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希望活着


昨夜喝了不少酒,很疲惫。
酒精会放大各种情绪,并把脑子里的那根弦儿抽走,让人失控。

 
我曾经,以为自己活得很明白,看透了很多东西,真正的做到了四十不惑,甚至在接近知天命的状态。
可从我四十岁生日开始,我发现我变了,我已经找不回过去那个我了。
我发现,所有的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没法走出那种情绪,怎么都没办法。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写道,感性有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理由(Feelings can not b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son)。
成龙在歌里唱到:你不是我怎知我痛。
 
不要给我讲道理,不用宽慰我,我什么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我无法解释这种状态。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样一种感觉,你怀抱着巨大的期待,忍受着煎熬,一切只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你几乎没有想过其他,一切只为这个目标。可当你触碰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却发现是假的。
幻灭、崩溃。
也许我们不该对什么寄予太大的期待,可还是我上面说的那句话,你对所有的知都不惑,却唯独迷于行。知易行难。
或者,你在追寻和等待目标时,也不是没有想过目标的真实性,只是如果那个时候怀疑那个目标,崩溃从那一刻就开始了。
 
还有就是接受现实。
现实无法改变,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就像死去的人无法复生。
可我就是无法接受。
所以我才会那样的被《海边的曼彻斯特》触动,我真的没法改变什么,不是我不懂道理,不是我不想,我也很想,可我就是做不到。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一只猫的文字,写她的时候,我就想起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那只王小波下乡时他所喂养过的猪,有着不愿屈服命运的决绝勇猛,他不甘接受和其他猪一样被圈养被阉割被屠宰的人生定式,他会跳出猪栏,到猪圈顶上晒太阳,到附近村寨里找好看的母猪,会对想骟他的人瞪眼嚎叫不准靠近,会在和人类闹翻后跑进山野生活。
我不知道在王小波的插队生活中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只猪,但他无疑是欣赏和钦佩这只猪的,或者干脆编了这么一只猪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既定生活的不满。
我一直觉得王小波的文字很扯,除了这篇文字和《绿毛水怪》。
这篇故事写的真好,那只猪是那么给人力量,大家都希望可以像那只猪一样不被束缚,就像大家都喜欢孤胆英雄的电影,喜欢是因为成不了。所以我觉得,即使真的有这只猪的原型,它最后也一定是被宰了吃肉,根本不可能逃过二十几个拿着手枪火枪的成年人追捕。
只不过作者给它设计了美好的结尾,跟多数影片结尾会设计出反转一样,满足人们期待的内心,失意者一定会振奋,落魄者一定会成功,被诬陷的好人一定会绝地反击,肖申克的银行家一定会完美越狱。
可真实世界哪儿他妈的有那么多反转。
大多数人,最后不过是习惯并接受了失意落魄,默默的老去死去。
 
逆袭者有啊,那么多人买彩票,不就是因为有中奖者么。
所以,靠希望才能活着。
我知道希望的分子,渺茫又不值得期待;却又无法接受安于做分母,或者说,无法像分母一样接受不断的失去。
 
别再为难我了。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不要用某种定式去框量别人。
我知道大众认知一个正常人该如何经营生活,我也想安于平庸的活着,也想接受失去。
我以前说过,我已经在努力好好活着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