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二战中中国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而不是左权?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问题: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而不是八路军的左权?许多网友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大家从张自忠与左权的军衔,包括实际管辖的兵员数量进行比较,给出的意见五花八门,可都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本着公平公正的角度,二战时期,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到底是张自忠将军还是左权呢?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会战,中国第五战区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孤军深入,最终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

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为何会孤军深入,率部赴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呢?多认为从1937年开始,张自忠就已决心以死明志了。1891年8月,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元村一户官宦家庭。1905年,14岁的张自忠返回临清老家,不久后他的父亲因病卒于任上。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自忠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11年底,张自忠加入中国同盟会,正式弃笔从戎,后归属于西北军冯玉祥。中原大战时期,阎锡山、冯玉祥联军全线溃败,张自忠所在的第6师没有受到严重损失。再三斟酌下,张自忠婉拒蒋介石的邀请,选择投奔东北军的张学良。1931年初,张自忠的第6师被张学良整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1931年6月,第三军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就是日后在卢沟桥地区与日军拼死决战的中国军队。

平心而论,二十九军装备较差,但队伍里有一支“大刀队”,战士们手持鬼头刀,让日军闻风丧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爱国将军张自忠,却被人诬陷为是“汉奸走狗”。那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出面与日本周旋,试图和平解决。舆论一片哗然,各大报纸杂志把“汉奸”的帽子扣在了张自忠的头上。8月8日北平沦陷,9月3日,张自忠离开北平。这一时期的张自忠心灰意冷,他的拳拳爱国心反倒被世人误解,遂有了以死明志的决心。1940年,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张自忠命令各部将领率军出战。到了1940年5月14日,中日两国军队发生遭遇战,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部损失惨重。5月16日下午2:00,张自忠身边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调去前方增援。5月16日下午4:00,张自忠部全军覆没,本人英勇战死。

张自忠生前最后担任的职务是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第5战区右翼兵团下辖第三十三和第二十九集团军,共5个军的部队;其中33集团军总司令与59军总司令由张自忠兼任。他本人的军衔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这是国民党军衔的一种特殊形式,名义上是中将,实为上将军衔,等到有空缺就把你递补上去。反观咱们八路军的左权参谋长,他牺牲于1942年5月25日。这一年,日军对华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大“扫荡”,左权参谋长配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前敌指挥部转移。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今天的左权县)十字岭突围战斗中,左权登高望远,指挥大家迅速转移。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身旁,左权将军以身殉国,时年37岁。

1942年10月10日,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笔撰写手书《左权同志碑铭》,用以表达对这位老战友的缅怀。左权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苏联学习,参加过长征,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经典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左权曾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除此之外,左前将军一生留下四十多篇军事著作。左权将军牺牲前的职务是第18集团军少将副参谋长,单单从军衔来看,左权是少将,张自忠是上将,中间差了两个等级。现在网络上主要围绕左权和张自忠二位英烈统辖兵员的数量进行了激烈讨论。

不少网友认为:左权的第18集团军和张自忠的第33集团军规格差不太多,但18集团军在实际兵员数量上超过33集团军,所以左权虽为少将参谋长,实际统辖兵员的数量远远超过张自忠。但是,本文的标题是“二战中中国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是谁”?仅仅从军衔来看,张自忠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殉国后蒋介石追赠他为正式的陆军上将军衔;左权将军的军衔仅是陆军少将。值得一提,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在整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只有朱德是上将军衔。单从军衔来论,左权的军衔低张自忠两个等级。

用大白话来说,不管张自忠实际统辖的兵员数量多少,但他和朱德总司令是平级的。话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有了确切定论,左权甚至包括彭德怀的军衔都无法与朱德总司令相提并论。张自忠牺牲后,国民政府已经为他追赠上将军衔。单从职位来看,张自忠就是二战时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张自忠还是左权,这二位将军都是为了驱逐日寇,保护中国民众,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张、左二位将军虽已长逝,但英风浩气与世长存,后人必将永远铭记这二位将军的英烈事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