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想写写杜甫和杨玉环,虽他们二人并无直接的人生交集,但同处一个时空,就难免有着千丝万缕的间接联系,我很喜欢去研究这些,感叹造物弄人。”
杜甫出身世家,鲜衣怒马,在开元盛世中长大的他少年不识愁滋味,壮志在胸。
那个时候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个好皇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臣。
杜甫自幼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也正是在他七岁能够作诗的那一年,让李隆基丢掉江山的人出生了。719年,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的杨玉环出生了。
杨玉环同样出生于宦门世家,幼年在四川成都西的崇州长大,10岁时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这个时候杜甫已经在河南巩义生活了17年,巩义和洛阳相邻,杜甫经常到洛阳去听歌赏画。
2年后,19岁的杜甫离开他出生成长的老家河南,出游山西、漫游吴越。
就在杜甫游山玩水的时候,734年,15岁的杨玉环应邀参加唐玄宗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的婚礼,被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琩一眼相中,李琩的生母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当年就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
回望历史,总觉得充满了上天戏谑人间的玩味之意。
如果唐玄宗知道他给儿子下诏定的儿媳妇日后将让他爱得如痴如醉,他肯定不会成全这场姻缘。
如果当时李琩知道3年后在他生母武惠妃死后,生父会因失去了他妈而痛苦,看不上别的女人,来抢他的老婆,会作何感想,又会作何选择。
李琩当然无法预见未来,就像杜甫也无法预见他的好日子过不了多久一样。
杨玉环嫁给李琩的第二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一年后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但彼时杜甫还并不失落,他爸在兖州做司马,他又开始畅游齐赵,这一玩就是四五年。
杜甫刚走,杨玉环的丈母娘武惠妃去世,她老丈人李隆基因为失去最宠爱的妃子郁郁寡欢,后宫数千佳丽无可意者,这时候唐玄宗还没见过杨玉环,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进言说他儿媳妇杨玉环一定符合他的审美标准,老丈人就毫无道德底线的将儿媳妇召入宫中。
可见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了,开始没皮没脸的纵享人生。纵享也就罢了,天下那么大,那么多女人,他还是皇上,为啥偏偏要抢身边人的女人呢?
杨玉环也是水性杨花,服侍完儿子又服侍老爹,可两个人总这么苟合也不是回事,于是740年,唐玄宗用为其母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解除和他儿子的婚姻关系。
744年,刚结束漫游的杜甫又遇到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开始第三次漫游。
745年,唐玄宗给儿子李琩又找了个王妃,然后公然册立杨玉环为贵妃。至此,在杜甫33岁之际,60岁的李隆基和26岁的杨玉环终于“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
江山自此危在旦夕,杜甫再无出头之日。
唐玄宗沉迷于和杨贵妃的颠鸾倒凤之中,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凡是才能在他之上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对有学问的人他表面与其友好,暗中却阴谋陷害。他收买玄宗左右的人,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为他所掌握,他可以随时采取各种措施,迎合玄宗的需要。玄宗不理政事,李林甫的阳奉阴违手段发挥到极致。
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让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然后告诉玄宗朝堂之外再也没有遗落的贤才。
杜甫的科举之路再也行不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而攀各种关系,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客居长安长达十年。
这十年间,杨贵妃恃宠而骄,两次因为惹怒了唐玄宗而被赶出宫。但她给唐玄宗下的迷情药太销魂了,让老头子欲罢不能,两次时间都不久,唐玄宗就因太思念杨贵妃而又将她召回宫中。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已经没有底线了,七百多人专门为她做衣服,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为了用快马给她运送新鲜荔枝,这些的开销巨大都已经算小儿科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而地痞出身的堂哥杨国忠更是官至宰相,把持朝野。
755年,坐拥重兵的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安史之乱开始。
756年,马嵬坡。唐玄宗仓皇逃窜至此,义愤填膺的禁军哗变,乱刀砍死杨国忠,逼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37岁的杨玉环系白绫缢死梨树下香消玉殒,结束了她淫乱又奢靡的短暂一生,死前她会想什么,想到自己穷尽方法去取悦的男人却最终赐她死,会悔恨么?她死的时候,她的前夫李琩也在当场,不知道这个老婆跟了老爹却怒而不敢言的人,在看到这个薄情又放荡的女人死时是否终于长出一口胸中恶气,还是回想起曾为夫妻时的恩爱而无奈叹息。
唐玄宗跑到成都,太子李亨宣布即帝位,调兵遣将对抗叛军。
杜甫在随百姓逃难的过程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妻离子散,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757年,安禄山被其子所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称太上皇。李隆基不计较丢了江山、几乎送命,仍思念杨贵妃,晚年茕茕独处,形影相吊,郁郁寡欢。
杨贵妃被赐死6年后,762年,安史之乱即将彻底平定,李隆基黯然离世,终年77岁。李隆基的一生,牛逼过也荒唐过、享乐过也痛苦过,爱美女不爱江山,凄凉收场。
李隆基去世的那年,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这座草堂如今是成都一个著名景点,风景优美。
766年,杜甫离开成都,在奉节暂住,这一时期,创作达到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三分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68年,也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56岁思乡心切的杜甫开始返乡之旅。
770年,杜甫最终也没能返回故乡,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两年后,晚唐诗人白居易出生,他后来写下了《长恨歌》,描绘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写得极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杜甫一生不得志而留下千古诗篇,杨玉环为一个男人纵情又为他而死,李隆基得江山却失于红颜仍执迷不悟。
他们都有得有失,只可怜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生逢大唐由盛转衰,被时代的浪潮席卷并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