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的天真是阴暗啊。
我们回顾一个成语故事吧。这是西周时候的事了,距现在2800多年了吧。
先秦·左丘明《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厉王是西周时候的一个暴君,他独断专横、残忍凶狠,谁稍不如他的意,不是遭受酷刑,落得终身残疾,就是被流放到穷乡僻壤,弄得妻离子散。
老百姓对他恨透了,大家遇到一起就讲他的暴行,不满的情绪四处蔓延。召穆公见人民对周厉王越来越不满,很忧虑,担心这样下去终将酿成大乱,就劝周厉王说:“大王,你这样做实在太过分了,老百姓快受不了了,到处都在议论你。”周厉王一听,拍着桌子吼道:“谁敢议论我,立即处死。”
为了防止老百姓说自己的坏话,周厉王从卫国找来了一个巫师,让他整天在街上转悠,听到谁说自己的坏话就立即来报告。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说了对周厉王不满的话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一来,老百姓都不敢议论国君了,甚至连在一起讲话也不敢了,怕被误认为在议论朝政而做了冤死鬼。两个熟人在街上偶尔遇见,只能互相递个眼色,擦肩而过,谁也不敢张口。从此,再也没有怨恨之声传到周厉王耳朵里。他高兴极了,觉得自己的办法真灵,得意洋洋地对召穆公说:“你看,我能禁止百姓发议论,现在没人敢说我坏话了吧?
召穆公叹了口气,说:“你这是用堵的办法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治理河流的办法是疏导,治理国家的办法是让老百姓说话,古代圣贤的君主为政,总要让公卿大臣甚至土大夫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广开言路,让天下百姓都有议论政治得失的机会。老百姓嘴里讲的都是心里所想的话,怎么可以不让他们说出来呢?可是周厉王根本听不进召穆公的劝导,而且变本加厉镇压百姓,三年后,激起民愤发生了叛乱,最终被流放到了国外。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来说说这个巫师。
因为巫师获得了尚方宝剑,谁能保证他举报的一定是说坏话的人?而不会有添油加醋借此谋私利或者泄私愤的情况?即使巫师是个正直善良的人,巫师手下的人、给巫师传递消息的人呢?
历史的每一个这样的事件下,都会有夹带私货的情况。
因为人性中有自私和恶的一面。
有些人本来就心怀阴暗之心,法治社会不能给他们肆意妄为的可能,要承担代价。但顶着一项圣意的帽子,一个不能违背的大原则下,所有的私利和恶意都可以被解释为执行力度的强硬,最多是不变通,而非恶意。
事实呢?
他本是个屌丝,现在可以掌控他人的自由,甚至生死,还不用承担相应的代价,这对于一些人来讲,简直是天赐良机。
更不要说,这里面还有巨大的谋取私利的机会。
如果生在以前那些个能错杀而不能放过的扭曲年代,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