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满自己的时间


昨天哪也没去,没出门。
在淘宝上买了个直播用的自拍杆和麦克风,等到货了,再出去就可以开个直播试试了。
至于拍个直播,和我每天写这些东西,到底能收获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想有些事情把自己填满,避免陷入到无所事事的状态里,那种状态很糟糕。
我越来越觉得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穷极一生所做的,无非就是找各种自我认同的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把自己的时间占用,至于目标是否能达成,以及达成以后就满足了么,都不重要。
没有目标才是最可怕的,或者说,找不到自己认同的目标,最绝望。
都是为了希望活着。可当希望破灭的时候呢?当为了目标倾注和付出很多,却又发现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呢?
一切都慢慢来吧。反正怎么样都是过一生。
 
最近“内卷”这个词让社会浮躁不安,感觉各种地方都充满着内卷。
我理解内卷的背后是生产力发达带来的,原来想吃饱就要在土地上劳作,要有大量的人耗费大量的气力,现在只要小部分人就可以生产出够吃够喝够用的东西,剩下的人怎么办?只能去竞争不多的市场或岗位。
但凡一个人能想到的,都有很多人能想到,也都能去做,那就挤破脑袋争呗,付出的早就超出事情本身所需要的。
那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拥有的不易被复制、不可被取代的价值。
当然,这一点因人而异。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
而大量释放出的人力,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反正不做事也不会被饿死,只是没有钱不能活得那么随心所欲而已,但只要不攀比,将对物质条件的欲望转到精神层面,也还是可以活得不错的。
书籍、影视、游戏等,都会是性价比很高的填充时间又不觉乏味的方式。
 
所以元宇宙会火吧,不就是虚拟世界的精神满足么?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尽情的做各种想做的事。
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过郑渊洁的一篇童话叫《第3180号专利》,很类似。
大概内容讲的就是有人发明了一种做梦机器,每次只要在睡前输入梗概的剧情,机器就会自动发挥添油加醋的功能,带人在梦境中经历自己想要的事情,比如挥金如土,比如权倾天下,比如旧情复燃,总之现实世界实现不了的都可以在梦里实现。做过梦的人都知道,梦境中的感觉,也是异常真实的。
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这个机器带来的后果就是,没人上班工作了,大家都回家去做梦了,安眠药大卖。
至于为什么叫3180号,这是个90年代的梗,三一八〇就是王八蛋。
所以才会有刘慈欣说的,人类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太空而不是沉迷幻境吧。
 
但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这个。
创造历史的,有改变世界力量的,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尽可能开心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对改变人类命运既无能力也无动力。就让他们(我们)在元宇宙的梦境里尽情享受吧,总比在现实世界里求而不得、愤世嫉俗、走极端并影响和伤害别人要好。
而该改变世界的,自然会继续去改变世界。科学家不会因此减少,科技的发展也不会因此停滞。
况且,我还一直认为,很多事物甚至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带有极大偶然因素的。
如果没有某人,某项技术就不会存在。
这就像,没有贝多芬就不会有命运交响曲,西方没有扁鹊所以没有中医,或者贝多芬去做了证券经纪人发财享乐没有搞音乐,扁鹊跟随孔子研究文化放弃了医学,我们现在拥有的很多宝贵的事物都是某个人的灵光闪现,这不都是偶然么。
我们有很多失传的技艺,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很惋惜的就是我们古代没有发明五线谱之类的乐谱,所以古代的歌曲只留下了词而没有曲。
既然世界的进程本身就是无数偶然构成的,又何必去追求必然。
我们的足球那么差劲,也没有花大力气去发掘有踢球天赋的人才,今天给你送快递的小哥,可能就是个被埋没的足球天才,可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吧,反倒是衣食无忧的年代,也许能发掘更多天才。
能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人生,才是最快乐的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