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在弯月和远方夜幕点点灯光中入睡。
每天早上在一望无际的碧绿旷野中醒来。
每天下午在殷红天空的霞光中凝望。
天天如此。
如诗如画,如幻如梦,如痴如醉。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关系不错、人很好的朋友因新冠重症抢救,他爱人给我发来微信,说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我在梦里感情非常真挚,想到这个人将死去、我将再也见不到他,泪如雨下,并要买票回北京去见他一面、送他一程。
后来半梦半醒间,我知道这是梦,我还挺尴尬的想,梦见人家死了是不是不妥,但我还是应该给人家发个微信问候一下,很久很久没有联系过了,纯粹问候一下。
等彻底醒了,觉得哪儿跟哪儿啊,人家过得好好的,我这么没来由的去问候一嘴,纯属神经病。
梦里的感情为何会如此真挚,比现实要浓烈很多。我还依稀记得在梦中,想到他一直在互联网公司,没日没夜的加班996,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打拼到现在还背着不少的房贷,就这么死去,都没有享受过生活,便更觉悲怆。
今年年中,确实有个曾经的同事因脑溢血英年早逝,比我还要年轻两岁;这几天,也确实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的朋友40岁因新冠加重糖尿病去世,也许这些间接导致了这个梦境吧。
想到梦里、酒后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那种脱离现实的真实感,让我对自己的精神又越发怀疑,精神世界太迷幻,会被药物轻易影响,也会被很多事物刺激,不能太倚重和相信自己的感觉。
昨天看了一个TVB老配角追求演戏梦想、艰辛一生的文章,想到龙套的梦想,就又去看了一遍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经典的镜头真是不少,剧本鲜明的戏剧冲突、演员夸张的动作表情,打动人心的一个个场景,真好看。
电影以及很多影视作品,都是表现出普通人的心声,在镜头里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大多数人,一生都是龙套,不同职业不同场景下的群众演员,一辈子当不了主角,所以就不该有想当好演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么?
艺术类职业和其他职业的不同在于,不同角色的社会认知和收入差距过大,一个单位里的员工,虽然收入不高,但做事上班领工资可以糊口,可无论画家、作家、音乐家,没有名气之前,他们的创作分文不值,想养活自己太难了。不能养活自己,就要面对压力和非议,尤其是家人的指责。
我很想靠写字谋生,已经活了半辈子,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只喜欢写字,相比于其他技能,也更擅长写字,只是虽总有人鼓励我说写得不错,但关注微乎其微。
所以家人总说不靠谱,总让我去找个像普通人一样的班儿上,我不乐意,然后就是长久的彼此生闷气不联系,我爸自从上次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上班被我拒绝之后,又已经一个月没搭理我了。
就像那个TVB的老配角一样,他要经常去做一些当保安、在市场打杂之类的全职工作,以便谋生,而一旦有演出的机会,哪怕每次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配角,他也立刻赶过去,甚至辞掉工作。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想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翻身的机会,但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
他叫车保罗,他最出彩的角色是1998年《鹿鼎记》里的胖头陀,2019年凭一部仅30分钟的《老人与狗》获得第21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提名,仅仅是提名,那年他已经60岁。能这么默默无闻坚持这么久的,一定是很热爱吧。
所以梦想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坚持的必要呢?别人我不知道,就我自己而言,我不想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