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在阳台打开窗,抬头看风起云涌。
周五,预约了去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距我住的地方2.6公里,但去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我本来骑个电动车,想从南边进,发现进天安门广场排着大队。
一个队勉强排完,进去发现还有更长的队伍过安检,没个把小时都进不去。
果断出来,绕正义路,把电动车停在靠近长安街的停车点。
沿着长安街往国家博物馆走。
这里的银杏倒是挺好看的。
挂满红色果子和黄色果子的树。
国家博物馆,我上次来,这里还叫历史博物馆,那是高中,大概98年的样子。
进天安门广场的一侧通道仍是排大队。
我这边进博物馆的通道人就少多了,进来斜对角就是天安门。
现在到国博,只能从北门进入。
经过很严格的安检后进来。
太大了~
南北两个区,从B1到4层,各种展厅。我跑了全国那么多省市的博物馆,结果这个家门口最大的博物馆,反倒是第一次来。
我有点晕菜,不知道从哪里看起,就先下楼吧。
全是瓷瓶的走廊,每一个的图案都不一样。
金佛。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应该是长期的最重要的一个。
右边的超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中国历史朝代疆域地图的演进。
我站着拍了5分钟,整个的录了下来,手都举麻了,还没法放上来,感兴趣的可以去视频号看。
另一侧是一条时间轴,上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事件,下面是世界上的,这个时间轴的对比很有意思,我看这个又看了很久。
历史年表,我高考时成绩最好的是历史,考了很高的分数,然后填志愿时我爸非让我去学金融,他说学历史吃不上饭。
里面,就是以朝代为顺序的各种陈列,很有意思,因为很多是我在上学时历史课本里看的图片,现在它们的实物就摆在我面前。
朱元璋这鞋拔子脸是真有特色。
康熙。
这是最大的一个展,占据了整个地下一层,中国历史的概貌。
看完从南区出来,二层的一个临时展,河姆渡50年考古成果展。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
然后是东方故乡,这里有些生物演进历程和化石。
百位大师风采,里面是百年来的各种大师简介。
继续往上,南区三层是一个自然的什么展,没记住名字。
很多标本。
虫子的标本。
超级喜欢这些甲虫,个头好大,而我现实里只见过金龟子。
蝴蝶是最吸引人的。
海螺。
超级大的旗鱼。
南区四层,书画和佛像展。
走到这里时,我已经有点体力不支,但连一半都还没转完。
里面的地方足够大,很多人坐在台阶上、咖啡厅里休息。
北区二层,德化白瓷,这个很震撼,瓷器的工艺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了。
每一件都是无敌的艺术品。
文创纪念品,这都有长长的一个展厅似的那么大。
北区三层,饮食文化。
五种主要粮食作物。
我们现在吃的,很多是国外传进来的。
北京烤鸭是朱棣迁都从南京传进来的。
历代名肴,有些失传了。
北区三层,安溪历史文化展,家具艺术展。
安溪名茶。
安溪美食。
家具展,榫卯。
名贵木头。
这家具我觉得一点也不舒服。
北区四层,玉器。
真漂亮真精致啊。
北区四层,瓷器展和服饰展。
汉代服饰。
凤金簪。
南北四层终于走逛完了。
对面是人民大会堂。
结果发现北面还有一个展,复兴之路。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全部有20多个展,有的我不感兴趣没进去,有的我没拍,这一趟下来,差不多15000步。
西门出来。
回看一下,原来这里立着个奥运会倒计时电子钟,那是大概04、05年,那个时候我刚工作一两年,奥运会还是很遥远的事,现在居然过了15年了。
不能想,好可怕。
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上高中时,人还可以到碑的跟前儿,记得一个兄弟骑着二八永久带着女孩,来这里坐在纪念碑台阶上,搂着女朋友一起看日落,那时以为爱情地久天长。
我虽然出门回家总经过这里,但站在这个位置看天安门,感觉还是不太一样。现在来一趟天安门广场不容易,97年香港回归的那天,上高二的我们还被学校组织在这里跳了一晚上集体舞。每逢国庆阅兵,我家楼下的车都要被清走,给阅兵队伍的大巴腾位置。
旅行这个东西,别人到我习以为常的地方来激动人心,我去别人早就待腻的地方放空身心。
诗和远方固然吸引人,但我也总是忽略身边的美好,离我这么近的国博,我何苦一天走马观花的看,以后我得常来。
周五晚上几个好久没见的兄弟小聚,好久不喝不胜酒力,千载一时。
周末在家醒酒,做个简单的牛肉咖喱。
下周Citywalk,走第三条线,景山五四大街皇城根。
之前的两条线,第一条是五道营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安定门;第二条是琉璃厂大栅栏鲜鱼口三里河公园。
北京的冬天难免萧瑟,但景色之外还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