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美食之汉光汤城小厨


餐饮越来越资本化,做的好的品牌到处开分店,小的品牌或者没分店的,抗风险能力差,稍微几个月没生意就撑不下去了。大才能应对短期的现金流紧张或者个别店面的经营不善,能维系住供货商和客户,有充足的资金过冬。
疫情过后尤为如此,你会发现很多商圈里的店都雷同,大的品牌在哪个商圈里都有。
比如我这次到汉光,餐饮集中在8层和9层,我在电梯里一看,80%都吃过。
如果做美食博主,在品牌集中、你探的店大部分都被人吃过的情况下,难度肯定加大。
要么就挖掘一些没那么多连锁的馆子,带人尝鲜;要么就自身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会吃懂吃,同样去一家店吃同样的菜,你能聊出花儿来。
这都很不容易啊。

 
在汉光8层溜达了一圈,最后选了汤城小厨。
汤城小厨属于粤菜。我们地大物博,中国人又讲究吃,八大菜系风格迥然不同,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大相径庭。
很多人有自己的口味偏好,对自己的家乡菜情有独钟,对不熟悉地方的饭菜却吃不惯。
其实我的个人理解,这都是一种略有狭隘的偏见,或者说是偏执。
究其根源,是见的不够广,吃的不够多。
只要是有人爱吃的口味,就一定有它博人喜欢的特点,对于没吃过的,先别否定,尝一尝,带着包容的心态去发掘美味;对于尝过却不喜欢的,也别就下定论,你尝到的也不一定就是原汁原味的。
比如,有人到一座城市,听闻某种美食闻名,尝过后大失所望,自此对这道菜深恶痛绝,完全无法理解别人的喜爱和推荐。
你和他仔细聊过,才知道,他是因为来去匆匆,只在火车站的某个不知名的小店面,尝过的不知道哪里人做的,糊弄过客的,能正宗和好吃才怪。这就像你来北京,临走在北京站的地摊儿上买几个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如果只以此来评判北京烤鸭的好吃与否,恐怕自此以后你的亲朋好友再也不会对北京烤鸭有兴趣,如果再连带着对北京甚至北方的饮食都印象不佳并深恶痛绝,这就是我说的偏见和偏执。

一个人见的广、经的多,才会有格局,才会能够去体谅不同人的艰辛不易;在饮食上,吃过的越多,越正宗,便越喜欢尝试,不会轻易地否定。
 
作为一个在北方长大的人,尤其是北京这个号称美食荒漠的地方,我既热爱东北菜的粗犷重口,也喜欢南方菜的精致清淡,口味风格不同,但都爱。
尤其是粤菜,菜品种类丰富,早茶、烧腊、砂锅粥、牛肉火锅等等,每一样都可以单独挑起一家餐饮店。
汤城小厨,类似港式茶餐厅,有不少经典的粤菜种类,制作精细,口味清淡,还是很不错的。
港式茶餐厅源于香港的冰室,这里的茶不是广东早茶的那种普洱等中式茶叶,而是冰室的奶茶、咖啡等饮品,早期冰室主要供应饮品和菠萝包、三明治、蛋挞等,后来结合中西餐室提供中餐小炒和欧美食物,如猪扒等,发展成茶餐厅,在香港是走大众和平民路线的,但由于以前香港的物价水平远高于内地,所以开在内地的茶餐厅消费水平并不低,北京的老牌茶餐厅有日昌、金湖等。
 
1、椰子炖乌鸡

广东人餐前喜欢先喝汤,有很多经典煲汤的如玉米龙骨、乌鸡红枣、瘦肉凉瓜等搭配,可以按煲上,一般都是按位上,也叫例汤。
汤城小厨主推椰子炖乌鸡,这个不能按煲上,因为容器是一整个椰子而不是瓷盅。
广东近十年流行起椰子鸡火锅,其实椰子鸡产自海南,在海南算不上名菜,却在深圳改良并发扬光大而火起来。
这道椰子炖乌鸡比深圳椰子鸡火锅先喝的那口汤味道更浓郁,椰汁小火慢炖鸡肉,椰汁的清香融合了乌鸡的滋补,鲜甜可口,但不喜欢椰汁口感的人估计更加不适应椰汁和鸡汤的结合。
 
2、烧味拼盘
广东的烧腊种类很多,且每一种都可以有不同的蘸酱。
这里的拼盘只有三种:烧鸭、豉油鸡和叉烧,蘸酱也只有酸梅酱一种。
想都尝尝的可以点拼盘,但拼盘的缺点是因为每一种量都很少,所以有随机性,赶上鸡腿的就肉多,赶上鸡排的就骨头多,哈哈,这个没办法。

 
广式烧腊其实分为烧味、卤味和腊味,但现在不分那么细了,卖烧腊的店都会卖,比较经典的还有烧鹅、白切鸡、烧肉、乳猪等。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乳猪、烧鹅和豉油鸡。十几年前金湖还有乳猪,蘸类似甜面酱的一种蘸酱,烧肉蘸类似芥末蛋黄的酱,白切鸡和豉油鸡蘸葱姜蒜油,那眼花缭乱的种类和搭配,让当年的我眼界和胃口大开。
烧腊是广东一绝,但拼盘量很少,每一种都吃不过瘾,还是要单点。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广东,一顿饭就只点一种,挨个的吃,才可能会满足吧。
 
3、乳鸽

烤乳鸽也是很经典的一道菜,一只乳鸽外皮焦脆、赭色的肉质紧实,横竖各切一刀分成四块,两块带腿、两块带胸,只有这两个部分是肉比较多的。
 
4、啫啫鱼头

这两个字念“jue一声”,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以前我一直念啫喱的zhe,据说源于“嗞嗞”的粤语发音,但这明显是用错了字,可以用吷吷,无所谓了,念的人多了字典里就该更新加入新的读音,也就不是错字了。
啫啫煲也是一种广东特色做法,可以用做啫啫的食材很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个人觉得根据做法要选对食材新鲜程度要求高的种类。
 
5、姑妈猪手

炖猪蹄遍地都是,不算啥特色,但这道菜还是很好吃的,上面一层猪蹄,下面一层土豆,猪蹄软烂、土豆甜糯,蘸着收汁吃很不错。
 
6、蒜蓉粉丝蒸丝瓜

其实更有特色的素材是顺德捞通菜。
丝瓜在北京的院子里特别多,因为特别好活好长,接根绳儿就顺着疯爬,还得及时摘果儿,时间久了就老了,只能等着晾干,里面的籽儿留着第二年种,瓜络留着刷碗用。嫩丝瓜炒菜也很好吃。
 
 
7、腊味炒饭

主食点的最多是煲仔饭和干炒牛河。都很好吃很有特色。
 
8、甜点

这个四拼有我最爱的杨枝甘露和双皮奶、龟苓膏、抹茶布丁。也可以单点。
想起十几年前在香港出差,同事带着吃糖水,在满记甜品,第一次吃杨枝甘露,好惊艳。那个时候北京还没有糖水店,现在已经各种品牌开的很多了。
 
今天写的有点多,主要是聊起美食之乡广东就刹不住车。
店里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菜品,个人胃口有限,有喜欢的好吃的菜品可以留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