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共和谈若成功,国民政府最高领导,在新中国将出任何职?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过去百余年的耻辱被一朝扫清,中华大地上的老百姓,迎来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一天。
而在此之前,曾经一度统治这片土地的国民党政府,如丧家之犬般逃去了台湾省,自说自话地建立了伪政权,还妄图反攻大陆。
其实在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曾有机会与共产党一起展开和谈,在不动刀枪、不伤人命的前提下,迎来全中国的和平,也可以在新中国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共产党已经在解放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即便如此,毛主席也愿意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向国民政府伸出橄榄枝,只要国民政府上下官员愿意改邪归正,可以根据相应的能力,在新中国任一份职务,哪怕是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这份包容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国民政府高层官员各怀鬼胎,在一番闹剧般的混乱之后,和谈终究还是失败了。
这一切,都要从蒋介石的下野说起。
蒋介石下野,他成了国民政府总统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共产党希望和平建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妄图独占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人。

1946年6月底,国民党悍然撕毁和谈协定,对共产党解放区发动进攻,共产党被迫自卫,解放战争就此展开。
三年多的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特别是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人人皆知其气数已尽。
而国民党内部各地军阀与蒋系中央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让蒋介石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共和谈、共同成立联合政府因此成为了国民党面临的可选方案之一。
只是,在各怀鬼胎的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已经不再是代表其他人与共产党和谈的最佳人选了。

经历连番大战之后,国民党内部军阀损失惨重,具有足够实力掌控话语权的,只剩蒋系与桂系,其中蒋系自然以蒋介石为首,而桂系则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
白崇禧当时任职华中剿总司令,手中执掌兵权,他数次致电蒋介石,要求与共产党进行和谈,言辞之间毫不掩盖逼迫蒋介石下野的野心。
同时,李宗仁也与美国时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打得火热,取得了美国的信任,而这,正是蒋介石一直以来能够稳定军心的一大有力外援。
在党内党外的压力之下,即便狡猾如蒋介石,也不得不被迫离开总统之位,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退居幕后,由桂系首领李宗仁担任代总统,让其以国民政府最高领导的身份与共产党展开和谈。
若和谈成功,可出任新中国高官
最初,中共中央对李宗仁的上台感到欣喜,因为在此之前,李宗仁已经透露出了明确的联共倾向,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大捷,也是由李宗仁亲自指挥,替中国打出了气势。

当时毛主席坚持要求,如果国民政府要与共产党展开和谈,就要同意8项条件:惩治战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改编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由共产党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权力。
只有国民党同意这8项条件,中国才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否则,所谓的和平也只不过是一场骗局。
蒋介石一直不同意这8项条件,才导致和谈迟迟无法进行,而李宗仁上台后,立刻就表示愿意在同意这8项条件的基础上,与共产党展开谈判,这让共产党人喜出望外。
李宗仁所进行的开明表态还不仅如此,他还以代总统的身份下令,释放国民政府关押的政治犯、恢复其他党派在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甚至还要启封被国民政府停刊的报纸,以此显露出自己与蒋介石的不同。
眼看李宗仁做出这些举动,中共中央也决定,对李宗仁作出相应的宽大处置。

比如最为众人所关注的“和谈之后国民政府高层领导的身份问题”,毛主席大度地给了承诺:“李宗仁的政治地位可以暂时不动,还当他的总统,和谈成功之后,欢迎李宗仁、白崇禧到北平来。”
至于李宗仁等人最为重视的部队问题,毛主席也答应,只要桂系部队不主动出击,解放军不会动他们,哪怕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只要李宗仁能保证他们不阻止解放军渡江,那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番号,一切问题都可以以后再谈。
而对桂系军阀里仅次于李宗仁的白崇禧,毛主席是这样说的:“白先生喜欢带兵,和谈成功以后国防部成立了,可以让白先生做个大统帅,带五六十万人嘛。”
这样看来,在毛主席心中,只要李宗仁和白崇禧同意和谈,他们在新中国仍旧可以暂时保持总统职位和带兵权力。
当然,毛主席的这番话仍有“暂时”的前提,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释放出了极大的善意。
或许是担心李宗仁仍然心怀疑虑,在不久之后的和谈中,中共中央给了桂系三号人物黄绍竑一份和议方案,让其带回去给李宗仁、白崇禧过目。

这份方案中明确写道,李宗仁在和谈成功之后可以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桂系的大本营两广地区可以在两年时间之内不实行土地改革,白崇禧则被允许带兵30万。
时任中央民革主席的李济深也找到李宗仁,亲口告诉他:“无论协议最终在哪里签,只要能够成功,都可以确保你当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与此同时,为了照顾李宗仁等人的情绪,中共中央也表示愿意在和谈条款中,更改一部分较为激烈的词语,特别是惩治战犯这一条,可以不把李宗仁的名字列在条款中,以此来作为他推动和平的奖励。
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已经在此次和谈中,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争取李宗仁,然而面对如此宽容的条件,李宗仁却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态度,即同意8项条件,可是迟迟不开展正式谈判,只是不停派人与共产党进行联络、表达善意。
时间一长,就让中共中央对李宗仁的诚意有了猜疑。
实际上,李宗仁的这一切表现都只是表面功夫,他同意共产党的8项条件,只是为了缓和解放军的渡江脚步。
当时长江以北的地区已经被解放军完全解放,如果没有进行和谈,解放军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发动渡江战役,届时国民政府将无还手之力。

李宗仁所思所想,就是要口头牵制住共产党,用和谈的方式阻挡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地区,趁这个机会紧急组织军队备战。
除此之外,李宗仁释放政治犯等等开明举动,也是为了拉拢对自己有好感的中立派人士,以此形成一股针对共产党的力量。
这一点,在李宗仁后来所写的回忆录中由他自己亲口所述:“这些人对我好像还没有很深的恶意,我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一定能形成第三种力量,制造反对共产党的舆论,这样的话,共产党就不得不放弃南下开战。”
李宗仁口中的“这些人”,指的就是当时在社会各界拥有声誉以及政治力量的名人,想利用这些人来反对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可见其用心之险恶。
放走冈村宁次,和谈蒙上阴影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李宗仁拖延时间准备备战的想法也逐渐暴露,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全中国人民为之愤慨的事,也侧面暴露了李宗仁在国民政府内部或许并不掌权——冈村宁次被放走了。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主要战犯,曾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下令对中国人民进行过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手上血债累累。
这样的罪人本应加以严惩,可是在日本投降之后,反而被蒋介石聘为军事顾问,在解放战争中与共产党解放军继续战斗。
1949年1月26日,就在李宗仁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与共产党进行和谈方面的交流时,南京政府军事法庭竟然宣布冈村宁次无罪并将其释放。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上下,而第二天李宗仁竟然还继续向毛主席致电,重申自己愿意接受8项条件。

中共中央得知冈村宁次被放走之后,立刻要求李宗仁方面将其抓回,此时国民党给出的回应让人难以接受:“放走冈村宁次的决定不是李先生作出的,李先生还研究过补救办法,可惜冈村宁次已经回到日本了。”
这一说法,在国共两党内部都引发了巨大争议。
共产党方面认为,冈村宁次的离开,对和谈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此事是李宗仁做的决定,那说明李宗仁压根不想和谈,而此事如果是蒋介石做的决定,李宗仁却无力阻止,那也证明跟李宗仁进行和谈或许效果不大。
就连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蒋介石放走冈村宁次,李宗仁却无所作为,实在有失总统之身份。
无论真相如何,国民党放走侵华日军战犯,已经为和谈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此之后,李宗仁依然数次致电、派人与共产党沟通和谈判,不过距离正式进行和谈的时间越来越近,李宗仁的政治野心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最初,李宗仁一口气答应了毛主席提出的8项条件,可是现在,李宗仁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和谈,8项条件被他认为是毛主席与蒋介石进行和谈的基础,而国民政府已经换了李宗仁当总统,就要换一套和谈方法。
除此之外,李宗仁也不再像最初一般愿意与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共同掌权,而是希望划江而治,这更是触碰了毛主席的底线。

毛主席认为,这场和谈的基础就是谈出一个完整的国家,和谈如果成功,解放军就要渡过长江南下,接收南京政府,和谈如果不成功,解放军也要渡过长江南下,攻打南京政府。
在此前的数次沟通中,中共中央已经说得很明白,和谈一定要建立在渡江的基础上,不管谈不谈、怎么谈,解放军一定会渡江。
而这,正是李宗仁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事后分析李宗仁的政治想法,其实很容易理解,曾经担任国民政府副总统的他,一直都有掌控国民政府的野心,这一次他趁着和谈的机会,逼迫蒋介石下野,成功担任代总统,就是迈向一国统治者的第一步。
如果能够在跟共产党的不断谈判中取得优势,就能极大提高他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威,随后便可以以此为基础,配合美国的暗中认同,推翻蒋介石的实权统治,取而代之。
但掌控这股权力的基础,是国民政府要持续存在下去,一旦解放军渡江,无论和谈是成功还是失败,国民政府都将无法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存续。

因此,李宗仁才会在划江而治一事上有着强烈的执念,在他的想象中,或许最好的局面就是让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南北分治中国,此后暗中积攒力量,北上消灭共产党。
到此为止,李宗仁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曾经对李宗仁抱有希望的中共中央也不禁感到失望,和谈虽然仍旧在筹备当中,但人人心中都有了一个底——这场和谈的成功概率或许不会太大。
战后远赴美国,晚年回国求职而不得
1945年4月1日,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拉扯之后,南京政府终于派出了以张治中、黄绍竑为首的南京代表团,飞到北平开始了国共谈判。

谈判之初,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进行了详细发言,解释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的条款和作用,然后由南京代表团的张治中发言,把草案中国民党不可接受的部分提出来,并建议修改。
张治中发言结束之后,在场的共产党人几乎都看透了国民党的想法——张治中提出的每一项修改,都是在为国民党争取保存实力、降低声望损失。
和谈一直持续到4月15日,双方代表互相交换了数次修改意见,最终定下了一份《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中共中央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接受南京代表团的意见,可是对于最底线的问题,比如解放军必须要过江接收南京政权这一点,双方直到和谈结束,都没有达成一致。
眼看继续谈下去没有太大必要,南京代表团便带着最后的修正案,踏上了归途。
回到南京之后,这份最后修正案陆续被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过目,引发了一场党内巨震。

白崇禧看过修正案后,对其中的国民党军队改编部分和解放军渡江部分感到极为愤怒,向参加和谈的黄绍竑大吼:“这样的条件,亏你拿得回来!”
蒋介石看过之后,更是说了8个字:“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文白是张治中的字,可见蒋介石对于这份修正案的不满。
紧接着,蒋介石就开始跟前线将领打电话沟通、部署防御,在他看来,谈判已经破裂,国民党军队应该做好最后一战的准备。
这一切都是蒋介石越过李宗仁进行的,此刻李宗仁没能促使和谈成功,也没夺下蒋介石的权力,成了光杆总统,除了致电张治中表示拒绝接受修正案之外,再无其他作为。

1949年4月20日,和平谈判正式破裂,次日,毛泽东主席与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就发布了进军命令,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国民党的末日随之到来,接下来发生了一切,自是不必多说。
到了12月份,蒋介石撇下李宗仁,乘坐专机逃往台湾,李宗仁眼见大势已去,留在大陆或将成为战犯,逃去台湾又会因为跟蒋介石的矛盾而无立锥之地,只好带着家人逃往美国,开始了在美国的流亡生涯。
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李宗仁眼看着新中国从一片废墟中崛起,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国家,这逐渐改变了他对共产党的看法。
多年之后,周恩来总理发表了一番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发言,引起了李宗仁的关注,也让李宗仁心生在美国公开倡议的想法。
不久,李宗仁便写了一份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在美国公开发表,这一份建议因李宗仁国民政府前任代总统的身份,引发了海内外的反响,也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注意。
李宗仁借此机会,向中共中央阐述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希望能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回到祖国怀抱。
对此,周总理也表示,无论过去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愿意走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都可以回到中国大陆,中国人民是宽容的,可以对其宽大处理、既往不咎。

于是,在多位联络人穿针引线之下,李宗仁得以成功回到中国,甚至还一度与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用自己的双眼,看清了没有国民党的中华大地发展得多么繁荣富强。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仁回国之后,曾经希望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以他的资历,担任这一职务原本问题不大,毕竟当年和谈时,南京代表团的代表张治中就在弃暗投明之后,在新中国担任了这一职位。
然而,李宗仁的这一请求并没有得到应允。
不过事已至此也怨不得旁人,只能说李宗仁的眼光不够长远。

1949年和谈时,共产党无论是民望还是军力,都已经远超国民党,如果李宗仁能够尽全力促使和谈成功,他将会在毛主席的承诺下,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然而当时的他贪恋总统之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看不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趋势,最终落了个身无官职的结果,只能说是自己种的苦果,必须自己咽下肚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