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两位大才的惺惺相惜


赣州是一个夜宵极为昌盛的城市。

我待的这几天,因为下雨还有点凉,可是一到晚上,各种夜宵摊车就排满了马路两侧。

可不是只有一两条街,而是很多地方都这样。

我住的酒店楼下,白天没什么生意,等晚上就开始火爆,凌晨3点我醒来,窗外还是灯火通明,我以为天已经亮了,起来一看才发现是楼下夜宵摊位的白炽灯,只好拉紧窗帘继续睡。
北京已经不会有这种场景了,连夏天的露天大排档都已经几乎没有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满街食物的感觉,一边走一边凑到各个摊位前瞅瞅,好多没尝过。

今天很早爬起来,去最后一个惦记的景点,通天岩。

进门是春节时挂上的彩灯。

这里面好大,介绍说分两条线路,文化线路要2个小时,登山线路要6小时。

往里走就是两条分叉的路,左侧是人造的小瀑布。

肯定要走右侧的线路,因为经过王阳明当年讲学的观心岩。

王阳明曾任赣南巡抚,他在此轻而易举的剿灭各种令其前任无计可施的匪患,更是平叛了宁王朱宸濠的谋反。

在赣南时,他曾在此处收徒结庐讲学,讲授他在贵州龙场山穷水尽之时悟到的心学。

忘归岩。巨大的岩石下面有条小隧道可以穿过去。可以看到此地的岩石质地有些疏松,并不坚硬牢固。

这个景区的山都不高,最高的就是望江亭。

望江亭也不高,爬几步就到了,原来立在此处的建筑也早没了,现在的是后来仿天坛建的一个阁楼。

景色还不错,眺望远处的赣江和城区。

好汉坡,这就算是最陡的一处路了。

龙虎岩,从这里开始,岩壁的雕刻变多了。

很多雕刻已经迷糊不清了,就是因为此处的岩石构造,不易保存。

从宋朝开始,很多古人游览此处,在此留文。

据说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保存方法,也不敢轻易拓印,稍稍用力岩石表面就会像发潮的墙皮一样一块儿块儿掉,只能是刷一层保护物质,等后人想办法。

山中的广福寺,寺里就是通天岩的名称由来处。

这座寺也有典故,当年宋朝大才阳孝本在此隐居,当了两次朝廷大官都没干多久就辞官回此处隐居,一直活到84岁寿终正寝。

正殿里的雕像,雕像头顶正上方就是通天岩的名称由来,因为这个洞当年可以一直穿透山顶,看到外面的天。不过后来说因为通着总漏雨弄湿佛像,就给堵住了。

出门的这棵铁树,相传是苏东坡和阳孝本一起栽种,是不是他俩栽的不清楚,但他俩确实是有一段相聚。
苏轼被贬惠州的路上,路过此地,特意来拜访阳孝本,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还携手把赣州和周边玩了个遍。还是古人牛逼,人生不顺遂,不是旅游就是隐居。苏轼赞阳孝本:“道不二,德不孤。无人所有,有人所无。”

这并不是两人一生唯一一次相见。徽宗继位大赦旧臣,苏轼自海南北上,路过此地,两人再次秉烛夜话。那个时候,苏轼63,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最后相伴的爱妾也在惠州病逝;阳孝本61,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大半辈子都在隐居,一生未婚。两个孤独的60岁老人,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家国天下,没有经略四方,甚至没有诗词歌赋,没有琴瑟和鸣,只有饱含沧桑依然纯粹的笑声,只有宁静淡泊超然世外的通透。
可惜,苏轼走后不久即在常州病逝,终年64岁。6年后,年近70的阳孝本布衣入仕,任直秘阁参事,不久告老辞官,归乡仍居通天岩,无疾而终,享年84岁。

翠微岩,这里有的石刻是唐朝的。

卧佛,1998年雕。
我着急回去赶在14点前退房,就没有登山,把文化线路走完就撤了。

退完房,到酒店附近一家之前看到人很多的饭馆吃饭。

虽然都下午2点多了,里面还是有两三桌在用餐。

老板娘看我一个人,给我推荐啤酒鸭,我说想吃宁都肉丸,她说那就肉丸片炒白菜梗,我说好。

就一个菜,老板娘说我够吃了。

一盘菜,一盆饭。这里的米饭都是这样上,能吃多少自己往盘子里盛。

宁都肉丸是赣州特色,客家菜,猪肉糜和红薯粉调配,可以煮汤可以炒菜,很香很劲道。江西菜的做法有点辣,但是很好吃很下饭。

我就着菜吃了三盘米饭,菜只剩红辣椒吃不了,连绿辣椒我都几乎吃完。

吃饱,在饭店用茶水把我的水壶灌满,走,去吉安,古名庐陵,号称出过三千进士的状元之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