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吉安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那青原山是不二之选。
青原山离市区非常近,距火车站只有7-8公里,坐一趟公交12站即到。
4A景区,没有门票,有千年古刹净居寺和阳明书院。
徐霞客也曾游历到此,并在其游记中记载了好几个地方。
进门是南宋杨万里诗句:“山川第一江西景”。
红亭,此“青原山”是文天祥书写,作为他的家乡,他一生中曾有三次重要的“登青原山”,留下了《琴铭》《游青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并书题“青原山”匾额。
山间一片开阔田园。
很有桃花源的感觉,如同到了一片与世无争的宁静祥和之地。
我是沿着右边的路往上走,有10元的游览车,我没坐,不远走走就到。
右边是徐霞客游到此处,对几处建筑在《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
“祖关”,颜真卿任吉州司马时到此游览所题。
一棵很漂亮的树,树干上都是苔藓蕨类。
挺好看的一个现代喷泉,十二生肖围着坐莲。
旦遇亭。这里的很多对联都写的很好。
净居寺。这是我这么多年去过这么多的寺庙里最喜欢的一个。
初名“安隐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净居寺由佛教南宗六祖弟子行思禅师创建,是佛教禅宗青原派系祖庭,并由此分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宗派,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寺门对面的小溪。
从开着的小门向里看,别有洞天。
我在寺里拍了很多照片,因为特别喜欢。
这座寺极其肃穆安静,感觉来到此处,内心只有清修一个想法,没有任何商业的感觉。现在很多寺庙,就像个盈利机构,贩卖佛教文创,变着法儿的利用人们的许愿虔诚掏口袋,寺院如同一座商场。
联想到进入青原山那世外桃源的感觉,这座千年古刹与那种环境相得益彰,我在这里遇到不少僧人,他们根本看不到我一般。又想到多年前去龙泉寺,最热闹的就是一帮俗人也可以换上僧袍跟着假模假式的诵经,后来2015年当选第九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龙泉寺住持释学诚在2018年爆出一系列丑闻,让人觉得震惊又必然。
希望这座古刹能一直保有它的初心和本真。
出了寺庙,回望一眼红墙,再看一眼前方的水库。
山我就不爬了,去另一个处名胜吧。
阳明书院。
1508年,王阳明龙场悟道,于绝望与困苦中顿悟应从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真理,豁然开朗,创立心学。
不久,他便重被启用,赴庐陵任知县,开启了心学的不断升华传播和发扬光大。
我对王阳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无比崇敬他,看了好多有关的书和资料。
最近两年,我有点冷下来了,心学和我一开始所理解的不太一样,我一开始简单的理解为凡事追随自己的内心。
而心学显然范畴更大,王阳明主张人人皆有良知,知行合一人人皆可成圣。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是99%的人做不到,知是一回事,行是另外一回事;知自己探寻内心即可,行却受到他人、环境、时代等等一系列的影响,有几个人能做到自己咋想的就咋做?所以这只是空洞的理论。
王阳明本身,也非圣人。他剿匪和平叛用到的那一套,和心学无关,完全是阴险狡诈的伎俩,玩弄人心于股掌。这点上,他和诸葛亮有一拼,谋算人心如摆布棋子,如果说这也算心学的一部分,那就只能往顾大义而不拘小节上套了。
他显然是因曾经仗义执言差点被刘瑾所杀留下了顾忌,与朝廷打交道变得圆滑世故得多,将平叛之功拱手相让。但他得到了背地里的实惠,很多人怀疑宁王的财产被他偷偷拿走,他家中豪宅和妻妾成群乱成一锅粥的家里事,都和圣人的身份不太相符。
王阳明名气大,和他学徒众多有关系。前几天看了卢克文关于曾国藩的点评,深以为然,曾国藩被过于拔高也是因为直接间接得他恩惠的人宣传他。很多人喜欢说自己师从某某,也是借师傅的名气拔高自己,当然有机会也愿意捧自己的师门。
历史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这些也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不喜欢人云亦云,有些人云是带着自己的目的,大多数人云纯粹就是让自己显得合群或者显摆。事实上,一个人看一个问题,是一定会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的,会放大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忽视与自己需要相悖的那部分。我们听别人说话也是如此,爱听自己想听的,印证自己是对的,其实别人不认同的那些话,都当耳旁风了。
人性即是如此,别神话和盲目崇拜任何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
我现在更喜欢唐寅和阳孝本,他们更真实。
青原山很美,很适合坐着发呆,有景致、有人文。
我现在只喜欢这两样和美食,它们填满了我中年的精神空洞。
下午坐火车到南昌。本来不想来南昌,以前在一家单位上班时总来,但省会往往是交通枢纽,不来去哪里都不方便。
酒店旁边找的一家老馆子,到南昌了,就该吃粉和瓦罐汤了。
就像曾经的六一一样,有些节日已经永远和我无关,年龄的增长会让我们逐渐对一些事坦然失去兴趣。凡是需要别人才能获得的快乐,都标着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