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新的省份,先查我看遍各种美食纪录片而整理的美食地图。
太原丸子汤,这是《早餐中国》第二季第23集,我对这集印象很深,因为操劳小店的夫妻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像活宝一样,她的活泼可以让辛勤的父母瞬间解乏。
年头太久了,店名的招牌都掉光了,老刘蒸饺,只剩了一个“老”字。
主打就是几样,干的是油条、糖油饼,稀的是丸子汤、馄饨和老豆腐。
我在门外点完了才进来,进门看到其他食客的吃食就知道我没点好,人家都是丸子汤加老豆腐,或者丸子加馄饨,我只点了丸子汤。
领餐的大队排着,我来的时间已经过饭点了,可以想象早餐时间得有多少人。
见到了电视里的夫妻,女的在炸油条和油饼。油条炸成“O”型,看着就酥脆。糖油饼,哦菜单上叫甜油饼,当地人也叫“甜麻叶”,看起来很不错,跟北京糖油饼的做法还有些不同。
男的在盛丸子汤,满满一大锅牛肉丸子,这是家清真店,馄饨和豆腐脑(老豆腐)看着也不错。
一个人就点了这些,丸子汤8个丸子8元,油饼4元,一共12。
一口糖油饼,一口丸子汤,丸子不是纯肉馅,应该加了不少红薯粉,但味道很好。想起在北京最爱的护国寺小吃里的炸豆腐汤,也有丸子豆腐汤,但北京那丸子是豆面儿的,我吃不惯啊,剌嗓子。这个丸子汤很清淡,清晨一碗热乎乎的汤,暖了胃,醒了脑,振奋了精神,美好的一天就此元气满满的开始。
人多店小,地方少怎么办,窗台也成了可以吃饭的“吧台”。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新街口的新川面馆,那时候新川只有一家店,任何时候都人满为患,承载我大学的美好回忆。后来新川开了很多店,味道越来越差劲,我再也不去了。
味道这东西,只有那个人的手艺、那食材搭配、那火候流程,才能做出那个味道,从小吃到大,历久弥新,满腹怀念。你稍一变,不管是换了人还是偷了懒,熟客马上就知道味儿不对了,那记忆就没了,也就不会再来了。
分店,还是慎开。饭馆,还是得靠熟客。
我吃完走的时候,店里人总算少了点。
在外面转了这一段时间,深切的感受到YQ带来的冷清,尤其是景点和网红餐饮。但老字号、小店,真的还好,无论到什么时候,人总要吃饭,总想着心里念的那一口儿。
吃完往回溜达,碰到新华书店打折处理。
我也随便买了两三本,一包烟钱,还是书好。
从猪头巷穿出,略尴尬。
这是我在太原找酒店时看到的,有些震惊,活着也没那么难,难的在于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