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的宫廷甜点


上大学的时候,我在护国寺租了一间平房。每个月250元。
那是2002年,我每个月有500元的生活费,加上过年能收个几千的压岁钱,偶尔我周末回家,还会从我妈那里拿几十块钱。
我用压岁钱攒了台电脑,每天就在屋里玩游戏,看片子。玩了非常喜欢的双星物语和暗黑破坏神2,看了流星花园、柯南和很多宫崎骏的动画片,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也都是光盘。
那是很小的一间屋子,只有一间,放一张双人床,床边和床脚空不出多少空间。
我在那里住了大概一年,那个时候条件很苦,没有空调,夏天屋里闷热,到了晚上,我就敞开门把电扇冲着门外吹,能感觉到外面的凉风被置换进屋里。但是还是热,院子里有公用的卫生间和一个水龙头,我就穿一条短裤,到水龙头下面把自己从头到尾冲个透心凉,然后赶紧进屋擦干上床睡觉,趁着凉意睡着。
到了冬天时候,屋里很冷,一盆水洗完没有倒,第二天一早就会变成一个大冰坨。我盖很厚的被子,有时候想起夜,但因为外面太冷,实在不愿意出被窝,就放弃了。
有一年冬天,几个朋友过来,屋里坐不下,我就把插线板拉到院子里,弄上电磁炉,去胡同口买了10斤切好的羊肉片,自己调了麻酱小料,哥儿几个在院子里吃涮羊肉。那天飘着雪花,我们就在那个大杂院,围着个滚滚的锅子,边吃边喝,热气腾腾。
还有一个大雪的深夜,我都睡下了,有人敲门,我开门发现蛋爷在门外,推着个二八永久,戴着个狗皮帽子,帽子上落满了雪。他右手扶车从左兜掏出两瓶小二,又换左手扶车从右兜掏出两包黄骆驼,说咱俩喝点儿。那天是为了什么事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有开门那一刻的场景,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那个时候我还相信福利彩票,每次都去买一注两块钱的,发现没有中奖后就贴在屋里墙上,后来贴了满满的一面墙,只中过几次五块的,从此我便知道自己没有偏财命。
胡同附近有几家小饭馆,我偶尔也去坐一下,要1-2个小菜,喝点酒,然后回去睡觉。
那年我21岁,那是20年前,我那个时候对未来毫无畏惧,充满着希望和期待,过着最美好的青春。我在那里度过了很多日日夜夜,那里也发生了很多故事,上面只是我乍一瞬间想到的,其实还有很多。
哦对了,老陈是在我那里喝多后,跟隔壁的妹子睡在一起的。毕业不久他们就结婚了,是兄弟们中最早结婚的。现在他们正在起诉离婚,也是兄弟们中最晚离婚的。
我早上总去护国寺小吃吃早饭,要一碗洒满芝麻盐的面茶,右手端着碗底,转着碗贴着边儿吸溜儿。中午去的最多的是新街口的新川,一大碗担担面。
护国寺的路口,现在上面贴着金色“护国寺街”几个大字的地方,当年是一家黎昌海鲜。我是吃不起的,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隔着玻璃壁橱,看好一会儿澳龙、螃蟹等等各种海鲜。我不是馋,只是喜欢看。
就此打住吧,不能再回忆了,记忆的潮水越来越汹涌,止不住了。
我今天去了一趟护国寺。
那里比当年繁华多了。我去的是一家叫富华斋饽饽铺的店。

这是一家宫廷糕点甜品店,很宫廷。

糕点是现做的,比起稻香村的点心,最大的不同是不那么干,无论酥皮还是馅料,都是湿的。

甜品的有好几种,我基本上把喝的全点了。
西瓜烙。这个就是西瓜果冻。

果子干。有点像升级版的炒红果,但里面有杏脯。

奶酪果子冰。奶酪上面是草莓沙冰。值得一尝。

杏仁豆腐。应该属于来这里的必点项了。

要说这里的吃食有多么好,我觉得也谈不上,点心我更喜欢稻香村的,杏仁豆腐我更喜欢三元梅园的。但在这里,吃的是一种感觉。

如果多点了几样点心,您除了甜品就要来碗茶,点心配着茶吃。
附近就是护国寺的胡同,再往里就是恭王府和什刹海。如果您是来北京旅游,或者想逛逛老北京的特色街区,我推荐您一定要来这里,先来排队排上号,然后等位时去胡同里转一转。会有很好的体验。景山是我的第一推荐,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推荐了。

我就是在等位的时候,去了一趟20年前我住的地方。

这条胡同走到头往左拐。

我在进去左边的第二间房。

已经翻盖过了,不是我当年那个破破烂烂的样子了。
我只字未提当年陪伴我的那个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