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奶家里隔离和在合肥公寓隔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刚出行半个月时,到合肥,因为路过邯郸风险区,被要求在政府统一安排的公寓里隔离几天。
公寓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其实比奶奶家还干净些,但那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不是家。
奶奶家虽然我已经30年没有再住过,而且今年初爷爷奶奶去养老院后久未有人居住,有些脏和乱,但因为是小时后生活过的地方,家居摆设都没变,我很熟悉,丝毫不觉得陌生和不舒服。
早上阳光洒在我脸上,说不出的安逸,想赖床不想起,我已经很久没有晚起过了。
从去年习惯的凌晨4点起,到现在普遍的6点左右起,今天是一直睡到9点。
除了在脸上的阳光,还能不睁眼感知到的就是老式钟表秒针转动的咔哒声,有节奏的,1秒…1秒…1秒。
起床吃了点面包和酸奶,还有昨天妈妈留下的水煮蛋。烧热水,洗了个热水澡。
这间三居室的房子,在德胜学区,租出去每个月也能租一万吧?可这些物件没有扔,爷爷还惦记着想回来时可以回来,就这么一直放着,也才有了我能回来后在此小住。
比我岁数还大的物件比比皆是。床、柜子、桌椅等家居都是我爷爷自己做的,用了几十年除了脏点都很结实。灯还都是长管的日光灯,开关还是拉绳的,空调早都从白色变成黄色,暖气还是最老式的铸铁暖气片,显像管电视、大个的收音机,以及我小时候最爱玩的缝纫机仍旧在。
阳台爷爷养的花基本都濒死了,倒不是没人浇水,土都是湿的,就是不如爷爷会养。
两个沙发,过去几十年我每次来,爷爷奶奶就在这里坐着。我11岁离开后在外面世界折腾和闯荡,他们就坐在这里,日复一日的又安静生活了30年。
小时候从窗户向外望去,这座6层砖楼还是最高的居民楼,视野很好。现在外面早都是更高的楼,被密集包围,毫无视野可言。
我在外看了那么多他乡的老居民老房子,又回到自己少年的居所,他乡再多的感慨和动容,与自己的相比,虽类似,但终不及。
我沏了壶茶,边喝边看《千古风流人物》,很好看的纪录片。
下午饿了,蒸了妈妈买的豆包和天福号的熟食吃。
一天过得好快,太阳再次落山。
这一天,实在是太平淡的一天,我坐下想写点什么,都不知从何提笔。只好就这样描述一下场景。
也是美好的一天。
这样过余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