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作为日本派遣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是一位残忍屠杀中国军民的刽子手,理应受到军事法庭严厉惩判。在蒋介石的保护下,冈村宁次最后被判为无罪释放,于1966年9月在东京四谷的家中病死,终年82岁。
晚年的冈村宁次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写作回忆录。在20世纪80年代,其中一份回忆录曝光,冈村宁次认为日本对华战事结束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日本求和的预谋
在人们的印象中,侵华日军疯狂屠戮全体中国军民,怎么可能会与中国求和?其实,抗战进入到最后阶段,日军眼见大势已去,预谋在中国战场撤退,急于向中国求和。
根据李宗仁的心腹荆植新晚年回忆,当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时,一位名叫吉野的日军少将找到自己,要求他设法让日军与李宗仁通信。

荆植新本着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希望快点结束抗战,于是答应了吉野少将的请求。当时李宗仁到底在哪?荆植新同样没有线索,只能先去上海查找一番再做决定。
兜兜转转,日军终于和李宗仁、白崇禧取得联系。在荆植新的回忆里,当时侵华日军高层松井石根等人都希望与中国求和。日本方面开出的条件是日军在湖南境内者全部撤退,由李宗仁派人接管。这样的话,李宗仁、白崇禧可以前后方打成一片,中日双方以对付英美两国为总目标。
至于对重庆政府该如何交代?日本方面当时没有给出确切回答。显然,日本人所谓的“求和”根本没有任何诚意,居然想挑起中国与盟友之间的纷争,真实目的还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李宗仁、白崇禧何尝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断然拒绝。荆植新将这一情况告知给吉野少将,对方还是不死心,希望荆植新能找到周佛海。

周佛海是我党历史上一位臭名昭著的叛徒,一生辗转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汪伪政府。当荆植新联系上周佛海之后,将日本人向中国求和内幕细节完完整整的复述一遍。老辣圆滑的周佛海根本不敢担起责任,一方面推脱军统戴笠和自己不对付,另一方面又说摸不清重庆政府的想法,所以不愿意为中国向日本求和。
不久,周佛海出了场事故,他的势力根本无法在重庆政府说上话。时间一直拖到1945年秋,日军最终还是无条件投降,十四载抗战终于落下帷幕。
冈村宁次对日本求和的看法
提起冈村宁次,世人皆清楚他是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中国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战争末期担任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
除此之外,冈村宁次还是一个中国通,从20多岁接触中国问题以来,他的全部军事生涯基本上都与中国有关,甚至还与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时期狼狈为奸,共同讨论如何对付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基于这一点,冈村宁次被无罪释放后,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撰写回忆录。他的回忆录里充斥着许多日军当年在中国发起战事的细节,还着重谈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时机不是在1945年,而是在1942年。

按照冈村宁次的分析,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起始于1931年9月。东北三省沦为日占区之后,日本借此为大本营,成立伪满洲国,不断攫取东三省富饶的资源。直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仅用一年时间便占领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东京,军方召开的高层会议上,大多数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直言再用不到一年时间就会完全占领中国。然而,日本人却错误的低估了中国军民抗敌的信念。
从1931年直至1945年,十四载抗战,让数百万日军主力被困于中国,并将大量资源投入中国战场,以至于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接连败退。抗战后期,全国各地的日军根本无力继续发起大规模进攻。身为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的冈村宁次,不可能不了解这些内情。
对于冈村宁次而言,“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就应该竭力劝降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及早从中国战场脱身。日军高层当时听取了冈村宁次的建议,平均每个月都要写信或托人给蒋介石带口信,希望他能立即投降。
蒋介石却十分清楚,虽然自己消极抗日,如果真的代表国民政府与日军求和,肯定会背上千古骂名,一直犹犹豫豫。结果汪精卫成立“汪伪政府”,提出“曲线救国”这一荒谬言论,日本政府错信汪精卫。

冈村宁次对此十分懊悔,他认为汪精卫虽然话说得漂亮,能力一般,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
客观地说,冈村宁次对汪精卫、蒋介石认识十分透彻。蒋介石明面上不愿意接受日本的劝降,实则只要日本方面再加把火,随着抗日战争进行下去,蒋介石是有可能做出卖国求荣的行为。
等到冈村宁次与日军高层醒悟之时,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在中国投入百万左右的兵力,国内军费和军需品供给发生困难。接下来,日军高层的决策更让冈村宁次感到不满。
1941年12月,随着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拉开帷幕,当美国加入同盟国对日宣战,预示着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正担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的冈村宁次立即感觉到日本前途不容乐观,他不只一次向日军高层建议:打下新加坡后必须停止这场战争。
不久,他在日记中陈述:我更加盼望对中国的全面和平。
由此可见,冈村宁次当时就判断日本已经不能继续发动战争,否则多线作战的前景非常堪忧,便提出日本应该向中国积极求和。彼时的日军高层,包括全体日本民众正陷入对美国的战争胜利中。

冈村宁次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但他一个人的话语和力量过于渺小。结果日本对美国的战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冈村宁次随后也执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对华北全体抗日军民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何况日军在东南亚战场无法自拔,所以,当时的日军想要单方面脱离战争已经是不可能的。
冈村宁次却没有彻底死心,他多次派人与蒋介石、阎锡山联络,甚至还开辟了一条北京与重庆的电报联络线,每周定期与国民政府通信1~2次,为了促成停战,缓解日本国内战争压力。
1943年初,冈村宁次与日本派驻汪伪政权的大使重光葵商谈起日本对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二人同时认为是由日本做出让步,与重庆妥协,才能立即结束战争。
随着开罗会议的召开,日本与中国和谈的道路基本上被堵死。接下来,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接连胜利,甚至已经攻入日本本土,东南亚战场和中国战场的焦灼,使得日军深陷沼泽无法自拔。二战即将结束,日本再想图谋求和更是痴人说梦。
其实,冈村宁次之所以想竭力促成日本与中国求和事宜,根本不是为了和平。他十分明白,即使日军能够占领中国大片城市,却无法抗衡全体国民必胜的信念。既然如此,就不要再浪费兵力和资源,及时脱身,把所剩不多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太平战场,进行殊死一搏,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倘若继续深陷于中国战场,前景必将不容乐观。从骨子上,冈村宁次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他十分希望日本能够打赢所有的敌人,却保留一丝理智,不愿意开辟多条战线。
让冈村宁次懊悔的绝非日本为何没能与中国求和,他担心的是日本为什么没能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占为殖民地,甚至还输掉了后续的重大战役。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身为时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冈村宁次交出了自己的佩刀。低头交出佩刀的那一刻,冈村宁次或许心里还在懊悔:为什么大日本皇军不尽早从中国战场脱身?这样也能避免惨败收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