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后一天。
以前我愿意在这天总结总结,给自己打打气,发个朋友圈什么的,现在我觉得没啥意思。
有什么好总结的,又有什么好打气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感叹糟心的2021年终于过去,2022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结果这个感叹刚抒发完,烂事就上头。今天看来,2022年更加糟心,自己希望的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向着反方向急速坠落。
我也不抱怨了,因为我习惯了。
无论2021还是2022,我的生活都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巨变,这种巨变可能在2023年还会持续。我彻底脱离了原有的生活,踏上行走世间的道路,离起点越来越远。所有这些,都是我无法预见的,我甚至连螂臂挡车的意思一下都没有,任由自己随波逐流,跟随命运的指引,漂向不知名的荒岛,看过去渐行渐远。
我不想给自己回头的机会,也怕自己会踟蹰。
因为过往不堪回首,荒唐又现实,可却还是想念和不舍。
那个时候的我,远比现在更勇敢更坚韧和更有勇气,这些品质换来的却是巨大的痛苦。
昨天出了趟远门,之前顶多是去小区门口买菜,左右都是农田我就没往太远走过。昨天走了点,前面确实挺荒凉,道两边都是砂石厂和卖花的。走了没多远就看见辆共享电单车,这个太好了,我骑上就走,没多一会儿就到了镇上,原来我住的地方也没有那么荒。
镇上好多早点店,人很多,我看到不少卖槟榔的沿街小摊位,终于解了我的疑惑。原来我之前小区门口看到的那些往小盆里挑拣的是批发,这些人买回去在路边卖是零售。
这两天乐东的风很大,海风6-7级,高大植物的大树叶都被刮得乱了套,我这里距离海边很近,离三亚也不远,但我都还没有去好好探索过。
因为有了共享电单车,我到乐东站的时候离发车时间还早,我看到车站旁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房车。因为是早上的缘故,很多人刚起床,房车旁边多是帐篷,然后是支好的桌椅,有饮水桶有燃气灶,在做早饭。
我很好奇,就去里面转了一圈,很有意思。这就像是个难民营,聚集在此的人多是岁数较大的两口子,55-65左右,他们就住在这里,做饭吃饭睡觉过日子。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一大群中老年房车族,他们开着一辆像家一样的车,带着日常所需的家当,在全中国跑,跑到哪里累了就歇歇脚,住几天,两口子相伴旅行,给自己还能折腾的晚年画一个句号。
大千世界,几十亿人,生活千姿百态,在没有出来之前,很多停留在想象阶段,真的走出来了,遇见很多人,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觉得自己有多离经叛道、特立独行。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渺小一粟,选择了不同于原来圈子的活法。
乐东往海口开的高铁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轻的父亲带着2岁左右的儿子,听他们的对话知道他们这是回山东老家,而且是儿子第一次回老家,他应该是出生在海南,随父亲生活在海南,这次去海口坐飞机,还要长途跋涉才能到他的老家,小孩儿稚嫩的说,他对老家充满了期待,想知道老家什么样子。年轻的父亲说:老家很冷。但老家虽然冷,却有年轻父亲的父母长辈家人,他虽已经在海南定居,但老家永远是他的根。
到了海南,我坐了趟公交去吃饭。
中途倒车时,车站旁是海南师大,有个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自拍杆在校园门口自拍。
海南的马路上都是椰子树,树上挂着很多椰子。我很想知道这些椰子能不能随便摘,会不会被抓走,如果没人管的话,海口的流浪汉岂不总有椰子吃,就像荒岛求生,嘿嘿,可以到处摘椰子吃。
阿二靓汤,这是一家30年老店,始于1991年。很多大佬都曾在这家餐馆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海南的各种淘金者有起有落,不同时代的不同人涌进海南,有人乘兴而来有人败兴而归,唯有这家餐馆任凭时代浪潮起落,屹立30年不倒,只专心的做好自己的菜,逐渐成为了一种情怀。
这里的感觉就像北京的金鼎轩,也是24小时,也是粤式。最出名的是老火靓汤,一款气宇轩昂(男汤),一款沉鱼落雁(女汤),卖了30年。汤不便宜,55元一盅,好在用料实在、味道不错,我喝了一盅男汤,里面有牛鞭、鲍鱼、海马、西洋参、鸡肾等等,感觉当年在海南淘到金的成功者,都会来喝这么一盅汤,既显身份,也是对自己的嘉奖,它好像就是历史时代的浓缩和沉淀,亦或就是历史本身。
朋友圈里不少人在三亚,也有不少人要来三亚,只不过大多是来住酒店度假,我是在漫无目的的闲逛。人家买机票和住酒店的钱,几天就够我待一两个月的,所以虽然同在一地,却完全是两种方式。
我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不似赶场般的挣钱和消费,只是有些无聊。可是谁不无聊呢?
想去吃一碗清补凉,虽然是夏天吃的,但海南的冬天也不像冬天。
2022年就要过去了,于现在的我而言,节不节日没啥意义,我没事做也没人见。它只是个自我定义的符号,是我巨变人生阶段中的平常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