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次义利,时光倒流30年


我家附近的胡同把角,有一家义利专卖店。

我不知道它具体是哪一年开的,但当我偶然路过发现它时,倍感亲切。

每次只要经过,我总得进去转一圈。

这几个铁盒看起来咋样?右上的坚果夹心巧克力,就这个盒这个包装,曾是我小时候快乐的源泉。

动物饼干,还记得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因为动物造型而受欢迎的小饼干,我每次都要先把“小动物”的头吃掉。

黄油饼干。

散装简包是这样的。

小时候拿这个蘸牛奶吃。

自来红我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桃酥也是最爱。

这个威化还记得么?

小时候吃的都是散装简包,没有产品标签,总觉得这“巧克力”的味儿怎么有点怪?

原来真的是麻酱味儿的!我就说嘛,哪里是巧克力,根本就是麻酱!

杏仁霜,都吃过吧?

藕粉、葛粉,我记得先用凉水化开,再一冲开水,直接变成絮状,好玩大于好吃。

花茶还就得是这口儿,高沫。

包装换新了,但摩奇这个牌子,尤其是右面这个粉色的桃汁,熟悉吧。

锅巴,这都是后来的了,老的太阳锅巴是另外一种包装。

龙须酥。

花生酥糖。

江米条,还记得有个相声,说桃酥掉柏油马路上,卡车压过去,桃酥没碎还嵌在地里了,怎么抠都抠不出来,用木棍子撬也断了,后来找了根江米条一撬,出来的。

散威化。

喜乐!我还是喜欢这个的口感,后来出的养乐多,我总觉得有种酸涩味儿,不如喜乐儿。

果子面包,这个超级无敌好吃,虽然打小就对果脯不感冒,但在这里面包里就特别好吃,现在仍时常买一个吃。

其他面包小时候吃过,现在不咋吃了。

这个包装的,我记得小时候我妈给我买一种叫羊肝羹的,特别甜,像豆沙,因为说养肝明目,我妈才让我吃那么甜的东西。
重磅来了:

酸三色。

黄油球。

话梅糖。

大虾酥。

红虾酥。

大白兔。

高粱饴。

椰子糖。
小时候的这些糖,是孩子的最爱。

冰柜里,有双棒儿,还有那个粉色成袋包装的冰淇淋,都还是小时候的包装。

我买了几样儿。有些虽然很怀念,但其实心里也知道,味道并不如现在的,只是怀念少年。而且有些也不便宜,感觉有点贵。

穿胡同回家。

我对这个建筑记忆很深,小时候不住在这边,我爸带来我这里,买一个通过电流刺激四白穴预防近视的塑料黑眼镜,其实屁用没有,还挺贵,我记得不是200就是300元。哎,原来我爸那个时候就开始被骗。

以前我喜欢去大栅栏的那家义利,但后来那家关了,可能义利的这些东西,只有本地人会买,而且买也更多的是情怀。

这窄窄的胡同。

粗壮的老树。

想起来我两年前拍过一个这里下雪的视频,找出来。
2022年1月的雪,我逛了一上午胡同。

到家,这点东西35,不便宜啊。

昨羊肉片买多了,还没吃完,今儿继续,调酱撒香菜。

我以前上班时每晚喝酒应酬,很少静下来品味生活,那会儿心浮气躁,也不可能静得下来。
现在我不得不放慢脚步、放缓心态,因为我最多的就是时间,反而如何去打发它还能有趣有兴致、不至于悲观抑郁,是件不容易的事。
当我开始一点点去咀嚼生活,我才真的品尝到她的滋味,那是一种淡淡的、缓缓流淌的、却又绵延甘冽的味道。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在40岁这个最好的年纪,触摸到生活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一味被虚幻炫彩的泡影蒙蔽,等心老力衰,才发现泡影已破,我却没有为自己真正的活过。
我嘬着双棒儿,那熟悉的奶油滋味,脑海里有个声音:重新再开一把?
我追随自己的内心,好好按自己的意愿,开启下半生。

到顶部