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腆着肚子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码字,要把这家店推荐给你们。
中午去菜市口物美买菜,就想干脆在那附近找地方吃饭,好久没在外面吃了。我最近基本都是在家里做饭,为了充分发挥未来房车厨房的作用,而苦练厨艺。
一开始想不好去哪家,看了半天,这附近挺多还不错的地方,牛街有不少选择,菜市口有肉饼宛。突然就发现了这家,健宫医院对面,总在这里路过以前居然没见到过,翻了眼评价和网友推荐就果断决定。
地道的北京口味,我的嘴以前就很挑剔,现在去过了那么多地方、尝过了各地美食,就更难满足,但这家店不一般啊。
门脸不大,里面六七张桌子,卖的东西很多,从酱肉到爆肚。我看门口一桌摆着四盘爆肚,分别是肚仁、肚领、百叶、散丹,看起来很地道。
这里不远的斜对角,就是小肠陈,我曾经抱怨过现在的卤煮和爆肚已经忘了本,不再是北京胡同百姓的平民美食,贵得离谱。如果能把味道做得很正,偶尔尝尝也算是种情怀吧。
我没点爆肚,我就一个人,还有更想吃的东西:焯羊肉白菜粉丝。
原来有馆子把这个叫水爆三,也叫爆羊白粉。羊肉、粉丝、白菜和豆腐可以各自单独水焯或者组合。
你不用说,服务员就会自动给你加一份麻酱小料,你再自己加点辣椒油,蘸着吃。
这其实就是大师傅给你涮好了端上来的涮羊肉。我怎么来形容这种感觉呢?
年轻的时候,每顿饭都要呼朋唤友,总是咋咋呼呼一帮人围坐一桌,桌子中间是个点着红彤彤炭火的铜锅,大家一边涮肉喝酒,一边高谈阔论,热热闹闹、浮浮躁躁、意气风发、目空一切。
人至中年,更多的变成独自吃饭,当年的朋友很难再聚齐,甚至有人已经离去,不爱喝酒、不喜人多,不再眉飞色舞,不自觉地叹气,寡言少语,更多的是沉默。
一个人的时候,涮锅就不再合适,翻滚的沸水映衬着独影阑珊。要想这一口儿,就来盘它,简单省事,味道不变,独自夹一口蘸料入嘴,羊肉鲜嫩、白菜清甜、粉丝软烂,麻酱裹着一切,所有都化在嘴里,化在时光里。
还有豆泡汤,也叫炸豆腐汤,这是北京早点里我的最爱,每次去护国寺小吃都会点它,喝完稀的还能去续。
主食一个烧饼夹烧牛羊肉。
一个门钉肉饼。
一共69元,一个人的一餐,简单又丰盛,落寞也享受。
我看隔壁的桌,不少是跟我一样的独自一人,点的最多的是,一盘爆肚、一碗白菜粉丝、一个烧饼夹肉、一碗豆泡汤。我们谁也不看谁,自顾自地闷头吃,仿佛对一切其他毫无兴趣。
现在北京叫爆肚满的馆子很多,就像已经开满了京城的聚宝源、宇飞等等,烂大街了就不是那个味儿了,也不再有那个招牌原来的魅力。
对馆子的信任不能再靠牌子,只能靠老饕的嘴。
我很久没有推荐过北京的美食了,即便是以往推荐的很多饭馆,也大多不是北京本地的餐饮,无论是川办还是威海小海鲜,都是在北京比较好吃的店,而其口味如果回到其本地可能也未必排得上号。
而今天这家是地道的北京本地饭馆,北京人打眼一看菜品照片,就应该心里有数;对于外地的朋友们,这不是那种可能您吃不惯的,来北京旅游值得一尝。
我是个没什么关注的小号,趁着各路美食探店大V们还没发现赶紧去,等火了就不一定还是这个味儿了。
10年前我给朋友们推荐宜宾招待所的时候还是不用排队的,当年的华威肉饼也比现在好吃得多。在这个网络充分发达的时代,想一如初心的好好做菜不容易,换你到了买卖天天排大队的时候,第一考虑的也是怎么简化流程赚更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