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攒钱为了亏?


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经历了很难忘的一段日子。
一开始得知钱取不出来了,有些人还不着急,因为知道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相信最后自己的钱总会回来的。
但慢慢发现,各种通告只字不提储蓄,都是在说河南新财富集团的违法犯罪,如果定性成集资,这钱是八成打水漂了。
这让人们根本无法接受。
各种媒体报道,受损失的人们有多么惨。
有人着急上火得突然失明,因为这些钱是家里的全部积蓄,自己的工作艰辛而只有微薄的收入,平日只能勉强糊口,而这笔储蓄是未来给孩子上学、买房结婚用的。
有人家里老人生病,等着这笔钱看病救命,但因为钱迟迟没有消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人病死。
有些人原来经历过P2P的暴雷,已经损失过一些钱,所以再不敢去做任何高风险的理财,只想在银行储蓄里找些利息相对高的,没想到也出事了。

总之,无法接受损失的人,大多本就没有什么挣钱的本领和机会,靠着各种艰辛积攒下的一些钱,为的是给以后的生活一个小小的保障,而这个保障突然没有了,生活也就感觉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所以无法接受。
因为这些钱的损失,很多人被击溃了,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生活直接跌入谷底。
唉,看着这些人故事,心里难过极了。
好在最新的消息,河南政府会先垫付储户的储蓄。这种失而复得,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最最幸福的事了。
一直以来,理财造成损失的事,太多太多了。
各种借钱不还的,P2P的争相暴雷,信托的无法兑付,期货、股票的下跌爆仓,投资做买卖的血本无归,买了资产的贬值,等等,总有一种方式会让你的钱赔掉,能够完美避开所有陷阱,一点不损失的人,恐怕只有把钱死死存在大银行,不做任何的投资。
可是,银行的那点利息,随着时间,被通货膨胀一点点蚕食,购买力越来越弱,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损失么?就好像当年的万元户已经是非常土豪的存在,现在万元不过是很多毕业生的月薪。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安分守己,居安思危,自己和家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省吃俭用攒下钱,然后用各种方式赔掉。
说起这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笔辛酸账吧?
我总是想,这些亏掉的钱,如果早知道会亏掉,还不如自己花了享受,花在自己和家人喜欢的地方不好么?去旅游、去吃喝玩乐、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比就这么赔了强啊。
可是消费了,未来需要用钱了又怎么办呢?
投资,面临本金亏损。储蓄,面临通胀损耗。消费,面临后顾之忧。
难道,这就是一道无解的题么?就没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开所有的风险?
说实话,我觉得没有。这就是现实,就是人生,每个人就得永远不停地努力奋斗,一刻不能停歇。
到底怎么办?
当然,虽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式,但还是会有相对稳妥的方式。
为什么中国人爱买房,因为一套房子意味着家,而房子的成本支出是中国家庭的大头儿,如果没有房子,租房就是一笔必不可少的硬性开支,尤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很多年轻人一半到2/3的月收入被房租消耗掉了。而如果有一套房子,即便收入少一些,只是吃饭生活这样的基础消费,是可控的,是可以花不了多少钱的。
所以,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会是有些积蓄时一笔不错的投资。而这套房子,就别想着升值贬值了,因为它无论价值如何,你都不会卖,它是你的家,是你抵抗风险的重要一环。
如果有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这会是很踏实的一件事。你可以放开手脚的为自己消费一些,只要没有大的支出计划,我认为有些基本储蓄应急就好了,别攒太多钱,花就是了,别委屈自己。
而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稳定,那就要看你是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了。最稳妥的方式,还是把钱踏踏实实的存在银行,通胀就通胀吧,因为总要保证自己未来不会被饿死。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自己。
这种投资,可以是镀金、深造、学习,也可以是旅行、消费、享受。我认为,前一种自不必说,而后一种,虽然是花在享乐上了,但人生中,你见识过的风景、经历过的体验,也是你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收获,在未来这些经历也会给你带来价值,让你与没经历过的人有所不同。
而你所拥有的这些经历,是任何人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钱可以拿走,房可以拿走,爱人可以离开,只有阅历拿不走,它永远属于你,永远为你的未来增添一丝底气。
这就是我指的,投资自己。
这种投资,不会亏损、不会贬值,增加了未来抗风险的能力,应该是最不会后悔的吧。
所以,该为自己花的地方,就大大方方的花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