、北碚老街、古圣寺、白市驿、云篆山、迎龙峡、绿皮火车、东温泉、璧山八塘、鹅岭、新寨子、九凤瑶池、青杠环线、白沙沱大桥、青草坡古道、牛角庙古道、西山坪、南泉和尚山、凉亭关古道、白云寺古道、转龙寺、柳荫水渠、静观老街、北碚串线、复兴老街、龙王村、二郎关、石坪三寨+寸滩、丰盛古镇、温塘峡、大树牌坊、白庙子、新盛穿安澜、渝合古道(四三二塘)、天心寺、花岩寨、公平老街、八桥叠翠、云龟山、云雾山、走马古镇
【区县探索】花岩古道、老瀛山、清源宫、龙溪镇、华蓥山、长寿缆车、三道拐古街、白云观、花坝、大裂谷、兰英大峡谷、凉风渔村、阿蓬江、阿依河、龚滩古镇、黑山谷、桃花源、牯牛背、天生城、天坑寨子、白沙古镇、东溪古镇、渝黔古道、渝合古道(八九十塘)、人文涪陵、蟠龙古道、荔枝古道、万梁古道、万州城寨、石人喂金鸡、人文长寿、王爷庙、津璧古道、黑山栈道、中坝岛、塘河古镇、炭花古道+南桐煤矿、渝东北自驾(开州、城口、巫溪、云阳)、雪宝山、西流溪、阴条岭、川黔古道、杨家大山(七鹿坪)
【祖国大地】贡嘎转山、昌坝海、金牛古道、鹿院坪、古河床、华尖山、九顶山环线、小平故里、武当山、牛背山、九顶山、色达、大山包、江浙苏杭、 四姑娘山、若尔盖、三亚、宁夏青海、佛光、古蜀道、鱼木寨、古路村、娘娘山、恩施秘境
【主题趴体】舌尖上的野炊1、舌尖上的野炊2、舌尖上的野炊3、舌尖上的野炊4、舌尖上的野炊5、黄山冷餐1、涂山冷餐2、黄桷垭冷餐3、岁约、嫩芽、大石化商圈、乌鸦喝水、幺柒老火锅、九九饺子、轻松空间、乡村味道、新光天地、苓茏苑、烧鸡公、奇喵美术馆、乐山美食、到野外去、奇幻减压馆、放下手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