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黔”行,一綦共“瀛”


勒是本公众号的第 147 篇原创文章
我们去綦江看看
本篇幅略长
认真读完预计需要半小时


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
让忙碌奔走的我们
沉溺于繁忙的工作压力之中
有些人还活着
可他早已忘记了初心
有些人尝试着自我救赎
或网购、或美食、或出行
··· ···

而于我们
或只身走向诗和山野
或结伴拐进古镇老街深处
每一次的行走都埋藏着未知的所在
感谢有你
同心“黔”行,一綦共“瀛”
那些走过路过的收获
最终都变成了美好的期待


山水古镇,万寿东溪

东溪古镇,坐落于綦江区,位于渝黔交界地带,其历史源远流长,于公元前202年建万寿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丹溪县为镇,宋、元、明、清为安里统治中心。


走卒小队13人集结四公里,搭乘7:40的班车抵达高速路口,循着国道进入鲤鱼池,从右手边的沿溪步道进入福林河边,举步不远就是风雨廊桥,由此开始我们这个五一小长假的行程。


漫步东溪古镇之中,溪河汇流于此,滋养着周遭的黄葛树和居民。东溪历史之悠久、环境之独特、文化之丰富、布局之别致,凸显古镇风貌,素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镇”的美誉,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十大名镇”之一。

永久桥,众多黄葛树环伺,再串联四岸明清穿斗的吊脚楼民居,与清澈溪流相映成趣,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

游走东溪古镇的街巷道路之中,在黄葛树和古道爱恨交织的时空里,静静的享受岁月安好。漫步东溪,在古镇的惬意时光里,让你找到心灵的归宿。


东溪古镇依岩靠水,因地就势而建,移步换形,错落有致,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各个时期利用古镇独特的山形水势化为发展和建设的有利因素,廊桥、石桥、穿斗竹木夹壁坡地建筑、小水电站、码头等形态随处可见。


跟着古镇志愿者递来的古镇导览地图漫步其中,最大的感受还是“水绕镇中流,镇在林中走,园依山水旁,无处不是景。”此语可谓是对这个山水古镇最完美阐述。

南平僚碑,位于太平桥下游五十米处,四块高2.4米、宽1.2米的石碑是历史的见证,虽早已风化成无字碑,但却是傣族(古称僚的西南蛮夷后裔)故乡最好的佐证。《重庆府史》记载:汉代僚人迁徙万寿场。东溪在古代称僰溪,汉代叫僰溪河,僚人(泰国人祖先)迁徙来夜郎流域,即僰溪定居,后来称他们叫“南平僚”。


綦河边,东丁河缓缓汇入清澈的河水,太平桥大码头边上,土木结构的王爷庙,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年间和咸丰三年(1853年)维修,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太平桥,始建于明太祖三年(1370年),距今630多年。有民谣:经常走走太平桥,健康幸福乐逍遥。太平桥贯通盐茶古道,也是解放前綦河上游渝川黔货物集散的最大码头。古镇东面的綦河直达长江,上溯黔境,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是渝、川、云、桂、黔的重要通道之一。


走走太平桥,平安长寿乐逍遥。宽阔而古朴的太平桥,建筑风格独特,桥两边的石栏工艺精湛,坐落在黄葛树群之中,形成树缠桥,桥恋树的奇特景观,它是东溪重要的移民历史文化遗迹,传递着移民对故土深深的眷念之情。

夫妻树,蕴含了诸多有情之人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古老的黄葛树比比皆是,形态万千,在东溪千年的时光里应都包含了诸多的故事,不愧是拥有黄葛树博物馆美誉的东溪。

东溪古镇因“紫气东来,溪水长流”而得名,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在这里汇集了夜郎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盐茶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

从王爷庙旁边的停车场穿出到公路之上,沿着公路往前打探一代元帅和东溪的人文轶事。1924年2月,四川讨贼战争宣告失败。贺龙被迫率部从成都向黔东方向撤退至东溪,贺龙与当地驻军曹天全商议沟通,最终大军和平过境,让东溪避免了一场兵灾劫难。

抚我孑遗碑,1925年,东溪百姓为感谢贺龙与曹天全的“庇护”之功,就在太平桥的蛇皮滩处,立了“撫我孑遗”的“德政碑”,“撫”字下面少写的一点,寓意曹天全在抚恤东溪百姓方面还“差一点”。1953年,解放后贵为元帅的贺龙数次回到东溪和綦江,或是考察,或是钓鱼,或是凭吊故人·······

从石碑折返,路边这个萌萌哒的石敢当真的是自带喜感。泰山石敢当,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旧俗中,凡家住屋门对桥梁、巷口或道路要冲,就在墙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 石敢当”五字,用以避邪。

信步回转,一路上古老的街巷房屋渐渐消失,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溪河边、码头上的繁华盛况早已随着川黔公路、铁路的畅通逐渐烟消云散,留下一地的落寞与孤寂,让人唏嘘喟叹。

炎炎初夏,伴着小桥流水,漫游东溪古镇之中,无论是规整的石梯步道,还是残存的古镇街道,都承载着老街古镇别样的美丽。


沿着东丁河旁的盐茶古道往古镇核心区行进,这些大大小小、宽厚不一的条石,早已被路人的脚板打磨得光溜,古镇古树古道路,也许能帮助你从中找回那些久违的感动和记忆。

东溪古镇可能相比于其他古镇来说,其各类文化元素要保留得更多一些。翻开县志查阅历史:古老的泰国人和傣族人先祖—南平僚人在这里生活居住;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西征四川,在这里作出了兵败大渡河的“东溪决策”;1926年,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组织开展了震动全川的“东溪米案”;开国元帅刘伯承和贺龙也曾经几临东溪战斗过····


古树古桥、古道古庙、人文古迹,千百年的历史浓缩于这个穿越时光而风采依旧美好的古镇;游人访客、黄葛老树、古道石屋、小桥流水,依然演绎着旧时熙熙攘攘的盐茶古道景象。

一座古镇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条石板路是东溪的标致性历史建筑,浓缩了东溪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见证东溪的人文历史。


上平桥,大约修建于清朝,具体年代没有查阅到,为川黔古道上一座石桥。贯通东丁河两岸,桥上的雕刻栩栩如生,桥头的黄葛树遮阴纳凉,屹立桥端的观音阁佛佑着这片净土。


东溪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汉墓群、盐马古道、西南最古老的邮局——麻乡约民信局、“旌表节孝”牌坊等古迹,演绎了东溪历史的兴衰,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文化,故此成为《傻儿司令》《雾都猎狐》等诸多影视剧作品的取景拍摄地。


穿过东丁河边错落有致的穿斗民居,从老旧沧桑的梯坎儿抬步往上,继续去往古镇核心区一探究竟。

古老的青石板给东溪古镇增加了太多的古朴厚重,也给古镇带来殷实的财富和丰富的人文故事。

南华宫即广东会馆,位于朝阳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维修,经历了近300年的风雨浸蚀,石门上的对联字迹还依然清晰:上联:树了菩提台空明镜,下联:恩留粤岭泽沛珠江,横批:岭南观瞻。

南华宫,现存前殿、正殿、厢房,坐东朝西,四合院木结构,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现存戏台前横栏上的木刻浮雕,技艺精湛,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生动的讲述着一个个历史故事。

万天宫位于綦江区东溪镇朝阳街28号,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乾隆二十六年(1736年)维修,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系砖木结构,庙内供奉渝祖神像等。


宫内有达60多平方米的古戏台,两侧有观戏楼,有技艺精妙的雕梁画柱和木刻浮雕等,有菩萨40多尊,钟、鼓等。


离开万天宫继续打探麻乡约民信局,寻找它的途中路过两次,奈何最近正在维护打造,无法得窥真面目,不由得生出些许遗憾,只得回望万天宫和南华宫,也许下次可以找个时间来细细打探。

麻乡约民信局,西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邮局,它创建于清同治年间,就是现在的邮政局的前身,可谓一百多年前穷山沟里的EMS,那是相当的潮。历史上的东溪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这个“麻乡约民信局”见证了东溪政治、经济、文化辉煌的历史。


迈步长条形青石板镶成的街道之上,古镇曲径通幽,宁静古朴,道路两旁的老房子述说着沧桑,许多老者依旧保留传统的竹篾匠技艺手法,巧借自然之利,成就生活之便。


从东溪古镇离开,沿着国道往前打探,略过明善书院和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旧址,一行人正式进入渝黔古道之中。

五省要津,渝黔古道

渝黔古道,即盐马古道,也叫川黔古道,由成千上万块条形青石板铺砌而成,为西汉刘邦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开辟,距今2200多年,如今在綦江段保留有最完整的古道遗迹。

从210国道拐角处进入渝黔古道之中,古老的条石板搭配维修的新石板,谁能想象数十上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奔走的要道,行走其上,似乎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还响彻山间。


千百年来无数的商旅行人匆匆的脚步踏过,带走了货物和财富,留下了故事和传说,也留下了这条拉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古老通道,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但仍有许多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好好触摸它。

贵州产茶和产马,西南地区的茶业和马匹通过川黔古道销往四川乃至全国各地,贵州贡茶也由此路进川再进京。在两千来年里,盐巴、马匹、茶叶是这条古道的主要运送物资,同时也有布米等生活物资,以及云南贵州的铜、铅矿产通过川黔古道流通。

气死莫告状,原生崖壁上平凿一高7米、宽4.4米石碑,上书“气死莫告状”五个大字,左边小字:“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右侧:“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增广贤文》有云:“临难毋苟免,临财毋苟得。气死莫告状,饿死莫做贼。”可在千年渝黔古道边上的这句蒙学劝世文折射出来的许多寓意值得我们深思。


循着颇为连续的古道穿过山坡上诸多的庙子,缓缓上升至山顶骑龙庙,一道颇为雄伟的条石堆砌的寨墙横在山顶,古道从石墙中间的门洞穿过,门洞上还留有五角星和语录等时代印记。


从寨墙离开进入山顶的公路往下两分钟,继续拐入山间的古道下山。有许许多多的古道都在乡村建设之中渐渐成为遗憾,古道在交通偏僻或者山势起伏较大的山间才得以幸存,有些还依然发挥着通达四方的功用。

悠悠的古道,曾经繁荣的背后多少看不见的艰辛,漫漫路上除了有塌方、疾病等天灾,还有匪祸战患的人祸。路上需要与匪盗斡旋,与自然作斗争,每一次考验不知不少人在路上死去。

依山势顺着古道往山下的镇紫街行走,古道上有数不清的石阶,石阶边矗立着些许明清古碑,有政府立下的官方碑记,或是地方上捐修道路的记功碑,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味道就浸润出来了。

山下的镇紫街遥遥在望,而我们还继续在山上用双脚打磨脚下的青石板古道,驿路沧桑,是无数行人一路的沐风栉雨和风吹日晒。


上山半小时,下山半刻钟。镇紫街上,略作逗留休息补水,简短的打探背街的老街,青石板路早已被水泥便道覆盖,那些古朴的驿道终究没有扛过去····


路边午休的一对老人,大爷在一旁闲靠着老旧沙发呼呼大睡,而婆婆在另一边时而看看打鼾的大爷,再略带微笑看着我们这群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我想简单的幸福也不过如此。


沿着国道往前穿过镇紫街,从左拐的乡道进入杨柳村之中,开启了今日最暴虐的行走地段,即杨柳村到分水场路段,沿途基本上无多少古道留存,古道大佬说可以坐车直接抵达分水场,可以省去不少精力和时间)


经过观音寺,从高速公路大桥下面穿过往前五分钟,就抵达了一个村落聚居点,高大茂盛的黄葛树下有一大群聚集喝茶娱乐的老年人,这里现在是杨柳村的老年人活动点。

杨柳桥,座落于镇紫街杨柳村的小河沟之上,几棵黄葛树荫蔽着条石古桥和残存的老房子,也许曾经是个重要的幺店子,而今这里也是村里人品茶闲聊的好地方。

略作停留加水补给,行走山里,村民大多都是淳朴的,闲聊的村民或是不解或是佩服,大多是友情的分享行走这段路的时间和感受。此时已接近14点,大概还有一两小时才能到分水场,于是乎一行人加快脚步继续往前。

慢摇在杨柳村的乡间田野,山腰上的大片梯田波光粼粼,早稻已经陆续开始在水田里摇曳生长,虽说古驿道大多已小时不在,但是那些路边的寺庙、条石板还依稀述说着曾经的过往。

此后的路段大多已变成山间的机耕道路,缓慢爬升的山坡在烈日照耀之下尤其背油得很。幸好还有山间散落的红墙黑瓦、青山绿水、生活场景可以缓解疲劳,吹拂着山间偶尔吹过的风,再难的行程也在一步步的缩小。


走在乡间道路之上,不管岁月如何变幻,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因为有人在,那些古道串联的村落总是在稳步向前。


在公路之上从海拔280米缓缓爬升2个多小时终于上至山梁海拔700米的垭口——分水场,这里是渝黔古道上一个重要的至高节点。


如今的分水场只有条石砌筑的街道延续着古老的走向,随着交通工具的变化,山顶的场上已基本上无多少人居住,大多都已搬迁至垭口下的新公路边上。

临近16点,一行人在此地做完最后的补给和准备之后,穿场而过继续沿着下山的弯曲古道往山下的牌坊快速行去。


分水朱氏节孝牌坊,位于重庆綦江篆塘镇分水场下金土村北50米,修建于同光年间,该牌坊用大型条石砌成,四柱三间造型,顶端还留有红色时代的印记——五角星。

每一座牌坊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宣扬好好保护它们,主要是为了取其精华,就是要学习她们孝敬长辈的作风和面对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而非坚持死守那些不合理的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礼仪。

日渐西山,我们继续往前,在临近的农家最后一次修整和咨询之后,一行人快速的赶路之中,幸好晚风渐起,行走的路上不再如下午时分的暴晒炎热,前行的脚步变得更加轻快。


沿着下山的公路快速前进,路边时不时出现的土墙青瓦房,虽早已无人居住,许多如围席一样的生活用品还依稀留存,孤独的坚守着最后的坚守。

下山的渝黔古道保存十分完整,被往来足迹打磨的光滑圆润,断断续续的留存于青山之间,弯弯曲曲的游离在沟壑之中,这些古道都是先民足力行走时代的活化石。


有寺庙和石敢当的护佑,似乎先人舍生忘死的开拓和生活中的苦难挣扎离我们相去甚远。沧桑的古道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自己当下行走的影子窥见过去的日子。


行走户外,从来就需要自己权衡利弊自我斟酌。接下来的这匹大山让一些小伙伴想留有更多体力为了后续的行走,在鱼梁村分别安排好接车事宜,其余坚持想走的小分队继续上山开启后半程的轻装上阵。


从鱼梁村往上走在青石板上,更多的也是沉浸在过往的时光里,几千年来路上人来人往,刻下了无数人的悲喜人生,也录下了无数人的辛酸离合。


鱼梁村到马口垭的渝黔古道,我觉得应该是整个渝黔驿道保存最为完好的路段,全线路条石铺就,蜿蜒于山脊之上,两旁丛林夹道,此时夕阳西下,非常的美丽动人。

如今我们悠闲的行走在川黔古道之上。时光轮转回到从前,被贬职偏远贵州的李白,也踏上了这条出川入黔的古道,我想,那时的他,可能比我们现在要走的更为艰难。

时光如梭,时至今日,这条见证商贾往来、盐茶贸易、战事烽烟、移民迁徙的渝黔古道,依旧顽强地穿行在綦江的崇山峻岭之间,静静的留待每一个造访的人。

四十分钟的快速爬升,一行人终于在日落之前上到马口垭,昏黄的夕阳略过山间给山脊休息的我们镀上了一层金光,收获的喜悦在我的心海里翻涌。

穿过山顶的人工渡槽,悠闲的漫步山顶的公路之上,心里思考着行走这段古道的感受,这条贯穿綦江南北的渝黔古道,历经岁月的变迁早已失去了太多的光景,但依旧是隐藏诸多故事的一部无字天书。


一路行走品味川黔古道,不单是去挖掘那些曾经的奇闻秘事,每一次的行走和思考,你也许可以从中学会和掌握到许多生活的故事和人生的哲理。

吹着清凉的微风,闲聊着行走路上的感受,我们继续循着轨迹往前,穿过山间的农田和村庄,就着残余的丝丝霞光我们渐渐抵近古剑场。


古剑场,距离綦江城区12公里,明清两代此处为两路口场,古剑场因川黔古盐道穿场而过,曾经一度热闹繁华,而今这里虽说没有往时的繁华,但热闹的坝坝舞场景中依然有一份喧嚣在其中。

罗氏节孝牌坊,位于綦江区古剑场场口,为古盐道綦江入黔必经之路上重要的路标。罗氏节孝牌坊占地面积24.82平方米,牌坊西南东北走向,为石结构鳌鱼翘角宝瓶顶,上有宝瓶、鱼吻、斗拱,顶龛刻有“节孝”二字,4柱3间。

饱经风霜的石牌坊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如今早已是风化严重。此时此刻已临近20点,离终点还有数百米,我们趁着暮色我们继续下穿公路往今天的终点新店子-古剑路口赶去,提前联系好宾馆的自费接车,坐车到三江晚上入住九江宾馆(老板比较耿直,有需要的自取电话:18983354033)。

三线三江,绿水青山


前一天的暴虐行进,让大家略微有些疲惫,晚上好好的犒劳自己一顿大餐,一行人舒舒服服的睡了个懒觉,早上9:00大家收拾妥当之后,离开九江宾馆开启今天轻松悠闲的行程。

跨过三江大桥下到三江老街,遗憾的是条石板街道已经被混泥土取代,三线建设在这里也留下了重重的痕迹。


卖完小菜回家的老大爷,钻入桌下调皮的小丫头,路上熙熙攘攘闲逛的居民,都传递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一直以来喜欢老街甚于古镇,主要还是因为许多老街原滋原味的、而非众多古镇那些刻意而为的市井人烟。


熙熙攘攘的老街之中,国营老企业门口的老旧标牌,铁路桥涵洞下忙碌的鞋匠,轨道上鸣笛驶过的火车…


从三江老街暂时废弃的铁路桥穿到对岸的渝黔铁路边上,在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越过铁轨,开启我们今天的翻山越岭。


有别于去年直上的暴晒模式,这次在灌木林中缓缓半山腰爬升,时不时露出来的临崖缺口却是打望三江的绝佳观景平台。

今年的初夏的时光来得颇为有些急躁,四月份还是连绵的阴雨,刚一跨过五月的砍,气温陡升至35℃以上,这给爬山勒些可是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一个小时的直上瀛山,渐渐的上至山腰的台地,一层一层的梯田宛如灵动的波浪在山脊间荡漾开来,举目远眺,白云观遥遥在望。


总有那么一些路线和安排,我们怀揣着急切被他人检阅的激情,抱着所有对路途美好的、过分的、单纯的幻想,我们急切的、无畏的行进在路上,过分执拗的坚持最终得到的却满是感动和收获。

许多人前来网红重庆打卡,我们去其他城市转悠,实力宠粉留下一座空城给游客,不管是你来还是我去,旅行不过是我们交换彼此的故乡,在陌生中获得短暂的精彩,然后回到各自的城市,扛起熟悉的一切。


循着轨迹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包,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农家小屋,在漫山遍野的树莓(刺泡儿)的浸润之下,一行人渐渐抵近白云村。

在白云村提前购置好第二天的饮水和零食补给,一行人开始进入老瀛山之中,因为疫情影响白云观暂不对外开放,于是乎我们只得错过白云观的日落,沿着半山腰的灌溉沟渠前往后山打尖住宿。


爬满青苔的堰渠,藏在开满小黄花的密林之间,从远远的另一端随着山势蜿蜒出来,行走其上,迎面而来的满是微凉的清风。


每个人都是孤独发光的星辰,至亲、爱人、朋友、陌生人,所有遇到的人一起构成了我们的星系,星轨轮转,或许再也见不到你,但是我会记得你,感谢你曾经的光芒温暖过我的眼睛。


山下的梯田展露着山民们的智慧,山间的沟渠却不知被谁规划用水管代替,于是乎潺潺的流水声再也不在,那些更加清凉的夏日也一去不返。


走完悬崖间的水渠,转过山坳的垭口,渐渐上到瀛丰湖,这座修建于五六十年到的瀛丰水库,灌溉滋润着白云村这一带的沃土。


转过瀛丰水库的上库,抵达农家乐安置好食宿,小伙伴们开启了瀛丰湖的半日休闲时光:闲聊竹林里,垂钓碧波旁,嬉戏茂林中,行摄青山间····


一切都很美好,只待夕阳西下,开启山林间的野趣狂欢。之所以一直推崇瀛丰水库,大致是因为此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青山耸翠,湖水荡漾,清风徐来,凉意入心,再加上夜晚通透的星空银河,还有那湖边抓螃蟹的野趣·····

丹霞奇峰,仙山老瀛


枕着竹林间的清风起个大早,把前一晚抓回的螃蟹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交给勤快的翠云居老板娘下锅煎炸,丰盛的早餐因为自己辛勤的劳动而变得更加美味。


待到所有的小伙伴收拾完毕,一行人依照惯例来一次大合照,新做的队旗第一次出镜上相,希望可以一起团结在旗帜周围,探索更多的美景。


等到綦江户外团队綦步悦动的小伙伴们抵达瀛丰水库,寻城小分队也开启今天的步伐,一行人最终在手爬岩胜利会师。


老瀛山是国内著名的丹霞山峰,红色的岩壁裸露在绝壁之中,山势起伏落差极大。每一个行走老瀛山的人,都有着矫健的身影和顽强的意志,不然是没办法最终完成穿越线路的。


山里的步道松针满地,道路两旁密林间夹着各色野花诱人的花香,山下的丘陵台地之间大片的梯田随山势沉浮其中,灌满清水的梯田孕育着夏日的希望。


不知转过了多少个山脊,终于转到山腰间的一个绝壁通道,几十上百年来护林员们踩出来的简易道路如今已被户外爱好者们踏成了一条大路,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经典的话语: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从崖壁间的小路穿出到垭口的小庙,再转过山坳来到永城的地界儿,继续沿着上上下下的山间道路往前继续。

真正有意义的徒步旅行,就是在于发掘一个地方的精髓,所以每次规划路线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打卡一个点,更重要的还是发掘更多隐藏的点,再以点串线,最终能让我们探寻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的足迹。


为了下午可以准时赶到永城不耽误返渝的安排,今天的行程拉得很快,从农家乐出发不过一个半小时的样子就抵达了去往天成庙的山脊之上,远处的马鞍山形态逼真得很。


顶着烈日在山脊之间不知道转过了多少个山头,渐渐的体能和精神层面的折磨抵达一个较高的值,幸好山脊间时而吹来的微风,带走了些许烈日引起的聒噪,一行人坚持着往天成庙行去。

连续去了老瀛山三年,每次行走都发现老瀛山间各个山脊之上都有许许多多的卡门寨墙,料想曾经的山上该是一种何等规模的寨子,才有如此的气势。

我喜欢生活,用心去倾听自然的一切美好,我喜欢行走,徒步在朴实的路上,看那些我所能看到的一切美好,这是的我与美好同行。


历经两个小时的山林穿梭,终于抵达了此行的中转站——天成大庙,刚好是位于老瀛山的制高点马脑坪,在这里略作修整之后,我们再从另一边下永城。


天神庙即“天成大庙”,位于海拔1342米的老瀛山主峰附近,曾为川东南最大庙宇,于道光十四年遭到火焚。天神庙创建时代久远,传说、典故颇多,由此可感受“天成大庙接雷霆,宏钟惊破万重山”之说的真实。


由于此行两个队伍小伙伴太多,为避免聚集性扎堆,于是乎一行人横穿过天成庙前往小树林中分散用餐休息片刻,待稍作歇息之后再开启下山模式。


今朝负行囊,徒步山林中。愿得心安处,烟雨任平生。静静的坐在密林之中,透过树梢间的缝隙打望蔚蓝色的天空,蓝绿之间勤劳的小蜜蜂纷飞不断。

同綦共瀛,书院芙蓉

原本天成庙下红岩坪的道路是最经典和最常规的线路,可是由于老瀛山景区的改造,于是我等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提前咨询了綦江当地的老司机们,最终确定了从天成庙另一端下永城的线路,顺道探访一下我意外查询到的芙蓉书院。


从山顶沿着山脊陡峭的阶梯往下,山势的起伏近乎于垂直,这给刚开始下山的队伍来了一个狠狠的下马威,渐渐的适应了下山的坡度之后,大家安全快速的往下梭。

因为疫情影响,喜爱自然的大家错过了春花烂漫,幸好在这盛夏炽恋来临之时,得幸遇见山间的映山红灿烂绽放,世间万物自有其规律,错过的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让你遇见。


行走路上,总是念叨着一句话:再苦再虐的道路,自己选的哭着跪着也要爬完,为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就要坚持不懈。

从山脊下至半山腰的垭口,左边应是去往红岩坪方向的道路,转入右边继续开始下山,原本应该是有到芙蓉书院的捷径小路留存的,可惜的是如今已无法找寻出来。


继续沿着山间陡峭曲折的下山道路速降,半小时之后终于走出茂密的老瀛山丛林,安全下到山腰的村庄之间,机耕道路已经修至此处,苦逼的陡梯坎考验终于完成。

从老瀛山下到永城的半山腰,在当地向导大哥一马当先的引领态势之下,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的穿行小路往芙蓉书院行去(考虑后续的道路丢失,建议以后去的小伙伴沿着公路绕行即可)。


俗语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许久没有人行走的小路逐渐已丧失基本的痕迹,一行人穿行到荆棘丛林之中,意外之中的加戏野穿开始,幸好同行的小伙伴相互相携,最终得以安全的野穿成功。


感谢山里人大哥错有错招,在我等小伙伴的坚持下,一行人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继续往前探路、踩路野穿下到公路,后续的小伙伴还在悠闲的采摘着路旁的鲜笋,徒步行走的乐趣就在于这些意外之中的收获。


天高云淡的他乡,一行人背上行囊,徒步前往芙蓉书院的路上,在闲暇的周末时光里,从第一丝炎炎夏热的落幕,到骄阳下的热情似火,不过是转瞬之间。


在前行的路口往左,继续沿着山腰的机耕道路往前斜着横穿前进,两三点钟的烈日威力可想而知,一秒钟切换成炎炎夏日模式,让大家伙走得几近冒烟的状态。


半个多小时的机耕道路前行,终于抵达永城芙蓉书院。该书院入选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系新中国成立后綦江三大书院之一,其中瀛山书院建在县城,明善书院建在东溪场上,而这个芙蓉书院却是建在永城乡下的半山腰之上。


芙蓉书院为四合院,占地1160平方米,正厅房三间,侧厅房各一间,由永城人、国学儒生王介年和他的侄儿王用明于1838年农历十月共同捐建而成。书院石围墙大门上方镶嵌有一块石制门额,正中从右到左刻“芙蓉书院”四个大字,右边小字为:“道光十八年戊戌岁小阳月范亭王介年题立”。

书院正门顶上,刻有芙蓉书院捐建始录的刻字,正中间的修建年月有人为涂抹的痕迹,料想曾经也是受到过损坏的。四周围墙因年久失修及自然因素而侵蚀风化,但周遭的建筑主体部分仍然保存较好。


一行小伙伴在芙蓉书院集合拍个友谊的大合照之后,为了赶时间,在綦江带头大哥们的指引之下,寻城小队作别綦江小伙伴提前开始下撤,三天的长徒计划在永城的地界也正式打开了最暴虐的方式。

下山路上,我飞速小跑着往前探索轨迹,在烈日炙身灼背之下,步履几近不稳。为了下山后的清凉,小伙伴们坚持着继续往山下挪动步伐,殊不知每一次停下,都被那些一步一个脚印的人落下不知几条江河几座山川,终点被到达的永远是有勇气、有意志、有耐心、有实力的人。


四十分钟的快速下撤渐渐到达山下,回望来时的老瀛山高高耸立云间。回想一路行来的感受和体验,真的建议那些对綦江历史感兴趣,想去探秘綦彩世界往事的人,不妨也去循着这条路走一走,看一看。


在暴热的阳光下,一个小时的下山急行军,终于在16点梭到山下的永城镇,回綦江城的公交车17点发车,一行小伙伴继续人在囧途开始回城返渝。

感谢綦江的山水秀美和人文自然,感谢老瀛山里所有遇到的好心人家里的凉水,感谢綦步悦动其哥、山里人等的咨询建议和带路指引,感谢所有同行的小伙伴,同心“黔”行,一綦共“瀛”!

线路小贴士
1、此线路嘿适合三日行程,自然和人文景观很丰富,徒步难度系数也嘿适中,观景打卡体验也嘿不错,总体花费在200元左右。
2、东溪到新店子全程32公里,可以坐车省略镇紫街到分水场这段,线路就轻松加愉快了。
3、渝黔古道最精华路段为分水场到鱼梁村、鱼梁村到山顶渡槽段,条石古道保存最为完好。
4、本次行程安排:第一日:重庆四公里7:40班车到东溪路口,古镇慢摇到12点开始徒步进入渝黔古道,晚上20:00抵达古剑场,包车前往三江入住酒店(九江宾馆电话:18983354033);第二日:三江镇9:00出发,一路慢徒上山到白云观后山,入住农家乐(翠云居电话:13272827484),下午晚上瀛丰湖转湖抓螃蟹;第三日:早上7:30出发手扒岩上天成庙,再转至芙蓉书院后14:30下撤到永城坐车回綦江返程。

感谢这次三天的暴虐行走,让我在行走和过后的反思中透彻的明悟:真正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素养是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就像走过路过的那些古镇古道、牌坊碑刻,就像看过听过的那些人文遗迹和生活场景,因为自己亲历过,所以那些深深地文化烙印就打在了我们心里,让我们不自觉的就能发现美,感受美,热爱这片天地,然后好好活下去。
——2020年5月重庆綦江

▼往期精彩回顾▼
【行走故事】关于寻城者、黄葛树、2019年总结、2018年总结、人文南岸、母城渝中、南岸起风景、别了大渝、十大山头、重庆火锅、重庆夜景、有梦有YOUNG、进城玩格、江城、山城
【山水之城】千与千寻、特钢厂、十八梯、春天岭、洋人街、关岳庙、文创江北、南山小环、南山、老城墙、壹华里、神仙洞、雀儿山、三块石、鹅岭、黄桷坪、江北城、母城、虚灵峰、中山四路、南山半环、下半城、南山转山、渝中转城、黄葛古道、歌乐山、野水沟、木耳环线、探秘鹅岭、寸滩老街、雨游南山
【重庆市郊】南平坝、长生桥、老龙洞、缙云后山、铁山坪、成渝古道、人文北碚、南泉、石坪三寨、塔坪寺、小南海、龙兴古镇、多功城、铜罐驿、白羊背、铁厂沟、木耳三寨、孔雀谷、木耳水库、迎龙峡、张飞古道、金刚碑、汉海公园 、后河、周家山、北碚老街、古圣寺、白市驿、云篆山、迎龙峡、绿皮火车、东温泉、璧山八塘、鹅岭、新寨子、九凤瑶池、青杠环线、白沙沱大桥
【重庆区县】万梁古道、老瀛山、中坝岛、阴条岭、华蓥山、三道拐古街、白云观、花坝、大裂谷、兰英大峡谷、凉风渔村、阿蓬江、阿依河、龚滩古镇、黑山谷、桃花源、牯牛背、天生城、天坑寨子、白沙古镇
【重庆市外】昌坝海、恩施、华尖山、小平故里、武当山、牛背山、九顶山、色达、大山包、江浙苏杭、 四姑娘山、若尔盖、三亚、宁夏青海、佛光、古蜀道、鱼木寨
【重庆美食】舌尖上的野炊1、舌尖上的野炊2、舌尖上的野炊3、岁约、嫩芽、大石化商圈、乌鸦喝水、幺柒老火锅、九九饺子、轻松空间、乡村味道、新光天地、苓茏苑、南山冷餐、烧鸡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